今天東東小朋友一起和爸爸媽媽做了披薩,這么難得的一次親子下廚的時光,還是要把它記錄下來。
由媽媽來講述還不如由小朋友自己把看到的想到的事情記錄下來。于是,晚上媽媽嘗試讓東東小朋友用講故事的方式,把今天做披薩的事情記錄下來。由于之前東東小朋友比較多的是使用說明文的方式記錄內(nèi)容的,所以他對記敘文講故事的這種方式不太理解。那媽媽跟東東說,就是把這個今天發(fā)生的事情象講故事一樣,說出來,而不是1234的列舉。
為了讓他更有框架結(jié)構(gòu),了解自己要表達的內(nèi)容,我們在開始講故事前,先自己畫了思維導圖,在基本的思維導圖的構(gòu)造下,在引導他對各個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描述思考,尋找寫作的重點。
思維導圖的使用,確實對小朋友的思維有所提升,不會讓他想到哪寫到哪,胡亂寫。當然也有一些小的局限,就是它在使用的過程中,小朋友的語言容易受思維導圖的框架所限制,導致語言反而沒往常的生命力與活力。
但每一個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在這個基礎上,慢慢讓他形成思維的完整性,有利于他對后面行文的思緒的嚴謹,對于語言的限制可以慢慢的調(diào)整與培養(yǎng)。
總的來說,他今天寫的這篇文章,前半段比較依賴媽媽,希望媽媽能夠幫助他表達。后面半段的話,由于媽媽需要去哄弟弟睡覺,他就自己完成了。后來媽媽一看,發(fā)現(xiàn)效果其實還挺不錯的,雖然他會省略掉一些過程,但總體的表達是比較有趣的了。
后面再讓東東小朋友多一些,講講他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提升他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訓練他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的思維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