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關于精讀課的分享,寒假期間,又報了N11的精讀課,23日完聽完了第一節(jié),趕緊分享一下對比的感受,為防止以偏概全,我不評價好壞,只客觀陳述課程本身的客觀對比,閑話少說,上干貨。
一、構成對比
二、課前的對比
三、課中的對比
四、課后作業(yè)的對比
五、孩子感受
一、構成對比
這里要說明一下,莊重讀書會我只報名了20本書,也就是入門級別,后續(xù)還有進階等課程,邵鑫老師的課都在其官網(wǎng)N11里有介紹,我只上了這個寒假名家散文,N11里還有很多其他課程,名著、歷史、作文等等,所做比較只能針對我上過當這兩個課程做類比,這兩個課程之所以有一定的可比性,是因為二者都屬于閱讀素養(yǎng)。
二、課前的對比
一個完整的課程,其實包括課前、課中、課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獨立的重要性,課前的導引和預習有利于孩子的自學能力,而對于閱讀而言,更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所以,閱讀素養(yǎng)課的課前引導,也能體現(xiàn)老師的功力,或者說體現(xiàn)課程設計者的用心。
【莊老師】的課前更多強調(diào)的是自主閱讀,畢竟20本書僅用40節(jié)課(40個小時),是不可能讀完的,所以,課前閱讀除了要自主閱讀,老師也會先給出課前的導引。
【邵鑫老師】作業(yè)會重點提出某一片段的摘抄,同時有仿寫要求。
這兩個課程的預習有個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莊重讀書會因為要讀的是整本書,所以不會就某一篇文章,某一個片段去做賞析或探究,他更多的是從主題出發(fā),提煉內(nèi)容,讓孩子能讀懂整本書,邵鑫老師的課圍繞的是獨立的文章,用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寫作邏輯、寫作技巧以及引導學生去感受如何閱讀,從這個角度切入。
三、課中的對比
我先把孩子的筆記對比一下,再分類討論
從筆記中,最直觀的就是,邵鑫老師提倡的“批注”可以在資料中直接體現(xiàn),莊老師強調(diào)的素材整理在筆記中也有體現(xiàn)。
因為在開頭我說了,盡量不摻雜主觀的態(tài)度,就客觀情況做個對比,孩子對這兩個老師都是喜愛有加,各有各的風格:
【莊老師】的課件做的更生動,因為他的特點就是素材+立意,所以很多素材也會遷移現(xiàn)在發(fā)生的很多事情,借助很多網(wǎng)絡上有意思的視頻,課堂風格就會吸引孩子(但也正因為此,他的課堂筆記我們都是課下補記,因為上課沒心思記,壓根就是全聽老師講),他控場能力很強,側(cè)面說逐字稿準備的很充分,每節(jié)課1個小時絕不超時。
【邵鑫老師】的課更偏邏輯性,不會有花哨的東西,就是精讀精批,文本為主,逐句分析,在解讀文章時,會對比很多作者的背景和同時代發(fā)生事情以及作者同時期文章的特點,更多的體現(xiàn)的文學性。
四、課后作業(yè)的對比
這一點邵鑫課做的較好,原因有二:
1、作業(yè)有批改,尤其是仿寫,對于家長來說,沒有標準答案,老師的批改尤其重要。
2、作業(yè)比較細致,實用,從功利角度講,我們上素養(yǎng)課的一個原因還是希望能對應試有幫助,而素養(yǎng)課的課后作業(yè)如果能很好的銜接語文的作文能力,那一定是受家長歡迎的。
莊重讀書會的課后作業(yè)略顯單薄,沒有所謂的批改作業(yè),有素材背誦打卡和課堂筆記上傳,都在他后臺小程序操作即可。
五、孩子感受
莊重的課可以說沒有聽課壓力,是一種激發(fā)興趣的課程,對于一些不太愛讀書的孩子來說,由莊老師課堂上的激發(fā),會點燃孩子讀書的熱情,至于說到底怎么點燃,我水平有限,不太好表達,總之就是孩子喜歡聽。邵鑫老師的課,孩子會自然而然地邊聽邊記,雖然不能互動,但孩子愿意邊聽邊表達一些自己的意見,能看出來聽進去的感覺。
寫在最后,就我而言,我總怕莊老師的課聽了一個寂寞,就是聽的時候樂樂呵呵,但淺痕式閱讀到底給孩子能留下多少有效信息,我還不能求證,但看得出孩子每次聽完課都會抓緊時間看書,這個也讓家長略表欣慰。邵鑫老師的課讓家長滿意,從預習、上課、課后作業(yè)等等都中規(guī)中矩,從我角度看至少有實踐性的東西。但對于小孩而言,興趣是學習的燃點,能點燃興趣的火焰,也是求之不得的。
如果想自己體驗,這倆老師都有試聽,還是自己去體會,找適合自己孩子的老師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