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里的大廚23人有 · 評價2喬艾爾 著三聯(lián)書店 / 2013-07
人過四十才開始喜歡在廚房里折騰,我也是服了自己。之前在下廚方面的懶惰也讓我失去了很多積累經(jīng)驗的機會和時間。所以,現(xiàn)在的烹飪現(xiàn)狀,中式菜隨便扒拉扒拉一炒了之,西式呢,也就煮個意面吧。
今年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要學習哦!學做飯,學食材,學生活。
于是,這本書便成了我的學習材料之一。它的作者喬艾爾其實是個臺灣85后(別看名字中不中洋不洋的),畢業(yè)于高雄餐旅大學,曾任知名飯店及餐廳廚師。曾兩度赴里昂和巴黎實習、工作。因為意識到自己對于食材缺乏了解,所以深入到食材的源頭——臺灣的菜市場去學習具體的食材知識,創(chuàng)作了本書。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類似隨筆,市場上的人、物、事,想到哪里寫到哪里。這本書又類似食譜,插入了許多具體的餐食制作方法以及照片。這本書寫得很輕松,隨意,但又能隨處看到作者的一些小心思。阿牛與阿牛嫂的故事,水果妹的邂逅與分別,總能免費品嘗的生蛤蜊,讓人失眠的殺雞夢魘,海鮮市場的“黑暗易容術(shù)”……交織在一起,不禁讓人感嘆人生。市井生活的五光十色,有愿意接受的,也有不愿意接受的,但總歸還是要接受的。
作者在講述這些市場故事的同時,也介紹了他所學到的食材知識和經(jīng)驗。以下是我的一些摘錄和總結(jié):
一、海鮮類
??鱸魚的烹飪建議
東方多以清蒸、鹽烤和水煮為主,西方則以碳烤、干煎為主。法國菜烹調(diào)海鮮是以去除腥味為基本思考,而腥味來自于海鮮內(nèi)的氨基酸和腐敗的脂肪。所以使用干煎的手法讓脂肪揮發(fā),引出魚肉的味道;以碳烤讓海鮮帶著熏香味,來調(diào)和腥味。
煎制方法:從鮮魚取下魚肉部分,以混了新鮮檸檬及少許海鹽的清水洗過,瀝干,皮肉都抹點薄鹽,冰箱冷藏,待表面水分稍微干了,燒熱平底鍋,入橄欖油,油熱煎魚,魚皮朝下,轉(zhuǎn)中小火,慢慢把魚皮煎得焦黃香脆,在魚皮及魚肉之間藏著很多油脂,全煎透后,魚皮酥脆魚肉油香。
??如何分辨軟體類
鎖管:統(tǒng)指小卷、中卷、鎖管、透抽、柔魚等同類生物。小一點的叫小卷,大一點的叫中卷或鎖管,再大的叫透抽。
魷魚:跟鎖管幾乎一模一樣。但魷魚的邊鰭部分呈等腰三角形,較大。
花枝:又叫烏賊、墨魚,比鎖管肉厚,有彈性,體型較肥大。
??軟體類的烹飪建議
料理鎖管和花枝的原則是快炒或者熱水涮過來吃(火候過頭則廢),也可以小火慢燉一兩小時,使之口感滑膩(火候不足則廢)。
??如何挑選海蝦
輕壓蝦頭側(cè)面,表皮觸感有彈性,身體肉質(zhì)飽滿,肉和表皮間沒有空隙。如果是凍蝦,最簡單的原則是不買有多余冰霜的產(chǎn)品。
??買海鮮的忠告
如果你想以餿水的價位買下頂級的好貨,我們就有辦法讓餿水在你眼皮下瞬間變成上等貨色。(過分的砍價只會得到更不值的產(chǎn)品。)
??牡蠣:常見的方式是伴著辛香料快炒。生吃。
??石斑魚:烹調(diào)這種風味比較強烈的魚,我會將處理好的魚肉,以混了新鮮檸檬汁的冰水先洗過瀝干,讓魚肉的味道更鮮明。
二、豬肉的主要部位烹飪建議
??豬頰肉,又叫嘴邊肉。切薄片燒烤或者燙熟后涼拌,切大塊燉煮,絞成肉餡都是天賜美味。優(yōu)點多到數(shù)不完。
??豬頸肉。用海鹽、胡椒調(diào)味,大火將表面脂肪煎得焦黃香酥后片薄,配上蔥蒜辣椒爆炒,再加伍斯特郡醬。
??豬前腿肉。整塊肉放滾沸的鹽水里,小火煮幾分鐘,熄火,蓋上蓋子燜熟。切片,配蒜蓉醬油,一點蔥花香菜。做成蒜泥白肉。
??肩胛肉,也就是梅花肉。適合做粉蒸肉,叉燒肉。
??腹脅肉,也就是五花肉。適合做東坡肉、梅干扣肉。
??大里脊。除了切絲快炒、厚切煎豬排、打薄上粉漿油炸外,還可以稍微腌過,裹上烤肉醬和孜然,放進烤箱大火烤熟。厚度1-3厘米上下。
??小里脊。比大里脊肉質(zhì)更細嫩,火候上要更小心一點。推薦做法:小里脊去筋膜,切成三大塊,浸泡在兩升冷水里,下十五克鹽、等量紅糖和一點胡椒,拌勻,保鮮膜封好,冰箱冷藏半天。接著將肉瀝掉水分,紙巾擦干表面。抹橄欖油,大火燒熱平底鍋后直接將肉放入鍋內(nèi),轉(zhuǎn)中小火煎,每一面都變成黃褐色后抹上美式芥末醬,烤箱烤十來分鐘。取出,靜置5-10分鐘,讓內(nèi)部沸騰的肉汁均勻分布到肌肉纖維里。在這段時間,炒點蔬菜、煎蛋,配上豬肉一起吃。
??后腿肉,指后腿前端,肉質(zhì)較瘦??梢耘渖弦稽c肥肉絞成肉餡,做獅子頭,都可以。
??豬腳,豬蹄膀。適合鹵制。前腿總比后腿好吃。
三、雞肉的烹飪建議
??如何辨認雞是否新鮮
重點在于雞肉的切口。新鮮的切口觸摸起來會有粗糙感,雞皮疙瘩較明顯。新鮮內(nèi)臟的微血管很清楚、明顯。
??烹飪建議
肉類要短時間快炒煎炸,內(nèi)臟要長時間細火慢燉。
想要實踐的幾道菜:
最后,引用書中一段我很喜歡的話:
“我能做的只有用尊重食材或者說生命的精神,用心面對每個經(jīng)過我手下的食材,讓它們展現(xiàn)其應有的味道,如同廚藝大師托馬斯凱勒(Thomas Keller)所說:'不要搞砸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