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還有更重要的書要讀,拿讀繪本和故事的時間來讀分級教材真的很浪費。
我自己理解分級分分級教材和分級閱讀兩種,小娃我們真正要讀的是分級閱讀和原版繪本,1到4歲這三年,大量的聽力輸入,閱讀才是根本,而不是分級教材,分級教材是識字用的,蓋兆泉書里3到5歲大量閱讀是分級讀物,比如I can read ,step to read,rady to read之類的,娃在7歲后才正式精讀一到兩套分級教材,也就是上面說的牛津樹,raz或海尼曼。
我在娃22個月引入了海尼曼,razaa,23個月刷牛津樹和學樂,同時入了餅干狗,little pookie以及five little monkey,我家還有汪培鋌一階11本。我娃其實很配合的,我兩個月能夠刷完上面提到的分級讀物,就可以看出來,但是我明顯感覺到海尼曼有故事的c后面的她興趣更大,分級教材以外的英文繪本和分級讀物她可以輸出更多,雖然牛津樹,raz一坐下刷10來本也不是問題,可是讀I can read系列讀物,她明顯興致更高,輸出更多,更愛演,同時會把書里情節(jié)遷移到生活中,引起英文對話。分級教材razaa單詞王,一開始根本做不到,牛津樹雖然也是故事情節(jié),但是初階的畫面和詞是對不上的。
這頁,字畫對不上,你得解讀好多啊。kipper被發(fā)現(xiàn)了,躲在盒子里,誰在樹上,是不是快掉下來了,很努力撐住。
老母親血槽已空。
而且牛津樹的首頁閱讀指南就是告訴你重點詞匯,跟讀詞匯,難度詞匯,鼓勵你問娃問題,但是what who how where這些問題,零基礎娃你讓他怎么回答?題目都聽不懂,回答從何說起呢?你幫他翻譯中文?他說中文,你翻譯英文?這……
刷了兩個月,越來越覺得欲速則不達。分級教材看起來見效快,簡單粗暴,一級一級上,但是講真,小娃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些分級教材都是識字,學拼讀的好東西,這么快一刷二刷三刷的,透支了娃對這些書的興趣,等后面學自拼,入自主閱讀的時候用啥教材呢?
算是自己的一個想法,目前分級就留一兩套,一天花10來分鐘,其他時間就加大英語分級讀物和繪本的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