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10年一線教職工作的真實感悟~
天天鼓勵孩子,每天說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最終孩子就會變成家長期望的好孩子?。∵@個方法我很不認同!
最近看到一些主播,還是頭部主播在推崇一種天天鼓勵孩子的教育方法,大概意思就是要天天鼓勵孩子,表揚孩子,選擇1到3個孩子的閃光點,每天睡前夸贊,然后孩子就會把這個被夸贊的點內(nèi)化為自己的特質(zhì),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家長期望的好孩子。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鼓勵式教育走向了極端,如果批判式教育和鼓勵式教育二選一,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鼓勵式教育,少批判少責罵,用鼓勵的辦法教育孩子,但是鼓勵一定是有原則的、真誠的鼓勵,而不是無腦夸贊,一味地無腦夸贊只會適得其反。
這里我們先來區(qū)分一下怎么算無腦夸贊:大致分成兩類:一是孩子做的就是大多數(shù)同齡孩子都可以做到的平常事情,而家長卻刻意奉行鼓勵式教育理念,頻頻夸贊,比如孩子你這么小都會自己系鞋帶了,媽媽像你這么大時候還不會。心智成熟的孩子以不懈的嘆氣回應家長,覺得家長小題大做了,甚至覺得如果是公眾場合被這樣夸贊會有些丟臉。心智不太成熟的孩子則沾沾自喜,沉浸在自己天賦異稟,比同齡孩子優(yōu)秀的幻境里,其結(jié)果就是聽不進去反面的聲音,接受不了老師的批評,“明明我媽都說很好了,老師就是針對我才總說我不夠好!”導致自尊心極度膨脹。
說完了無腦夸贊我們再來說有腦夸贊~家長真的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看到了進步,很有誠意的夸贊孩子,兒子,你最近做作業(yè)比之前主動了,成績也提高了。那么問題就是夸贊的頻率,我依舊不認同天天夸贊,或者說夸贊過于頻繁。
有些家長說我就是喜歡夸自己孩子,這有什么問題嗎?答案是有問題,持續(xù)夸贊就意味著孩子與他人互動模式是迎合型的,就是以獲得別人的認同和贊許作為自己做事的評判準繩,社會學家米德有個著名理論就是主我與客我,主我是尊重自己內(nèi)心感受去行事,而客我就是別人眼里的自己,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在持續(xù)的夸贊中長大的孩子,有一種情況就是接受不了反對的聲音,甚至是被忽視都會產(chǎn)生自我懷疑,老師表揚的名單里沒有自己就會產(chǎn)生自我否定情緒,更不用說批評了。
這幾年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畢業(yè)答辯,導員或者班長私下找到我說,某某學生心理抗壓能力比較弱,你點評別太犀利,差不多就給過了。是啊,抗壓能力不行,我不僅不能說得太嚴厲,連不合格,重新修改都不敢隨便說。
記得有一次,我接到一位學生對新教師的投訴,說教師的話讓他當眾下不來臺,嚴重傷自尊了,事情經(jīng)過是老師上課寫板書的時候,這位同學站起來伸個懶腰,還打了個哈欠。老師隨口說了句真沒教養(yǎng)。學生當時就回懟老師說,我媽都沒這么說過我,你憑什么這樣說!老師反問說,那你覺得上課抻懶腰打哈欠是有教養(yǎng)的行為嗎?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就是從小被夸大的,我覺得沒有什么問題。一路被夸贊的孩子如果順豐順水自然沒有問題,但是一旦出現(xiàn)逆境就不堪一擊了~
凡事都講求因材施教,有的孩子你鼓勵式教育會成功,有些孩子鼓勵式教育真的就是適得其反。關(guān)于每天夸贊的鼓勵式教育我覺得還是斟酌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