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鼓勵教育1――昶昶筆

2018-7-12 22:32 原創(chuàng)

瀚瀚媽打卡: 關于上完線上大V課程——《正面管教之鼓勵1》所整理筆記和大家分享:

一、鼓勵:

1,你對此,感覺如何呢?

2,你自己就找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

3,我相信你的判斷!

4,你能決定什么對你來說是最好的!

5,我相信你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6,不管怎樣,媽媽都愛你!

二、物質獎勵:

孩子取得的一些成就后,應該怎么做? 

“寶貝,你真的很努力,付出很多,你應該得到它!”一句話就足夠!千萬不要拿物質去獎勵!

“寶貝,你一定會為自己而驕傲!”這樣就把價值觀還給寶貝了。

讀后感:

寶貝一生下來,都是我媽幫我?guī)?。三年了,很少回去娘家,很少跟孩子互動,陪他睡覺。所以,他跟我不親!而我,壓根就不會帶娃! 

今年開始帶回來自己帶,上幼兒園小小班。我們還在磨合期!瀚瀚喜歡別人夸,我就經常經常表揚他。 每天早上起床都是拿物質來誘惑他的。比如一個雞蛋,蛋糕,酸奶……這樣他就很積極的起床,自己刷牙洗臉洗手!

聽了《正面管教之鼓勵1》之后,發(fā)現,表揚式和鼓勵式的教育真的不一樣。

物質上的獎勵只會讓孩子為了得到更大的禮物去努力奮斗,卻忘了很多時候很多事,只不過是他本應該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情。

物質上的獎勵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習慣成自然,但是終有一天孩子的胃口會越來越大以至于我們無法滿足!

今后,我會多注意孩子的鼓勵方式,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謝謝大V和這個群帶給我的快樂與分享!我會好好學習,跟我孩子一起成長! 謝謝共勉!

2018-7-5

瀚瀚媽打卡: 關于上完線上大V課程——《正面管教之鼓勵2》所整理筆記和大家分享:
 

一,爭寵。大寶變小寶,耍賴。原來爸媽的中心是我,爸媽愛我。突然間來了一個人跟我爭寵。

二,同等對待。如果做什么都以大讓小來要求,變成了競爭對手,會互相怨恨。大寶做什么都會想比小寶做得更好!要用“孩子們的稱謂”,不管是打架,還是搶玩具,不能一味指責大的,袒護小的。要讓孩子體會到,“合作”所帶來的快樂!

三,問大寶對二寶的看法。多用“聽起來……好像……”“看起來……好像”“你似乎?”來和大寶溝通交流!

四,對愛的理解。

蠟燭的故事:

媽媽拿出一把蠟燭,每根蠟燭代表家里的一個人。她拿出了一根,點燃。你看到了什么?燭光就是媽媽的愛!

媽媽遇到了爸爸!于是,又點燃了一根蠟燭。你會發(fā)現,媽媽給了爸爸全部的愛,但是媽媽還有自己的愛!

幾年后,大寶出生了!媽媽又點燃一根蠟燭,媽媽給了大寶全部的愛,但是媽媽仍然有她全部的愛。

又過了幾年,二寶來了!媽媽又點燃了一根蠟燭。這時候,你看到了什么?

愛,不會因為媽媽給了二寶,你就沒有了!愛不會因為媽媽給了爸爸,媽媽就沒有了!愛,就是光!溫暖照亮所有的人!愛只會讓這個房間更溫暖,而不會因為分享,而變得更少。你明白了嗎?

2018-7-7

《超級時間管理術》――帥帥媽的筆記2篇

一篇:二胎

1、向老大預告,老二即將誕生。

2、讓老大參與到迎接老二的全部過程中。

3、切忌因為老二批評老大。

4、一切二胎彎路都有意義。

5、巧用娃娃轉移嫉妒心理。

6、二胎,請來雙份。

7、帶老大看老照片和視頻。

2018-7-12

二篇:時間管理

1、瑞士奶酪法:見縫插針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類的注意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不斷響起的電話鈴聲、手機推送的消息、隨處可見的廣告和想刷手機屏的手指,讓我們找不到整塊的時間做想做的事。想做的事不斷被打斷,沒有產出,我們也得了短時失憶癥,記憶被碎片時間瓦解。碎片化讓我們抓狂,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粉碎了我們的時間。

與其消極等待整塊的時間段出現,不如利用一小段碎片時間“見縫插針”。

我讀書的時候會喜歡在洗澡的時候放點音樂??回想起來,這也是一件見縫插針的事情。在我們當今這個被互聯網充斥的時代,我們其實可以更好的利用碎片時間做事。比如:提前下載好有聲書,隨時隨地可以聽;排隊等待時間可以用來網購,省去了逛超市的時間,又因為在碎片時間完成這件事情,所以也不會有太多時間一直逛逛逛,導致最后會亂買亂買亂買,買完喊著剁手。

是不是所有沒時間做的事情都可以用瑞士奶酪法,見縫插針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須要提前規(guī)劃。碎片時間如同細沙,容易從指縫間流逝。

我們并不是沒有時間,而是缺少發(fā)現時間的眼睛。

2、番茄工作法,專注一事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是每次只做一件事,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中途不做任何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后在紙上畫一個?,短暫休息5分鐘,每4個時段休息15分鐘。

其實我們上學時代的上下課跟番茄工作法原理是一樣的,上課40分鐘,休息10分鐘,為了我們可以更好的專注,更好的利用起來時間。本質上是一種勞逸結合、張弛有道的平衡哲學。

3、背包法則,場景歸類

我們是不是在做著一件事,但是經常被各種外界因素內在因素打斷。一年365天,如果每次被打斷需要10分鐘恢復,一天被打斷3次,全年計算下來需要10000分鐘恢復。被打斷后恢復的時間,集腋成裘,也是我們可以找回來的時間。這也是我現在為什么都把手機推送提示音都關掉,陪孩子玩就專心陪,不看手機,拿起手機都是有目的性的,這樣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也提高了我對孩子的陪伴。

做事情有了規(guī)劃之后,我們就可以再把各個事情細分為在哪個場景中完成。我最近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每次給兒子洗澡,他都要玩很久不起來,給他全部弄好,我在洗澡。我們兩個洗澡的時間要浪費掉將近一小時,這樣不僅我整個人很疲憊,又容易沖孩子發(fā)火。我現在會接好水,給他洗完讓他自己在浴盆里面玩,我在洗澡,這其實也是我們的特殊親子時間,我們一起嬉戲玩水,等他玩爽了,我也洗好了,也不會出現他哭鬧著不起來的情況。這樣的好處是節(jié)省了時間,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tài)。

4、長尾效應,化零為整

把碎片信息集中為主題來看,化零為整,這就是時間的長尾效應。

如果不相信時間的長尾效應,也許我們等一輩子也等不到開始做的時候。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差不多的大塊時間,那么決定一個人生活品質的往往是這些碎片化的時間,碎片時間的利用在于化零為整。如何過一天等于如何過一生,我們希望一生如何過,那我們就要在每一天的碎片時間中都有見縫插針的安排。

2018-7-12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1

推薦閱讀

冰清玉潔
冰清玉潔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