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娃爹有個作家朋友,講故事的能力十分了得。他有了娃之后曾經(jīng)寫過一本童話集,印了一批做禮物,我們家娃出生的時候也得了一本。拿到書的時候我就好像拿到了一份高分作業(yè),尋思著將來可以抄一抄。
等到我們家娃一歲多,從爬蟲類進化成兩足直立行走類,智力也有所提升,睡前不再滿足于搖籃曲,她開始要求我講故事,黑燈瞎火也沒法照書念抄作業(yè),我在腦子里憋啊憋,孵出來一個小人兒,取名為“小聰聰”。一歲多的娃比猴子聰明不了多少,所以小聰聰誕生那天的故事十分之簡單——數(shù)著數(shù)字爬樓梯去了超市看了各種蔬菜水果。這故事其實只是白天娃做過事情的機械重復(fù),說好聽點是符合娃當(dāng)時的心智水平,幫她刺激主管語言的布洛卡區(qū)以及和記憶力相關(guān)的海馬體;說直白一點就是新手父母嘴拙,白天不懂怎么跟娃聊天,晚上搜腸刮肚也編不出故事。
起點低意味著潛力無限,小聰聰?shù)南盗泄适码S著娃年齡的增加也逐步在升級。一開始娃滿足于聽五分鐘故事,不久她開始提要求加設(shè)定。比如娃第一次去迪斯尼那天,臨睡前的故事時間要求加上小飛象,從那天起小聰聰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叫小飛象,換言之,小聰聰間接獲得了飛行能力,活動范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飛象可以載著小聰聰去非洲大草原看獅子去南極看企鵝。對于小聰聰系列故事來講,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版本大升級,依然是5-10分鐘的故事,但是細節(jié)里開始加入了各種知識性互動,例如小聰聰想看企鵝的時候,小飛象一開始并不知道往哪個方向飛,小聰聰會給娃打“電話”求助,娃會告訴他們往南極飛,因為往北飛去北極只能看見北極熊。
小聰聰系列的第二次版本大升級也源于娃的要求——“爸爸,小聰聰今天想去月亮上看看!”應(yīng)小聰聰?shù)囊?,小飛象制造出了一個魔法泡泡,在魔法泡泡的包裹下載著小聰聰飛向了月球。他們在月球上歡快蹦跶地時候會發(fā)現(xiàn)跳得比在地球上更高,為什么呢?娃很歡快地利用繪本里獲得的知識搶答了:“因為月球上的萬有引力比地球上的小呀!”娃兩歲十個月的時候第一次讀完《牙齒大街的新鮮事》,晚上提出想去媽媽嘴里看看。小飛象再次祭出法寶魔法泡泡,這次是讓大家縮到足夠小,進入媽媽嘴里觀察牙菌哈克、迪克以及補過的牙。
娃三歲之后,小聰聰故事系列也日漸成熟。小聰聰成為娃最好的朋友之一,也因此變得“萬能”,除了能在故事中不著痕跡地融入各種小知識點,還能幫我和娃爹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難題。比如娃曾經(jīng)陪我去眼科做檢查,那些機器讓她心生畏懼,因此在聽說她第二天要做眼科檢查的時候有些抗拒。睡前故事里,她得知小聰聰?shù)诙煲惨鲅劭茩z查,并且十分抵觸,娃爹借小聰聰?shù)陌职种谥v述了幼兒眼科檢查的有趣過程,聽完之后娃興奮地抓起電話打給她的朋友——“小聰聰!不用怕!眼科檢查可有意思了!”
小聰聰系列始于我,升華于娃爹,點睛于娃。短則三分鐘,長的時候十分鐘,每周會講三五次,成為了我們家育兒篇章里筆墨不多但非常重要的部分。記錄下這篇,希望能借此給路過的媽媽們一些靈感,如果能因此誕生屬于你們家的“小鬧鬧”、“小活潑”、“小便便”就再好不過了。(別笑,我家娃有一堆她自己創(chuàng)造的幻想朋友,其中有一個就叫小便便,但是小便便不常來我家玩——“因為上次大家比賽跑步,小便便跑了第一超過了我,所以我不想邀請他!”)
小白找朋友10806人有 · 評價5912 · 書評49[美]丹·桑塔特 著繪;彭懿 楊玲玲 譯中信出版社 / 2015-07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30444人有 · 評價19012 · 書評64[德]安娜·魯斯曼 著;王從兵 譯北京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