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桑,最近有點自我質(zhì)疑。
質(zhì)疑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對敏感期的概念的挑戰(zhàn),讓我無所適從;二是對育兒方法到底是否是金線規(guī)則的自我質(zhì)疑。
第一個,我曾牢固認為,孩子的識字敏感期,英語識字敏感期在3歲后出現(xiàn)(指大量英語原版閱讀的娃),漢字的識字敏感期在4歲左右出現(xiàn)。
但我娃,一個一直以來大量極大量英文原版閱讀的娃,最近給了我一個沖擊和猶豫。他開始明顯的漢字敏感期狀態(tài),竟然不是英語,我崩潰,特征就是無論何時何地永遠在要你告訴他這個字叫什么,或主動去讀所有見的字,或在紙上去劃漢字的筆畫,這導(dǎo)致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既不敢承認是漢字識字敏感期到來,畢竟他剛剛滿2歲,畢竟我一直給他看的是英語啊喂,搞錯了吧啊喂,又不敢放手不管,萬一錯過敏感期怎么辦。就是那種想用力又不敢用力的感覺。老母親懂的。這是我最近的第一個在帶娃上的自我質(zhì)疑。
第二個,突然又覺得看遍育兒書,是否就是真的有利于親子關(guān)系嗎?親子關(guān)系的維護,是要去沿用育兒方法那些?還是干脆就是野生憑感覺?也許,所謂的科學(xué),完全不科學(xué)呢?
這個還沒想好,目前對我?guī)捱€是有用,T2階段,我和豪哥都在平穩(wěn)度過。今天連家里阿姨都夸我有辦法,居然幫她解決了一直搞不定的吃飯想從餐椅中離開的毛病。
能被月嫂和育兒嫂出身的阿姨夸,讓我覺得一堆書也是沒白看。但反過來,我又自我提問:我是在用心和他溝通?還是在用方法去應(yīng)對?
這個問題其實我自己回答不了自己。長久下去,我會出現(xiàn)面對孩子第一反應(yīng)就是認為這是一個要用操作說明書般方法去應(yīng)對的生物的心理定律嗎?
也是無解,目前無解。
有感興趣討論的姐妹們,可以加微信加群一起聊聊。
VX: 15811370333。
備注:小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