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家囡囡“英語分級閱讀”,比起囤書(怎么選、哪里買、怎么買便宜),我更花心思的是讀書(為什么讀、怎么讀、怎么評估讀的結(jié)果)。這一篇分享的就是囡囡分級閱讀的具體實踐方法?!?/p>
分級閱讀,是不是充滿激情地把頭扎進書海、猛烈地海量地閱讀就是最好的么?不一定。如果漫無目的只是刷量,嗯,可能會看起來熱鬧,但并沒有提高了多少。就跟布朗運動一樣,每一個局部都在賣力地運動,整體卻沒有朝一個方向進步,關(guān)鍵點就在于每一個局部都在“無規(guī)則運動”,沒有產(chǎn)生合力、當然不會進步。
要避免陷入分級閱讀的“布朗運動”——看得熱鬧卻沒有進步,我們可以在啟動大量閱讀前做好宏觀的規(guī)劃、一邊讀一邊做好跟進記錄和階段性回顧、在發(fā)生新情況時及時調(diào)整策略,配合上強大和持久的執(zhí)行力。
以我們家的親身經(jīng)歷來逐一詳解下這些干巴巴的理論吧~
問題一:規(guī)劃怎么做?
無論什么規(guī)劃,都要先分析清楚目前的狀況和想要達到的(合理的)目標,這兩者之間的gap,通過什么方法來填上,就是我們的策略了。
囡囡今年5月初才開始分級閱讀。當時她在幼兒園外教的耳濡目染下零星會一點英語,很不系統(tǒng),我在家里開始用wonders教她爭取系統(tǒng)學習英語,但光看課本好像少了點;加上在家從小沒放過英文磨耳朵,聽力詞匯很少;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在家跟爸爸媽媽說英語的經(jīng)歷(在她的概念里,英語只是幼兒園外教Will哥哥的語言)。這就是她的現(xiàn)狀。
那么目標呢?“提高英語”?這樣太籠統(tǒng)了,實在很難落地?!皩W會26個字母和how are you等12個常用對話”?這樣又太細節(jié)了、我畢竟不是在全身心做英語老師、在規(guī)劃上花掉太多精力會在真正的閱讀實踐上后勁不足。
我建議,概括3~5句細分下來的目標,明確了努力方向,就剛剛好。
比如基于5月份囡囡的情況,我設(shè)立的目標有:
a.增加對英文的親切感(例如,讓囡囡真心認為,用英語讀故事也是一種娛樂不是學英語)
b.建立每天接觸英語的習慣
c.增加聽力詞匯
d.在不同語境不斷重復熟悉wonders課本中基礎(chǔ)句型和關(guān)鍵詞。
你們看,這些跟我分析出來的她的狀況是一一匹配的,從對英文的認知(不僅僅是幼兒園外教在教的語言)到習慣養(yǎng)成(每天生活里都要有英語),從聽力詞匯到關(guān)鍵句型。
這樣,囡囡就有了一個為她定制的閱讀目標。下一步就是如何把這個目標通過閱讀來落地,具體的approach怎么弄。
問題二:讀什么和怎么讀?
分級讀物有很多中讀法:可以精讀,細嚼慢咽地解析每一句話,甚至做做延展加深理解;可以泛讀,先刷量再說,用量的基石給閱讀進階鋪路;還有背誦、裸聽、復述…
每本書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讀?每天讀多久?哪套配合哪套用更好?…
這些個安排真的因人而異,不能眼紅別人家孩子“讀了這幾套就自主閱讀章節(jié)書”照搬別人家的閱讀方法。所以下面我的方法,也請大家只關(guān)注“這個計劃是怎么定出來的”而不糾結(jié)“這些書我是不是也要這么讀”。
Step 1.梳理一下手頭上的分級書,知道大概每套特點怎么樣——這個大家做的都比我好,這更多是【買什么】方面的問題。
Step 2.根據(jù)書的特點和孩子的特點,把書和前面列出的目標匹配出來。比如:我要囡囡這個從來只認為英語就是學習的孩子跟英語建立起感情(上述目標a),那必須要用故事性很強的usborne圖書館來勾引她,而不是學習意味濃烈的海曼尼。這樣一梳理,【讀什么】的問題就解決了。
Step 3.書已經(jīng)選好了,進一步根據(jù)要達成的目標和孩子實際水平確定用什么方法讀書。還是前面的例子,圖書館的書有意思,但孩子水平太低、如果逼她指讀下來甚至精讀啊背誦啊,那趣味性再大的書囡囡也會造反了。既然我的目標是用這套書勾引她愛上英語,而不是通過書學習語音構(gòu)詞句型,那就該舍則舍,專注于自己的目標:這套書索性就不用她讀了,而是她聽我讀,像聽媽媽講睡前故事一樣,享受故事和語言足以。不過不能純隨喜好只讀一兩次,我們定下的是聽讀22遍才算完成一本書。這就是【怎么讀】的問題。
至于其他目標,比如建立習慣、增加詞匯量、熟悉句型,也按照這樣的方法梳理一下就清楚了。
基于以上理念,我們家的分級書基本上是如下的安排:
Usborne 圖書館:句型詞匯復雜但趣味性強,主要為了提高囡囡英語興趣,并在反復閱讀中增加聽力詞匯。讀法是,聽媽媽讀22遍算完成一本。
牛津樹(Kipper一家的故事):句型重復律高,用詞簡單,可以作為閱讀主線,提高詞匯量和熟悉句型,每天讀也可以建立學習習慣。讀法是,聽音頻和媽媽讀,然后自己讀,順利指讀下來并簡單討論幾個閱讀理解問題算造成一本。同時這套書也是我們每天放英語磨耳朵的材料——主要是囡囡好喜歡Biff,百聽不膩。
培生:看上去跟牛津樹差不多(句型反復、用詞簡單),但囡囡個人不太有興趣,于是定位成輔助牛津樹熟悉句型。讀法是,聽媽媽讀,然后自己讀,順利讀下來就完成一本。
RAZ:我們家不用ipad,都是我在打印店打印出來、自己隨意裝訂的。故事性為0,早期級別我們定義為圍繞一個主題的單詞書或者句型練習書。趣味性實在太差,囡囡略排斥,所以我們的讀法要求也偏低:聽媽媽讀,然后自己讀下來,每本不強求全部詞匯熟悉,讀的過程媽媽可以提示一到兩次。
麗聲系列各種:我本人的英語德語都是在外研社出版物的陪伴中啟蒙和進階的,有強烈的外研社情結(jié),作為一個很負責任的針對中國人專業(yè)外文出版社,外研社引進出版的麗聲都配有詳細的學習指南,特別適合中國家庭精讀。例如“拼讀故事會”,目標指向提升拼讀能力和熟練程度,讀法就是參照學習指南進行,雖然每一本花的時間要1個多小時,但孩子并不厭煩且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
其他她感興趣或者我覺得不錯的書:這些書目標都指向同級讀物橫向拓展、增加詞匯量、接觸不同類別文風等,讀法都是大大的泛讀,聽音頻或媽媽讀,然后自己指讀下來算完成一本。因為主題不一且很多是憑囡囡口味選的,這些書也是堆放在書架最低處的,囡囡經(jīng)常隨時自己拿來回味。
問題三:計劃得不錯,要怎樣執(zhí)行?
前面都是做計劃,計劃要配合強有力和持久得執(zhí)行力,不然都是空談。
這就包括了囡囡的內(nèi)驅(qū)力、麻麻的執(zhí)行力和家人的配合程度。
我們家用了100本作為一個里程碑的方法,貼了個100本的挑戰(zhàn)表格,囡囡完成100個能實現(xiàn)一次愿望(吃大冰淇淋、蛋糕之類),內(nèi)驅(qū)力極大,反而追著大人念英語,麻麻和家里大人天天被表格和囡囡鞭策,也不大容易放棄,目前執(zhí)行得很好。
問題四:怎么判斷孩子有沒有進步?
如果沒有了評估,我們唯一量化的指標就是“讀了多少本”,這又陷入前面說的布朗運動,無規(guī)則地念得熱鬧但不知道是否進步了,也不知道訂下的策略有沒有跑偏…
前面有了分解的小目標,做評估就特別容易,我一般在每100本分期挑戰(zhàn)的中期(讀到50本左右)和完成后(開始下一個100本前)做兩次Review。一個一個小目標來看達成情況,我就用了主觀打分的方法,例如這個目標,我在100本書讀完后是這么評估的“增加對英文的親切感:10,不但有親切感,還覺得英語跟中文一樣都是通用語言,挺好。”
(每周末happy hour自選讀物都變成英語故事了)
有的小目標完成得好,到了下一個階段可能就不用特別強調(diào)了,比如“建立每天讀英語的習慣”到了第三個100本挑戰(zhàn)時已經(jīng)不作為目標了。
也有的不足,是在閱讀時不斷暴露出來的,定期回顧有利于我們隨時調(diào)整策略,例如囡囡自然拼讀和拼音搞混,我是在第一個100本時發(fā)現(xiàn)的,第二個100本時我就增加了麗聲自然拼讀故事會和skill sharpeners spelling的練習,有的放矢,到了第三個100本她自然拼讀的意識很好、拼得也不算差,目標就變成提高拼讀水平和熟練程度了。
問題五:花那么多時間精力做計劃,太費勁了吧。如果不做計劃怎么樣?
其實做不做計劃,有一顆積極推動孩子英語閱讀的心并且付諸實踐,也是足夠了。只是我工作忙時間少,做事情最怕“效率低”,沒有了計劃我會很不安:不知道家里胡亂買的書一共多少本利用率有多少,不知道現(xiàn)在在讀的書和讀書的方法是不是適合囡囡,不知道囡囡對英語的感覺如何… 有的放矢,是最節(jié)省時間的方法,有句話不是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么~
經(jīng)驗分享類的文章,一般先要說一段“憑借這些方法,囡囡多久內(nèi)從零起點到了什么什么程度”,才有號召力。很遺憾,我寫不出這樣的話,我們剛開始實施分級閱讀,剛進入第三個100本閱讀。也有可能我上面的一切經(jīng)驗最后證實都是扯淡。
所以,還是回到我的主題:別人的經(jīng)驗都不重要,先仔細分析下自己孩子的現(xiàn)狀和想要達到的目標,這中間的gap如何填上,請根據(jù)自己情況自己定下策略、執(zhí)行和回顧。
我搞了個個人專題,把囡囡分級閱讀的記錄都放進去了,歡迎大家共同鞭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