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

2020-5-14 20:34 原創(chuàng)

生活中孩子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數(shù)學題不會做,某件事做不好等等,接下來他們可能會這樣處理: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半天沒有結果,或者不停發(fā)脾氣。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不僅不能解決當下問題,還會導致各種親子問題。 
家長往往會這樣做,要么什么都不管任由孩子鬧情緒,要么跳出來指責孩子,覺得孩子態(tài)度有問題,遇到問題不會動腦筋不夠努力。


顯然家長和孩子之間沒能做到彼此理解。除了各自發(fā)泄各自的負面情緒之外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又都覺得自己很委屈,結果就是不歡而散。 

孩子的問題在于,由于他們的生活經歷有限,因此一時找不到問題所在,認識不到問題從而無法解決問題。此時當理性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情緒就會一躍而起。不同性格的孩子就會產生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夠自信的孩子會越發(fā)懷疑自己從而止步不前,情緒激烈的孩子會突然情緒失控,希望通過情緒的釋放換來內心的安寧。這些情緒不僅無法解決他們面對的問題,反而成為親子矛盾的導火索。 

此時,溝通就顯得尤其重要。


雙方需要先各自冷靜下來,說說各自的想法,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然后一起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步驟,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情緒。比如一起冷靜分析我此時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種感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又需要什么幫助。有的時候分析一次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至少給孩子做了一次示范,告訴孩子該如何正確處理情緒,如何解決問題。此時孩子需要的不是問責,而是我們手把手的引導。 

我認為家長置之不理不是好的解決辦法,不管不等于問題不存在,更不等于解決問題。這樣只會給孩子日后帶來更大的問題。 

親子溝通的目的是為了雙方相互理解,緩和情緒,從而共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很多時候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有相當大的原因在于自信心的缺失,比如面對數(shù)學題時不自信,不敢嘗試解答,或者內心打退堂鼓,止步不前......這都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自信和不自信帶來的結果天壤之別。自信的人會敢于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會總結經驗繼續(xù)嘗試直到成功;而不自信會讓你止步不前,關閉一切能量,無所作為。


如果家長意識到這個問題,就需要提醒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梢粤信e孩子之前成功的經驗,提醒孩子多想辦法即使失敗了也沒關系,或者讓孩子讀一些名人傳記學習失敗是成功之母等等。一旦孩子有了自信,他會自己主動接受挑戰(zhàn),解決問題。 

因此,家長的責任就是在孩子情緒失控時保持冷靜,理性引導幫助分析問題。孩子沒有自信的時候鼓勵他,幫助他建立自信,迎接挑戰(zhàn)。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需要家長冷靜的站在邊上關注一切,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跳入水中,攪亂局面。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情用事。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2

推薦閱讀

迦糖有益
迦糖有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