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忙于學業(yè),被稱為“有知識、沒文化”的博士,我深感自己缺乏反思和智慧。自從孩子一出生,我就覺得自己需要和他一起成長??墒菑哪姆矫嫒胧帜兀?/p>
這些年,在引導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我也開始慢慢補讀書,有時邊讀邊做筆記,有時寫寫讀后感。就這樣,堅持了6年。從最開始讀小說和散文,到慢慢讀歷史、讀科普、讀心理學的書,從開始每年讀幾本書到,現(xiàn)在每年至少讀20本?;剡^頭來看,感嘆時光的流逝,也真的感覺到自己確實在慢慢成長和成熟。
根據(jù)孩子的心智水平,我有時也會將自己讀的書推薦給孩子,如果他還不想讀,那就給他講一講書的內容,并針對自己受到觸動的部分和他進行討論,這也算是我自己的輸出吧!
關于育兒的書:
哺喂孩子的心靈: 滋養(yǎng)孩子內在生命成長的四大原動力16人有 · 評價2 · 書評2孟遷 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2017-06 因為和鄧老師分享《被討厭的勇氣》,她也和我分享了她讀的這本《哺喂孩子的心靈》。我先聽了一遍,然后又讀了她借給我的紙質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滋養(yǎng)孩子內在生命成長的四大原動力,分別是:認同、安全感、重視和接納。雖然很多關于教育的書都談到這些,但這本書讀來還是很舒服。作者通過強調這四大原動力,處理好親子關系、父母關系和自我關系,那么孩子的心靈就會得到愛的滋養(yǎng),從而更好的成長。在如此焦慮的洪流中,我也經常被裹挾著不知所措,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反思自己的所學和所為,真的是一生的課題。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滋養(yǎng)孩子內在生命成長的四大原動力,分別是:認同、安全感、重視和接納。雖然很多關于教育的書都談到這些,但這本書讀來還是很舒服。作者通過強調這四大原動力,處理好親子關系、父母關系和自我關系,那么孩子的心靈就會得到愛的滋養(yǎng),從而更好的成長。在如此焦慮的洪流中,我也經常被裹挾著不知所措,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反思自己的所學和所為,真的是一生的課題。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323人有 · 評價62 · 書評2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Julie Lythcott-Haims) 著;彭小華 譯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8-03 聽過這位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的TED演講,當時就覺得現(xiàn)今社會對孩子的過度養(yǎng)育很嚴重。讀了這本書,更是充分認識到,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給孩子無死角的照顧和幫助,其實讓他們成為了巨嬰,而做家長的卻遲遲不愿放手,讓他們自己做該做的事,在小時候體會失敗之后再努力獲得成就的各種體驗。在《反脆弱》里,也提到了“創(chuàng)傷后成長”,要做到相信孩子,我們必須努力!
聽過這位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的TED演講,當時就覺得現(xiàn)今社會對孩子的過度養(yǎng)育很嚴重。讀了這本書,更是充分認識到,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給孩子無死角的照顧和幫助,其實讓他們成為了巨嬰,而做家長的卻遲遲不愿放手,讓他們自己做該做的事,在小時候體會失敗之后再努力獲得成就的各種體驗。
終身成長1093人有 · 評價198 · 書評11[美]卡羅爾·德韋克 (Carol Dweck) 著;楚祎楠 譯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 2017-11 這本書其實就是比較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從體育冠軍和商界領袖討論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及產生的效果,然后從人際關系論述相處時的思維模式,再從父母、老師和教練方介紹如何在孩子們中傳播思維模式,以及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等。 成長型思維是美國很多學校鼓勵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思維模式,確實會讓孩子從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所想和所為,激勵他們不斷進步,更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但是,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先認識到思維模式的不同,并積極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能將成長型思維模式更好地傳播,這就需要多深刻反思了。至少對我如此,先思考再說話。
這本書其實就是比較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從體育冠軍和商界領袖討論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及產生的效果,然后從人際關系論述相處時的思維模式,再從父母、老師和教練方介紹如何在孩子們中傳播思維模式,以及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等。成長型思維是美國很多學校鼓勵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思維模式,確實會讓孩子從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所想和所為,激勵他們不斷進步,更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但是,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先認識到思維模式的不同,并積極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能將成長型思維模式更好地傳播,這就需要多深刻反思了。至少對我如此,先思考再說話。
關于心理學的書:
自卑與超越21人有 · 評價5 · 書評1(奧)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著;吳杰,郭本禹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3-09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是個大部頭,估計還得讀兩次,才能真正理解其心理學內涵。從構建健康人生的角度,他認為“生的意義在于奮斗”和“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是符合科學正向的價值觀的。只有合作、并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活出生命的意義161人有 · 評價44 · 書評3(美) 維克多·弗蘭克爾 著;呂娜 譯華夏出版社 / 2010-06
本書前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后一部分根據(jù)其經歷闡述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本質、愛的意義和苦難的意義。這本薄薄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具有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被討厭的勇氣1705人有 · 評價428 · 書評20(日) 岸見一郎,(日) 古賀史健 著;渠海霞 譯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2020.3.1 讀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并沒有完全理解,覺得思路不是很清楚。而這本《被討厭的勇氣》則通俗易懂,用青年和智者的對話,讓讀者清晰地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通過青年的提問和智者的分析,讓我們了解一切煩惱都源于人際關系中的比較。我們要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分析這些煩惱,決定我們人生的只有此時此刻的我們自己。要想獲得幸福,必須進行課題分離,通過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在更大的范圍內找到共同體感覺,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作者勇氣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兩部有時間也要讀一讀。
讀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并沒有完全理解,覺得思路不是很清楚。而這本《被討厭的勇氣》則通俗易懂,用青年和智者的對話,讓讀者清晰地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通過青年的提問和智者的分析,讓我們了解一切煩惱都源于人際關系中的比較。我們要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分析這些煩惱,決定我們人生的只有此時此刻的我們自己。要想獲得幸福,必須進行課題分離,通過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在更大的范圍內找到共同體感覺,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心流: 最優(yōu)體驗心理學398人有 · 評價79 · 書評3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著;張定綺 譯中信出版社 / 2017-12
這是積極心理學的開山之作,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它也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動指南。它會告訴我們:怎樣用專注的心靈體驗,獲得更多的滿足,提高效率,從而讓生活更幸福。
作者是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論提出者。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譽之為“世界積極心理學研究領軍人物”。本書系統(tǒng)闡述了心流理論,從日常生活、休閑娛樂、工作、人際關系等各方面,闡述如何進入心流狀態(tài)。
認知天性: 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guī)律840人有 · 評價164 · 書評8[美] 彼得·布朗,[美] 亨利·勒迪格三世,[美] 馬克·麥克丹尼爾中信出版社 / 2018-10
這本書是11位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學研究總結出的一套認知規(guī)律,根據(jù)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提出人類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之間的聯(lián)系,解讀人類學習過程的普遍規(guī)律,并推導出有利于大腦的學習法則。天性懶惰孕育了認知規(guī)律和心智模型,知識多不等于學習力強,重復檢索能讓記憶更清透,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生短期記憶,間隔練習使知識存儲更牢固,多樣性練習促進知識的活學活用,創(chuàng)造性源于不設限的學習,別在無法克服的困難上浪費時間,等等。認識這些挑戰(zhàn)人類天性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突破自我吧。
關于大歷史觀的書:
人類簡史: 從動物到上帝1439人有 · 評價262 · 書評7[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譯中信出版 / 2017-02
這是被很多人推薦的一本關于大歷史觀的書,我先聽了一些講解,確實很吸引人,然后就買了一本認真讀。第一章,作者從135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始,到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有機體,講到二三百萬年前類人動物的出現(xiàn),到7萬年前智人成為地球上唯一的人類,從物理學,講到化學,再到生物學,最后到歷史學,他的敘述方式一下就吸引了我這個學生物的。這一段,我給家里的小朋友朗讀了,因為他對宇宙和星球有很強的好奇心,談到人類的進化,他也很好奇。作為歷史學家,作者在36歲寫成了這么一部宏大的歷史作品,卻不涉及具體的歷史年份、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和地點,而是從遺傳學、生態(tài)學、人類學、哲學、心理學、及文學和藝術的角度,審視了人類歷史中起重要作用的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和科技革命,探討了智人如何通過想象力和文化及宗教成為地球的主宰,資本主義如何通過信用機制稱霸于世界等等,但字里行間都在啟發(fā)讀者重新審視自己,去追尋生命的意義及個體的幸福。語言淺顯流暢,卻不失幽默,諷刺與揶揄人類的丑陋與貪婪。如果讓我推薦一本歷史書,我會毫無保留地推薦這本《人類簡史》。我想,讀完了這本書,再去讀其他的歷史書,一定會更容易理解和思考了。
未來簡史1058人有 · 評價144 · 書評9[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譯中信出版集團 / 2017-02
結合《人類簡史》,作者認為科技的發(fā)展使人類不再擔心饑餓、瘟疫和戰(zhàn)爭,那么人類還想追求什么呢?人類大腦永不滿足,作者預測,人類的下一個目標可能是長生不老、幸福快樂及化身為神。接著作者探討了智能革命后,人類階層如何分化,通過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使人升級為神,多少有些科幻小說的色彩。如果結合凱文·凱利《的失控》和《必然》,作者幻想的未來中的“神”確實可能出現(xiàn),那么人類的歷史也終將結束。這同樣是一本燒腦巨著,我是不喜歡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但這里所幻想的很多情形,從生物工程的角度是可行的、合理的,加上發(fā)展迅速的人工智能,相信只要可以利用這些科技,像“鋼鐵俠”這樣的超人是可以制造出來的。和《失控》及《必然》共讀,人與機器的關系將是未來幾十年人類的一個重大課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今日簡史: 人類命運大議題377人有 · 評價60 · 書評2尤瓦爾·赫拉利 著,林俊宏 譯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018-08
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第一部《人類簡史》,顛覆了我們關于智人進化的認知。第二部《未來簡史》,刷新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而第三部《今日簡史》,讓我們關注當下關乎每個人命運的議題。作者認為,智人由于基因突變,而使大腦進化迅速,具備虛構故事的能力(我想也包括極強的學習能力),迅速崛起為地球的主宰者。然而,在高度分化的當代世界,人們對舊故事已失去信心,卻對新故事未達成共識。當今社會面臨這科技顛覆、生態(tài)危機和核戰(zhàn)爭三大挑戰(zhàn),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和分配方式,而數(shù)據(jù)將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如何使用數(shù)據(jù)將成為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三種黑猩猩55人有 · 評價4 · 書評1(英) 賈雷德·戴蒙德 著;王道還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12-05 《第三種黑猩猩》于1991年問世,是賈雷德·戴蒙德首次獲得英國科普圖書獎的作品。這是作者“人類大歷史三部曲”的序曲。作者說,人類從走出非洲大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是破壞環(huán)境的頭號殺手,這個進程從幾萬年前開始,一直沒有停止。人類愿意去解決這個危機嗎?對此,作者抱有悲觀態(tài)度。他希望更多的人意識到人類面臨的危機,并且想方設法解決危機,人類才可能比其他兩種黑猩猩擁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作者說,人類從走出非洲大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是破壞環(huán)境的頭號殺手,這個進程從幾萬年前開始,一直沒有停止。人類愿意去解決這個危機嗎?對此,作者抱有悲觀態(tài)度。他希望更多的人意識到人類面臨的危機,并且想方設法解決危機,人類才可能比其他兩種黑猩猩擁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槍炮、病菌與鋼鐵: 人類社會的命運602人有 · 評價102 · 書評3[美]賈雷德·戴蒙德 著;謝延光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16-08 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寫的歷史書,獲1998年普利策獎及英國科普獎。作者是一位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及生態(tài)學家,他從生物地理學角度闡述了環(huán)境因素對動植物的馴化—即農業(yè)的影響及其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這可能是現(xiàn)代世界諸多不平衡發(fā)展形成的原因。雖然有些啰嗦,但還是值得閱讀和思考。雖然提出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和回答,但是至少給出了不同的思考方式,顛覆了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歷史發(fā)展理論。
該書獲1998年普利策獎及英國科普獎。賈雷德·戴蒙德是一位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及生態(tài)學家,他從生物地理學角度闡述了環(huán)境因素對動植物的馴化—即農業(yè)的影響及其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這可能是現(xiàn)代世界諸多不平衡發(fā)展形成的原因。雖然有些啰嗦,但還是值得閱讀和思考。雖然提出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和回答,但是至少給出了不同的思考方式,顛覆了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歷史發(fā)展理論。
以前,從來沒有仔細想過人類歷史的暴力及其原因,這本書根據(jù)歷史發(fā)展,仔細分析了人性中的暴力心理、及其隨歷史、戰(zhàn)爭、經濟、文化等因素的發(fā)展,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了解人性和暴力及非暴力心理學。期間,我和小朋友講了一些內容,特別是關于斷頭臺的發(fā)明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一段。某一天,地鐵上,小朋友跟我說:自己練劈腿是“上斷頭臺”,師傅幫忙練劈腿就是“釘在十字架上”。他還真是活學活用呢!?
關于生命科學的書:
見識叢書:基因傳(悅享版)134人有 · 評價11 · 書評1[美] 悉達多·穆克吉 著;馬向濤 譯中信出版社 / 2017-12 印度裔美國醫(yī)生、腫瘤專家、知名科普作家,悉達多·穆克吉,所著的《基因傳》,是即2011年其所著《眾病之王:癌癥傳》獲得普利策獎之后的又一部力作。通過回顧遺傳學的歷史及對未來的展望,為眾生展現(xiàn)了15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基因理論和操作技術的不斷探索。這不是枯燥無味的敘述,而是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jié)展開,像一部偵探小說,情節(jié)扣人心弦。同時,結合時代背景,揭露歷史的黑暗、及對未來的思考??茖W家之間的追隨、鄙視和競爭,也讓讀者對他們的性格和成就有了更深層次地認識! 非常喜歡這本書,覺得比《百年孤獨》好看100倍。還會再仔細讀一遍,做好筆記。
印度裔美國醫(yī)生、腫瘤專家、知名科普作家,悉達多·穆克吉,所著的《基因傳》,是即2011年其所著《眾病之王:癌癥傳》獲得普利策獎之后的又一部力作。通過回顧遺傳學的歷史及對未來的展望,為眾生展現(xiàn)了15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基因理論和操作技術的不斷探索。這不是枯燥無味的敘述,而是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jié)展開,像一部偵探小說,情節(jié)扣人心弦。同時,結合時代背景,揭露歷史的黑暗、及對未來的思考??茖W家之間的追隨、鄙視和競爭,也讓讀者對他們的性格和成就有了更深層次地認識!
生命的躍升124人有 · 評價5 · 書評2(英) 尼克·萊恩 著;張博然 譯科學出版社 / 2015-11 《生命的躍升》是一位生物化學家寫的關于生命演化的書。雖然翻譯有些問題,但瑕不掩瑜,是目前我讀到的寫得最好的科普書之一。有空一定要再讀一遍原版書。一直對生命起源有很多疑問,終于在這本書中找到了思考的方向。就像偵探小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剝絲抽繭,慢慢理清線索,謎團逐漸解開。生命的奧秘就是這樣吸引人們去思考、去探尋!
一位生物化學家寫的關于生命演化的書。雖然翻譯有些問題,但瑕不掩瑜,是目前讀到的寫得最好的科普書。
我一直對生命起源有很多疑問,終于在這本書中找到了思考的方向。就像偵探小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剝絲抽繭,慢慢理清線索,謎團逐漸解開。生命的奧秘就是這樣吸引人們去思考、去探尋!
生命的未來9人有 · 評價1(美) 克雷格·文特爾 著;賈擁民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6-07
這是一本詳細論述生命科學基本原理的杰出著作,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學的歷史沿革和未來發(fā)展方向。從這本書中,我也將這些年道聽途說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中的各種小故事串起來,并進一步認識到生命科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生物學與物理、化學、天文學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合成生物學的未來已經到來。
關于癌癥的書:
癌癥·真相: 醫(yī)生也在讀151人有 · 評價19 · 書評2菠蘿 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15-10
癌癥·新知: 科學終結恐慌41人有 · 評價3李治中(菠蘿) 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17-09
關于反烏托邦的書:
198489人有 · 評價11[英]喬治·奧威爾 著;孫仲旭 譯三聯(lián)書店 / 2009-01
奧威爾的小說很好懂,這本書也真的很震撼,不得不讓人佩服作者的深刻思想。這是出版于1949年的政治寓言小說,也屬于科幻小說的范疇,對當今社會應該還有很深刻的影響吧,讀完讓人窒息,卻不得不反思,也許能達到阻止恐怖情形發(fā)生的作用。
美麗新世界(譯文名著精選)112人有 · 評價16(英) 奧爾德斯·赫胥黎 著;陳超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17-02
終于讀完了《美麗新世界》,而在《重返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將當時的真是世界與他筆下26世紀的世界進行比較,對社會問題進行了嚴肅而清晰的思考。不管是小說《美麗新世界》還是社會學作品《重返美麗新世界》,可以看出作者對未來世界的預言是很悲觀的,希望今天的我們能有所警惕,避免對快樂的盲目追求而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