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不懂得修飾,怎么教他運用好詞好句?

2016
2007
2022-4-2 09:25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寫作文不懂得修飾,怎么教他運用好詞好句? 

這個問題是小花生一位媽媽提出來的,邀請我回答。當時就覺得這個題目特別好,值得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講一講。

剛剛看了一下這個帖子,是3月1日發(fā)出來的。今天4月1日,希望答的不算晚。

圖片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積累和運用,而是觀察和描述

換句話說,問題診斷是錯的,所以導致怎么糾正都改不過來。

改了數(shù)百篇作文,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容易講What“是什么”,卻不愛講How “怎么樣”。

在敘事的時候,孩子們喜歡寫“先”怎樣,“后來”怎樣,“最后”怎樣——就是我們說的流水賬——把事情從頭到尾用同一個節(jié)奏講完。

好玩兒的是,幾乎所有孩子都愛寫對話,故事場景里常常有對話出現(xiàn),車轱轆話、口水話一寫好幾行。

這樣寫行不行呢?如果剛開始學寫作文,比如還在一二年級,處于看圖寫話階段,那么恐怕這樣的練習很有必要——先學習把事情講完整。

很多孩子就是用這種寫法“搞定”了最初的作文,獲得了老師的認可和肯定。

可是再往上走,到了三四年級甚至五六年級,仍然用這種方法就不行了,妥妥地會被扣分。

年級不同,寫作練習的重點也不同。進入中高年級,把作文寫得生動就成了主要目標。

如何把作文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血有肉呢?這里有個誤區(qū),就是“好詞好句”。

我們認為,如果孩子積累的好詞好句多了,能夠運用到作文里,那么作文自然就生動了——甚至看起來就“高級”了。

其實啊,“好詞好句”已經(jīng)到了第二步了,這意味著我們忽略了第一步:觀察。

曾經(jīng)有個三年級的小男孩選擇“校園的石榴小道”作為寫景的主題,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來寫石榴樹。

春天這一段,他是這樣寫的:“春天的時候,石榴花通道綠意盎然。你只要走進石榴通道,就可以聽到小鳥在枝頭唱歌,掛在樹上的石榴像小姑娘一樣隨風翩翩起舞。春天的通道真美呀!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綠意盎然”已經(jīng)是很高級的詞語了,而短短的三句話里就有兩個擬人,不能說不生動吧?接下來的夏秋冬三段也差不多是這樣的寫法。

整篇作文看完,我很罕見地給了這個孩子“差評”。

圖片

一般情況下,哪怕作文寫得再稚嫩,我也很少嚴厲地批評孩子們。寫一篇作文不容易,除了需要找問題,更重要的幫助孩子看到亮點,不斷地強化做得好的地方。

可是這篇作文不一樣,我直接告訴孩子:你寫的這段話里的“石榴”可以變成任何一種樹。

換句話說,這段話根本就沒寫出春天石榴樹與其他樹有什么不同,完全沒有觀察。

柳樹的葉子老長了,石榴樹的芽才一小簇一小簇地從干巴巴的樹干上冒出來,如果不細看,根本看不出來。過不了幾天,雀舌般的葉片越長越大,翠綠中透著嫩黃,嫩黃中透著火紅,讓你無法忽視它。

當你去觀察了,把看到的石榴葉子長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形態(tài)寫下來,這才能把讀者帶到石榴小道去。

所謂“好詞好句”,只不過是幫助我們在表達的時候能夠找到更貼切的詞匯和語言。

我看過結構慘不忍睹的作文,也改過許多病句連篇、語句不通順的文章,可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孩子過早地找到了“寫作技巧”,用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一篇“優(yōu)秀”作文,處處精致卻缺少靈魂。

剛開始學寫作文時,孩子不懂得先去觀察,也不會描述,這很正常。沒有誰天生就會寫作,作家也琢磨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也上研修班。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語言表達里常常就缺描述這一環(huán)。

我們很容易說:“剛剛找不到你,可把媽媽急壞了?!?,而不說“剛剛找不到你,媽媽急得手腳冰涼,出了一身冷汗,就連給你爸爸打電話的時候說話都是抖的?!?/p>

我們說:“得空了去植物園看看吧!那里的花開得可好了!”,而不說“植物園里光玉蘭就好幾種,有純白的,有淡粉色的,還有深紫色的;純白色的有大朵的,還有小朵的?!?/p>

評價總是來得很容易,而描述卻很艱難。

孩子們的習作也是如此。他們寫同學跑得快,到底有多快呢?寫不出來。

為啥三年級之后要輪番練習寫景、敘事、寫人、狀物呢?因為這四種幾乎囊括了所有種類的描寫對象,觀察對象不同,方法也不同。輪著練,反復練,等到小學畢業(yè)就練好了。

所以為啥我們常常說希望孩子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就是要打破習慣的惰性,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捕捉打動內心的瞬間,這樣在寫作文時才能有靈感,有細節(jié)。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有幾個主題不那么好寫,比如寫節(jié)日、寫家鄉(xiāng)、寫風俗。說白了,現(xiàn)在孩子們的生活太單調了,每天從學校到家兩點一線,乏善可陳。

生活富足之后,反而缺少觸動人心的體驗,也使得孩子找不到素材可寫。

我曾經(jīng)帶孩子們精讀三毛的一篇文章《膽小鬼》,寫的是兒時偷錢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的孩子還偷錢嗎?恐怕?lián)Q洗衣服的時候,都懶得掏兜里沒花完的零花錢。

過去的孩子寫辛辛苦苦“喂”小豬存錢罐,把存錢罐砸碎了給媽媽買禮物,現(xiàn)在寫不出來了。

過年不許放炮,清明不許燒紙,假期不許離城,娃的作文寫什么?

我們得想辦法給孩子添“節(jié)目”,無論是節(jié)日的儀式感,還是日常的小感動,而或帶著孩子做手工、做餐點、做公益,總歸得做點兒什么。

做的時候呢,別忘了拍照、拍視頻,等娃寫作文像擠牙膏的時候,就把這些照片、視頻拿出來給他看,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觀察——當然,也去回味,然后把平常積累的好詞好句恰到好處地放進去,就妥啦!

圖片


閱讀原文 回應2 舉報
贊8
收藏24
3年前
確實,書籍的廣泛閱讀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容易過早依賴于華麗的詞藻,因為這是最為便捷的“輸出”,00后孩子生活的單一,價值取向的單一,導致素材的匱乏和趨同,缺少鮮活,新鮮,個性的場景。受教了。
3年前
優(yōu)等生小鼠 確實,書籍的廣泛閱讀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容易過早依賴于華麗的詞藻,因為這是最...
或許家長和老師的偏好也影響了孩子,好詞好句是不費力而討好的捷徑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教畫圖的粟米
教畫圖的粟米
2016
2007
作者熱門日志
我這樣用思維導圖教孩子深度閱讀  贊201 · 收藏1052 · 評論40
語文預習,你用思維導圖嗎?  贊142 · 收藏790 · 評論32
我用碎片時間教女兒學加州語文  贊110 · 收藏530 · 評論52
我用思維導圖教女兒學習科學  贊113 · 收藏503 · 評論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