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關(guān)注親子共讀以來,一些家長因我的影響開始重視孩子的早期閱讀,也有許多孩子因我推薦的繪本而愛上了閱讀,對此,我甚感欣慰。
繪本被公認為是最適合孩子早期閱讀的讀物,因其對幼兒心理特點的契合,很容易觸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許許多多曾被貼上“不愛看書”的孩子在接觸優(yōu)秀的繪本之后,被書本吸引,成為了“愛書的孩子”。
讓孩子拿起書,這是帶領孩子開啟閱讀之路的第一步。在這一點上,繪本無疑功不可沒。
可是在繪本越來越被認可和重視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另一種聲音:一部分喜愛繪本的孩子,他們偏愛看圖,不愛看字,因此在向文字書過渡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有的人因此認為孩子太過依賴繪本反而會影響孩子的閱讀。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考量。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事情,包括閱讀,都是有個體的差異的。有一部分孩子,他們是天生愛看書的,而大部分的孩子,在早期閱讀上還是需要一定的引導。而繪本的的確確讓每一個孩子(不管是牛娃,還是普娃)都能早早地感知書本帶來的樂趣。
其次,繪本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形式,跟單純的文字書有所不同,在幼兒成長中發(fā)揮著廣泛的作用,引領閱讀只是繪本眾多功能中的其中一個。(關(guān)于閱讀繪本的好處,可查看文章:閱讀繪本的好處,越早知道越好!)也正是因為其功能的廣泛性,在很多家庭,繪本更多地扮演著早教工具的角色。而當一個孩子拿起了一本書(甚至不肯放下),他是否就擁有了很強的閱讀力,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閱讀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它包含一個人對文本內(nèi)容的信息抓取力、感受力、理解力、思考力、評判力,以及再現(xiàn)的表達力、審美的構(gòu)建力等多種能力,最后指向的是學習力。這種能力需要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積累和習得。沒有閱讀就沒有閱讀力,而有了閱讀,閱讀力能發(fā)展到何種程度卻是因人而異的。
有一些孩子(包括一些家長),他們可能將繪本當成一本五彩斑斕的畫冊,長期都是走馬觀花式地翻閱,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在以后的文字書閱讀上產(chǎn)生閱讀障礙。而一本優(yōu)秀的圖畫書,他不是簡單地圖像呈現(xiàn),它是“一種微妙而復雜的溝通形式。作為一種敘事方式,圖畫書用視覺信息來補充語言信息;而作為視覺藝術(shù),圖畫書又聚焦于視覺圖像的意義層面。”
要欣賞這樣一種藝術(shù)形式,讀者不僅需要圖像感知能力,并且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巧。比如在你知道蘋果的樣子的前提下,才能在書本里讀懂蘋果的圖像;當你理解紅色這種色彩所隱含的意義之時,才能明白圖畫中為什么用紅色代表生氣的情緒。而繪本作為一種敘述方式,讀者同時還要懂得前因和后果的邏輯關(guān)系。
因此,讀者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需要結(jié)合日常經(jīng)驗去感知圖畫傳遞的信息,去理解外在形象之下所包含的內(nèi)在意義,并通過圖像的變換來掌握故事的脈絡,從二維平面的圖中看出三維空間的東西。這個過程中,視覺行為轉(zhuǎn)而變成思維活動,閱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同時,因為繪本對于閱讀者各方面知識儲備的需求,讀者也可以通過大量地閱讀,從中習得更多的閱讀技巧,理解故事的表現(xiàn)方式,從而鍛煉出自己的思維能力。
當一個孩子具備良好的讀圖能力(而非簡單地看圖),那么他更有興趣在圖畫意義和文字意義中找到關(guān)聯(lián),漸漸地也樂于去更多的文字中感知和理解更多信息。
因此,要發(fā)揮繪本構(gòu)建孩子閱讀力的功能,作為閱讀的引導者——家長和老師們,需要對繪本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繪本不是單純的畫冊,也不是簡單的插圖故事書。
同時,相信孩子的理解力。兒童通常是在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學習的時候就學會了很多,我們以為孩子看不懂的東西,他們是可以看懂的,我們以為孩子理解不了的東西,他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我們可以更加深入細致地去閱讀和理解繪本,繪本強大的表現(xiàn)力和豐富的涵蓋力,是可以為孩子的閱讀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的。
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力,對于那部分已經(jīng)拿起書的孩子,可以將泛讀(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數(shù)量的支撐的)和精讀相結(jié)合。
對繪本精讀有興趣的,可以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啾媽童書會”,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