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鄉(xiāng)村資源,上一堂最接地氣的通識課

2011
2011
2018-5-24 11:31 原創(chuàng) · 圖片11


偏遠落后的小山村,與資源豐富的繁華大城市相比,毫無疑問,目前在國內,農(nóng)村的教育資源實在太貧乏。沒有名師,沒有熱門機構,沒有種類繁多的興趣班,甚至正常的義務教育,在一些經(jīng)濟大省的山區(qū),也面臨著很多問題。

所以越來越多農(nóng)村的家長,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學校,卻忽略了山村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生活,其實蘊含了非常生動的學習資源。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育兒理念,既可以讓家長滋生出更多的焦慮,反過來,也能讓父母汲取豐富的教育知識。若能善加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有時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yōu)勢。

日前,一位書友發(fā)表了一篇記錄美國幼兒園steam課堂內容的文章,受此啟發(fā),我?guī)е∨笥淹ㄟ^整理圖片,作思維導圖,制作Lapbook,一起梳理和歸納,學習了關于農(nóng)作物的一些基本知識,和生活常識。

1:農(nóng)作物的生長必備條件

今年春天,幼兒園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小朋友播種種子。小朋友很認真地找了個小罐子,到地里去挖了些土,然后很仔細地把一顆黃豆,一顆黃豆,一顆花生埋了進去。

第二天上學前還特意叮囑我要放好,別讓奶奶扔了。每天都要看幾次,問要不要澆水。好幾天過去了,種子都沒有動靜,小朋友開始有點失望。我也以為土太少或者播種季節(jié)不適合等,可能不會發(fā)芽了,就把罐子放在屋外的樹蔭下。

又過了好幾天,某天我在做飯的時候,哥哥興奮地捧著罐子跑過來說:“媽媽你看,發(fā)芽了!”果然,土面上看到了一點拱起的綠色。

接下來幾天,種子的生長過程讓小朋友直呼神奇。三顆種子的小苗形態(tài)各異,生長速度也不一樣。

通過親身體驗,對植物生長的必備條件,小朋友就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2:農(nóng)作物的生長周期


因為有了今年春天自己播種的親身體驗;加上我們平時在放學路上常常見到各種瓜類的藤蔓和花朵;還有小朋友很喜歡的《十四只老鼠種南瓜》,書中很詳細地描繪了南瓜的整個生長周期。最后結合前年在院子里觀察小冬瓜生長變化的一組舊圖,我們通過一幅流程圖來展現(xiàn)冬瓜的生長周期。

在瓜類的生長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結果——授粉。為此在網(wǎng)上找了一組人工授粉的圖片給小朋友科普了一下:如何區(qū)分雄花和雌花;人工如何進行授粉。所以在思維導圖里開花到結果這一步,補充說明了授粉的三種途徑(昆蟲,風,人工)。

下面的視頻,則是散步經(jīng)過一戶人家看到的情景,近十個沉甸甸的大冬瓜,掛在棚架下,目測每個至少有20斤左右,很是壯觀。https://m.weibo.cn/3171590452/4138594681573318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近距離觀察竹子的生長速度
 

以前也曾在一些文章上,看過關于竹子生長的一些科普知識。但當我和小朋友一起近距離觀察和感受—竹子在春天的生長速度時,真的是被震撼到,如圖二到圖三就只需3天時間,從80厘米左右的竹筍到10幾米高的新竹,不過就短短的二十多天。

4:認識當季的農(nóng)作物

平時給家人準備飯菜時,會盡量避免選擇反季的蔬果。所以借此次機會,和小朋友一起梳理了四季常見的農(nóng)作物,給小朋友加深對當季食材的認知。

在以四季劃分的基礎上,又把同一季節(jié)的農(nóng)作物,按果實生長的環(huán)境來分成兩類:地上和地下。并第一次嘗試用Lapbook的形式來表現(xiàn),制作的過程兄妹倆也是非常投入。



5:食物的保存方法
 

這邊的農(nóng)戶大多還留有幾分田地,遇上收成好的時候,還是會通過腌制,風干等傳統(tǒng)的方式來保存蔬果。有時大人忙活的時候,小朋友也會興致勃勃地參與進來。

為了讓小朋友對這些保存食物的方法有更清晰的認識,擬了一幅樹形圖來梳理;同時為了讓小朋友意識到科技進步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加進了現(xiàn)代科技保存方法。

農(nóng)家傳統(tǒng)的食物保存方法,除了延長食物存放時間,也給食物帶來了不同的風味。所以按成品的形態(tài)分為干,濕兩類;干貨這類再按照晾曬前的處理方式,下面又分成幾個小類別;濕的類別則按照調味料的種類來劃分。

以上所有的食物保存方法,都是挑選了小朋友親歷過和品嘗過的食物來作示例。而在現(xiàn)代科技這個類別中,冰箱的食用是小朋友比較熟悉的。真空這個詞是小朋友第一次接觸,恰好家里有未開封的,真空包裝小米和黃豆,拿過來和普通密封包裝的雞精一對比,就看到了明顯的區(qū)別;當用剪開小米的包裝時,小朋友馬上就感受到了,空氣進去后的前后變化。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對小朋友的學習啟蒙來說,最好的教具,有時往往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尋常的物品和經(jīng)歷。


回應47 舉報
贊39
收藏86
7年前
日常生活中最尋常的物品和經(jīng)歷教育,棒棒的
7年前
哎呀真棒??生活中的智慧,潤物無聲。媽媽總結得很到位。點贊??
7年前
看了真想說:孩子生活在農(nóng)村或者城市都不重要,有好媽媽才最重要??????
7年前
Yxmj 看了真想說:孩子生活在農(nóng)村或者城市都不重要,有好媽媽才最重要??????
贊同
7年前
真太用心了,贊一個??
7年前
想問一句,那個玉米的照片是最近照的嗎?我不知道現(xiàn)在市場上出售的玉米棒子的產(chǎn)地,知道不可能是西北本地產(chǎn)。
7年前
月清涼 想問一句,那個玉米的照片是最近照的嗎?我不知道現(xiàn)在市場上出售的玉米棒子的產(chǎn)地...
首圖是前年7月份的圖片。
7年前
月清涼 想問一句,那個玉米的照片是最近照的嗎?我不知道現(xiàn)在市場上出售的玉米棒子的產(chǎn)地...
本地種的多是白色或白帶紫紅色的玉米,比較軟糯的口感。
7年前
用心的好媽媽!處處皆學問
7年前
這篇能上公號,最近好文不多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遙一遙
遙一遙
2011
2011
作者熱門日志
我喜愛的那些中國原創(chuàng)繪本  贊59 · 收藏496 · 評論19
圣誕手工合集(附過程圖)  贊71 · 收藏321 · 評論65
家有恐龍迷—我們這樣玩,這樣學  贊69 · 收藏241 · 評論54
曬曬我的花樣饅頭  贊79 · 收藏97 · 評論124
我眼里最美的中國民間童話是這套書  贊44 · 收藏204 · 評論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