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繪本閱讀的現(xiàn)狀
盡管繪本具備這么多的功能,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對繪本缺乏科學的認知,認為只要是有圖的書就是繪本,或者是將教授識字類的書也認為是繪本的一部分。
并且國內繪本行業(yè)的發(fā)展是有些滯后的,繪本的功能被嚴重低估。很多家長仍然把閱讀定位于學齡階段而忽視了學齡前的早期閱讀。
在國外,繪本已經走過了百年歷史。
1902年英國的第一本繪本
繪本最早是由歐美發(fā)展而來的,日本隨后引進并發(fā)展了自己的風格,然后韓國、中國臺灣及港澳開始跟隨,隨后才進入大陸的視線中開始發(fā)展。
日本是很重視兒童教育發(fā)展的,早在50年代就大力引進歐美經典繪本,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繪本優(yōu)秀作家。今天的日本繪本文化已經非常完備。日本的幼兒園每個月都會讓孩子讀一本繪本,而且在日本繪本館隨處可見,還不時的會給小朋友舉辦繪本小講座,分享心得,講解繪本閱讀技巧。
而我國原創(chuàng)繪本的創(chuàng)作出版實際是從世紀之交開始的,至今不過20年的時間。我們的繪本館只有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才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家,且大多都是艱難維持!
創(chuàng)作方面,除了專業(yè)繪本作家和插畫師,國外繪本創(chuàng)作者中也不乏各領域名人,很多藝術家、畫家甚至導演都會嘗試為兒童創(chuàng)作繪本。
享譽世界的繪本作家李歐·李奧尼精通繪畫、雕刻、平面設計、印刷、陶藝、攝影,曾任美國《財富》雜志設計主管長達 10 年。在他49 歲時開始為兒童創(chuàng)作繪本,開啟了繪本的新時代。他的繪本獲獎無數(shù),其中《一寸蟲》、《小黑魚》、《田鼠阿佛》、《亞歷山大和發(fā)條老鼠》分別于 1961 年、1964 年、1968 年及 1970 年四次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
此外國外還有非常好的繪本閱讀環(huán)境。家長會從孩子一出生為孩子挑選繪本,幼兒園會開設繪本課,圖書館和書店會提供豐富的繪本資源供兒童閱讀。
奇幻書屋(Books of Wonder)一直是眾多童書迷的打卡圣地
形式多樣的繪本交流活動也很好地拉近了小讀者和作者的距離。除了專業(yè)的繪本推廣人,各界名人也會定期加入為孩子講繪本的活動以此培養(yǎng)孩子的早期閱讀能力。大量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繪本衍生活動,如繪本劇、繪本寫作課等,也在豐富著孩子們的閱讀經歷。
奧巴馬為孩子們講授《野獸國》
為什么繪本閱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家長抱怨,繪本買了很多但是孩子卻看的很少;即使看了很多書孩子還是存在閱讀、寫作方面的不足。
通過這些年我和女兒的親子閱讀經歷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問題,即使是一些很小的閱讀方面的問題,長期發(fā)展下去都會影響閱讀的效果以及閱讀過程能否順利進行。因此,要想更好地發(fā)揮繪本閱讀的功能就要持續(xù)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
家長們購買了很多自己喜歡的繪本,但是孩子卻絲毫提不起興趣,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其中有時機的問題,它沒有出現(xiàn)在孩子好奇心最需要的時候,因此無法和孩子產生心靈共鳴;也有閱讀方式的問題,可能此時孩子需要的是親子共讀,而家長卻毫無準備;也有引導方式的問題,可能僅僅是讀書無法調動孩子的好奇心。結果大量的書被浪費,孩子失去了一本好書的啟發(fā),家長也失去了繼續(xù)培養(yǎng)孩子閱讀能力的興趣。
事實上,買書只是整個閱讀活動的第一步,完整的閱讀閉環(huán)應該是這樣的:
只有經歷完整的閱讀閉環(huán)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閱讀,才能讓孩子做更深入而細致的思考,讓孩子有機會審視這本書到底帶給了他什么,更進一步使他明白自己的閱讀興趣所在。
孩子的主觀參與性是最重要的。能否主動參與,參與多少都會對孩子的閱讀過程產生重要影響。習慣于聽課的孩子會把這一被動接收的習慣帶入繪本閱讀中。有些繪本閱讀課仍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僅僅被動接收信息的孩子則根本無法發(fā)揮主動性。即使會有互動,也都是在老師的精心安排和設計下完成的。孩子并沒有成為這一閱讀活動的主導,因此也就無法調動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去完成這一閱讀過程。
學習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只有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才能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所以按照這個思路,要提高閱讀能力就需要從需求出發(fā)重新設計閱讀過程。
阻礙閱讀閉環(huán)的原因
現(xiàn)實中阻礙孩子形成閱讀閉環(huán)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選擇的繪本不適合孩子現(xiàn)階段的接受度。繪本通常都會按照孩子的年齡進行分齡標注,有0-3歲、3-6歲、6歲以上的繪本……但是孩子的生理年齡也并非絕對指標,還要結合每個孩子的心理年齡進行參考。選擇適合孩子的繪本就要選擇適合孩子心理接受能力的繪本。
2,適合孩子的年齡但是沒有觸發(fā)孩子的興趣點。即使在同年齡段的繪本當中也會有不同種類的選擇。有些孩子對文學類故事感興趣,可能百科類的繪本就不會吸引他;有些孩子喜歡自然類的繪本,可能宇宙天文類的繪本就不會激發(fā)他的探索欲。沒有觸發(fā)孩子的興趣點就不會讓孩子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3,即使有些繪本是孩子喜歡的類型,但是初看沒有立刻吸引孩子,孩子也失去了進一步探究的可能。一本好書可能不會立刻吸引孩子,即使孩子嘗試獨立閱讀了一遍。如果家長基于對孩子的了解選擇了一本好書,就要相信沒有吸引孩子只是方式不對,因為閱讀確實需要一個“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協(xié)助孩子完成。
如何協(xié)助孩子完成閱讀閉環(huán)
要協(xié)助孩子完成這個閱讀閉環(huán),家長們需要:
1,有一個足夠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的開頭,能吸引孩子繼續(xù)閱讀全文。在正式閱讀一本書之前不妨讓孩子去充分的熱身,選擇一個切入點來吸引孩子,比如通過一個問題或是通過一件能夠產生共鳴的事件,調動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接下來的正式閱讀過程。
2,可以加入同齡人的示范。我們都知道群體學習優(yōu)于個體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示范效應,正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區(qū)別。好的榜樣會對其他人產生帶動作用,從而促進彼此間的模仿以及相互學習。類似的在閱讀過程中加入同齡人的閱讀,可以帶動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讓孩子覺得閱讀其實并不復雜。
3,在閱讀過程中增加同齡人之間的互動可以激發(fā)孩子閱讀的動力。一個完整的閱讀閉環(huán)強調了讀后交流活動的重要性。通過同齡人之間的閱讀交流,可以讓孩子更全面地了解全書內容,找到更多情感共鳴,激發(fā)閱讀興趣。
4,主動參與的可能。在《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一書中,作者通過大量實例證明,孩子是可以主動學習的,并且只有主動學習才能產生長久的效果。因此把被動的閱讀活動變成主動的閱讀活動會讓孩子的閱讀過程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孩子需要主動找到繪本中的情感共鳴,通過互動交流理解繪本中作者所要傳遞的主題思想,并且將這一主題進行拓展。
因此在繪本閱讀中嘗試繪本聊天室,可以將孩子的閱讀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孩子實現(xiàn)完整的閱讀閉環(huán)。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閱讀活動可以參考,比如讓孩子們制作一本“書”(文字或插圖)獻給作者;用畫畫和手工來表達他們的內心想法、閱讀感想;通過戲劇來表演繪本或創(chuàng)作屬于孩子們自己的故事角色;制作圖書,體驗如何成為作者或圖書出版者,嘗試自己寫作并制作成書,擁有更完整的文學經歷;開展閱讀俱樂部,讓同樣志趣的人從中得到認同感,擁有更多接觸圖書的機會。有利于同一社區(qū)的成員發(fā)揮最大的影響力。
關于早期繪本閱讀我們就先聊到這兒吧……
“希望一本好書能產生改變世界的力量,希望早期閱讀能帶給孩子一生的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