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新時代的育兒經(jīng):打不得、罵不得。但有時候說又說不聽,喊破喉嚨都沒有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更高的智慧來養(yǎng)育,借由養(yǎng)育專家的辦法,我們來討論一下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那些事兒吧。
作者:一木釘
接娃放學(xué),開車回家的路上,兒子和他的好朋友方方在后座鬧得翻了天,一會兒拳打腳踢,一會兒上躥下跳,方方還幾次試圖爬到前座來開窗戶,方方媽媽幾番吼叫,孩子們卻充耳不聞。
被倆娃擾得沒法好好開車,吼不起作用,打又打不得,說又說不聽,面對兩個正是鬧騰年紀的男孩,真的常?;鹈叭蓞s又束手無策好不好?!唉!
一片混亂中,我想起今天剛學(xué)來一招妙計,印象深刻,我決定一試。
“澤澤、方方 你們聽我說哈,我有一個問題想要問問你們?!蔽掖舐晢査麄?,因為實在是太吵了。車里瞬間安靜了一下,他們都有點好奇我要問什么。
“你們知道,在車上打鬧可能會有什么后果嗎?”
“不知道,我們不知道?!?/p>
一聽這無聊的問題,兩個男孩開始繼續(xù)打鬧,而“不知道”也是他們慣有的搪塞。我打算加入競爭的元素,男孩子嘛,總是對于比賽情有獨鐘。
“你們一人說一個,我看看誰說得有道理,好不好?”
果然奏效,兩個孩子立馬開始爭著回答。
“在車上打鬧,會掉到車外,會死!”兒子趕緊回答。
“會撞車,也會死!”方方也想到一個答案。
透過后視鏡,我看到倆孩子都正襟危坐,一臉?biāo)妓鳡?。車在路上疾馳著,聽著他們一口一個“死”字,也真是有些膽戰(zhàn)心驚啊。我放慢車速,定定神,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對,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蔽壹皶r肯定,想鼓勵他們說得更多。
“把頭伸到窗外,也會掉出去,會死!”兒子又說道。
“是啊,這種行為也很危險呢?!蔽矣枰钥隙?。
“你們說得都很對,那你們知道怎么避免這些危險嗎?誰有辦法?”我拋出問題。
“系上安全帶,坐好!”兒子趕緊回答,說完開始去找后座的安全帶,忙著系上。
“坐好,不亂鬧!”方方也回答,然后去找另一條安全帶。
“我覺得你們的辦法棒呆了!”我確實沒想到系安全帶的問題,有點驚喜。
簡單的對話結(jié)束了,也到家了。在一問一答中,孩子們好像忽然被賦予了某種神圣的責(zé)任,像個小大人一樣,一本正經(jīng)起來。
而這“妙計”,想必你也猜到了,就是“啟發(fā)式提問”。
“啟發(fā)式提問”是遇到問題時,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和建議,將習(xí)慣了的說教變成一個疑問句,啟發(fā)孩子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
你越少表露自己的看法,孩子們就越能自己思考。啟發(fā)式提問不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還能帶動孩子責(zé)任心的培養(yǎng),把負面的氣氛轉(zhuǎn)變?yōu)榉e極的氣氛。(《正面管教》)。
而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中,如何做到啟發(fā)式提問,我有幾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1、放下“傲慢”與“期待”,心平氣和。
啟發(fā)式提問,需要家長放下架子和內(nèi)心的期待,不要故意引導(dǎo)或?qū)⒋鸢盖短灼渲小1热?,你不可以這樣問:“你們在車上打鬧是不是會有危險啊?”而是要問得更開放一些,就像:“你們在車上打鬧可能會發(fā)生些什么啊?”沒有“腹稿”的提問,更能引發(fā)孩子主動思考。
啟發(fā)式提問需要在心情平靜時進行。當(dāng)我們心情不好,要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心情平靜時去溝通,才能有真正的接納和理解發(fā)生。
2、積極引導(dǎo),任何一句話都可以使用問句的形式。
從積極的角度提問,引導(dǎo)孩子正面思考。
舉例來說:
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碎了。
命令式:怎么這么不小心,快點把碎片掃起來!(祈使句+不信任的語氣)
啟發(fā)式:我看到你把碗碎了,接下來需要怎么處理呢?(完整的句子+鼓勵的語氣)
兄弟倆打架,媽媽把兩個人分開了。
命令式:不許打架!再打就把你們關(guān)在自己的房間里!(強硬的約束+威脅的語氣)
啟發(fā)式:你們倆先冷靜一下,然后想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鼓勵思考+中立的態(tài)度)
多運用這樣的句式:“你覺得……為什么……?”、“你認為怎么樣才能……?”、除了……還有……嗎?”“如果……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這樣的句式,促使孩子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推理,對已知的經(jīng)驗進行判斷、選擇和比較。
3、認真傾聽,及時肯定。
在問話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而不是糾正、評判,評判會關(guān)閉溝通的大門。
比如開車時,孩子頻繁說到“死”,讓人聽著不太舒服,這時我們只需要重復(fù)一遍,翻譯成“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來肯定孩子的意思,正面引導(dǎo)就可以了。
自律來源于自尊,嚴厲的打壓是在不斷地削弱孩子的自尊,自尊水平越低,就越?jīng)]有自律性。
通過開放性的問題,把孩子的人生交還給孩子,為孩子自尊心的生發(fā)提供土壤。讓“打不得”、“罵不得”、“說不聽”的管教變成“自發(fā)”、“自覺”、“自律”吧。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專注心理、教育寫作,在文字中療愈自己,惠及他人。親子專欄簽約作者。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guān)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zhì)的親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