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懂得付出,才能學會體諒與尊重,也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边@是我這幾年來最大的感悟,也從孩子這兩天做家務(wù)后的表現(xiàn)感受到了。
不知道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提高了,還是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就要開始叛逆不受約束,總之從暑假到進入小一的這段時間,家里各種雞飛狗跳,親子關(guān)系也降到冰點。吃飯時,說話稍有一句不對耳,就扔下筷子發(fā)脾氣走人;不管你做什么飯,都說這不是自己喜歡吃的,好不容易哄著他吃,總給你剩下半碗;練鋼琴時,爸爸指出他錯誤,他不僅當作沒聽見,反而還大聲嚷嚷;出去外面玩耍時,無論多晚都不要回家,你再喊,他便對你拳打腳踢...我們心情復雜極了,感受不到孩子對父母的敬畏和尊重,更甭提他能懂得和體諒我們的艱辛。而實際上,孩子在學校遵守規(guī)則、尊重老師友愛同學,在外面玩耍時,與小伙伴相處融洽,并且極其大方地分享自己的各種玩具。由此我們開始憂慮繼而憤憤不平了,心生感慨:“在外是條蟲,在家是條龍!活脫脫個熊孩子呀!”我想,是時候讓孩子懂得付出了。
一天我翻閱了《佩蓉的媽媽經(jīng)2》這本書,有句話深入我心,書中寫道:
“你是孩子的學習教練,絕對不能說消極的話,而是要預(yù)備自己的心去接受一個有趣的鍛煉。”
佩蓉的媽媽經(jīng).233人有 · 評價7蔣佩蓉臺海出版社 / 2018-11
我忽然意識到,我不僅是媽媽,還是教練,我的身份是 媽媽教練。這樣想,我的心情平和了好多。在一次飯桌上,我們仨商議了做家務(wù)的事情,飯后孩子負責收碗,爸爸負責掃地,而我負責剩余的工作。參照佩蓉老師提出的訓練方法,我非常耐心冷靜地教導孩子如何做好收碗這件小事。
第一次收碗,我做,我教,孩子看。主要是我來收碗,給孩子講解,有些簡單的事情讓他搭把手。
第二次收碗,我做,孩子模仿,我?guī)兔?,我們討論?/p>
第三次收碗,孩子做,我?guī)兔?,我知道,我們討論?/p>
第四次收碗,孩子做,我看。
孩子從餐桌上把碗收到廚房,清理碗中食物殘渣,然后分類放入洗碗機,最后在洗碗機中放好洗滌塊,選擇清洗模式并定好時間,才算完成任務(wù)。教了幾次后,他說:“這個太簡單了,媽媽不用教,我會做!”說話時,透露出小自信和小驕傲。在這個周末,孩子主動自覺地連續(xù)收了兩天碗,我用秒表計算了一下,每次收碗時間在6-8分鐘之間。
這兩天的小小勞動,帶來很多欣喜與收獲。
更讓我意外驚喜的是,這兩天的收碗工作,讓他懂得了珍惜糧食。一次早飯后,兒子開始工作。他看到自己碗里的半碗粥,問我怎么辦?我說倒到垃圾桶呀!他用手捂住雙眼,說“媽媽,你倒,我不敢倒!”我接下他的話茬,“是呀,吃不完只能倒掉,你看多浪費是不是!”然后我讓他看我的飯碗,他不由得稱贊我吃得真干凈。今天早飯時,高興地發(fā)現(xiàn)他把一碗粥吃得干干凈凈。以往,任憑我怎么念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都沒有用。這下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呀!
有好多人問,做家務(wù)該不該給錢?體驗到了以上那么多好處,還有人會因孩子做家務(wù)事給報酬嗎?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因為對孩子控制不了,想用錢來誘惑他。開始幾天,孩子因為有收入干得起勁,也讓我感覺到做事給錢這招挺好用。可是慢慢地他就不那么積極了,甚至平時讓他幫下小忙,他總會說“我?guī)湍?,你能給我什么呢?”這招我們踐行了兩個月左右,現(xiàn)在已經(jīng)棄之不用了,深深感覺到 這事沒養(yǎng)成孩子的好習慣,反而讓他變得越來越自私自利。
以后,我會慢慢地讓孩子參與到家中更多的家務(wù)事,以教練的心態(tài),訓練他,鍛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