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與患者的對話與反思

2014
2022-11-18 16:50 原創(chuàng) · 圖片1


(有人說中國最好聽的名字在詞牌名里,劉元老師說中國最好聽的名字也藏在中藥材里,我深以為然。)

今年夏天和秋天,有空的時候,會去張大夫那里給我跟小家伙扎針調理身體。

有的時候會聽到張大夫與其它患者的對話,寫幾個比較典型的記錄下來然后我們自己也反思一下。

患者 1: 小男孩,十一歲,主訴:身高矮。馬上小學六年級了,身高一米四。

張大夫:“平時吃飯怎么樣???挑食嗎?”

男孩父親:“挑食,特別挑,肉一點也不吃,平時就愛吃個炒土豆絲。”

張大夫給小男孩腹診,“肚子涼,太涼了,還比較硬,平時雪糕啥的吃嗎?”

男孩父親:“吃啊,這么熱的天,一天最少兩根冰棍吧,他特別愛吃?!?/p>

張大夫:“雪糕冰棍不要吃了啊,冷飲也不要喝了啊?!?/p>

男孩父親:“聽到?jīng)],以后不要再吃雪糕喝可樂之類的了?!?/p>

小男孩沒有吭聲。

張大夫:“可以扎針嗎?”

男孩父親:“可以?!?/p>

男孩:“不要扎針,我不扎針!”

張大夫:“好。不扎針,那就去找個按摩或者推拿的地方去揉肚子吧,肚子太涼,去揉的什么時候溫乎了,軟和了就好了。”

男孩父親:“你看小弟弟都扎針呢,你也扎一次吧?!?/p>

父親試圖通過扎針的我家娃來說服他家娃。

“我不扎針,就不扎!”男孩毫不妥協(xié)。

張大夫不會勉為其難給病人扎針的,病人如果不愿意扎針,他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

男孩父親:“他每天在家跳繩跳一千多個,還是不見長高?!?/p>

張大夫:“如果來我這里扎的話,他必須是一周來一次,連續(xù)來幾周才可以的,生冷食物吃的太多,脾胃都太寒了,影響了長高。你們不喜歡扎針的話也可以先去推拿?!?/p>

男孩父親:“好的好的,謝謝張大夫?!?/p>

說完男孩父親帶著孩子走了。

反思:袁先生:“看看,不吃寒涼食物多重要,肚子太涼,每天跳繩一千個都不管用?!?/p>

我:“張大夫話少,我注意到他說了好幾次孩子肚子涼,可見這個孩子肚子涼的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

袁小天兒:“看看我多勇敢,我五歲就敢扎針了,可以先給他拿手機看哄著扎啊。扎著扎著就不怕了?!?/p>

患者 2: 一位八零后短發(fā)女。主訴:下巴開合不靈活。

張大夫:“最近吹空調了嗎?”

短發(fā)女:“吹啊,這么熱的天能不開空調嗎?”

當時已經(jīng)九月底了,雖然天氣還比較炎熱,但是立秋后就不應該再吹空調了。

張大夫給她扎針之前,叮囑道:“不要再吹空調了,不要再吃水果了,不要再喝牛奶了。”

短發(fā)女:“不喝牛奶?”

張大夫:“你都多大了還沒斷奶?牛奶是給孩子喝的,成年人不要再喝牛奶了?!?/p>

短發(fā)女:“那我把牛奶熱一熱可以嗎?”

張大夫:“斷奶!”

短發(fā)女:“哦!”

扎完針后張大夫說:“可以拿熱毛巾或者熱水袋敷一下后脖子。”

厚樸中醫(yī)四大不能吃:牛奶,水果,煮雞蛋,綠茶。張大夫是正宗厚樸系,當然對他的患者也會這么說。

反思:袁先生:“現(xiàn)在喝牛奶的成年人太多了?!?/p>

我:“我發(fā)現(xiàn)醫(yī)生和患者對話的時候,患者很多時候是自己說自己的,壓根不聽醫(yī)生的,醫(yī)生需要三番五次叮囑的或許才會引起重視,說一遍的話患者壓根就跟聽不到一樣。”

小天兒:“很多人必須得醫(yī)生大聲說,才能記住?!?/p>

患者 3: 女,九零后長發(fā)女,身材胖,我剛開始以為她年齡比我大,差點給她讓座。主訴:不孕不育。

長發(fā)女:“我是 2015 年結婚的,結婚前懷過兩次孕,但是那會兒沒結婚,不想要孩子,就藥流了。結婚后想要孩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懷不上了。

后來,找了一個可以做試管嬰兒的地方,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正規(guī),做完后我覺得不舒服,去大醫(yī)院檢查,說是輸卵管堵塞了。然后安排輸卵管手術?!?/p>

張大夫:“輸卵管手術?”

長發(fā)女:“就是兩邊輸卵管各開個洞,然后拿儀器進去疏通。”

聽的我都心顫,她描述的卻如此平靜。

長發(fā)女:“做了這個手術后,我差不多一個月就得長胖一兩斤,現(xiàn)在都胖了二十多斤了。”

張大夫:“睡覺時間早嗎?”

長發(fā)女:“不早,可晚了,躺床上早也睡不著。索性就晚睡?!?/p>

反思:袁先生:“她后來長胖是因為做了兩次手術后陽氣不足了?!?/p>

我:“太可怕了,兩次藥流,一次試管手術,一次輸卵管手術,身體早已經(jīng)千瘡百孔,我要是張大夫估計都不敢接這樣的患者了。關鍵她還晚睡?!?/p>

小天兒:“那個阿姨說的什么,我完全沒聽懂。而且她還特別能說。”

哈哈,對于小小的你來說,很多詞匯還很陌生,聽不懂也好。

很多人認為治病是醫(yī)生的事,平時胡吃海塞,晚睡,吃寒涼食物都不要緊,病了有醫(yī)生啊。

可是,如果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吃冷飲,晚睡的習慣,不生病不是更好嗎。

并且,有的時候,有的人病的太重,醫(yī)生也無能為力。

現(xiàn)在的大人孩子,并不缺學校教的文化知識,缺少的是如何真正健康的去生活。

我跟袁先生時常感嘆能遇見中醫(yī)并學習中醫(yī)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我們學習中醫(yī)的目標就是將來老了可以有尊嚴的活著,而不是躺在 ICU 里渾身插滿管子的活。并且可以更好的照顧一家老小,不需要動不動就跑醫(yī)院。

希望大家都可以更好的照顧自己照顧好家人。


回應 舉報
贊5
收藏2

推薦閱讀

旅行2017
旅行20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