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林文采博士的書《心理營養(yǎng)》,對當下自己兩周三女兒的表現(xiàn)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內(nèi)心也更加篤定一點。
書中提到五大心理營養(yǎng),分別是不同年齡階段的:第一種:無條件的接納(0-3個月);第二種: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0-3個月);第三種:安全感(4個月-3歲);第四種:肯定、贊美、認同(4-5歲);第五種:安全、認知、模范(6-7歲)。
女兒現(xiàn)階段需要的是第三種心理營養(yǎng):安全感。在安全感建立這件事上,媽媽的作用大過爸爸,因為孩子分離的對象主要是媽媽。如果媽媽的狀態(tài)穩(wěn)定,孩子會很自然的走過這個分離期,并獲得安全感。媽媽怎樣的狀態(tài),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一、媽媽要情緒穩(wěn)定;二、注意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在情緒管理上,作為媽媽,需要的是不斷學習,愿意學習,讓自己情緒穩(wěn)定,跟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仔細回想女兒沐沐現(xiàn)狀段的情況,正處于可怕的兩歲時期,尤其是這幾天一個人24小時帶娃的過程中,她的突然“逆反”,常常掛在嘴邊的“不要”。遇到陌生地方,即使是熟悉的人,就情緒崩潰,哭鬧著要回家,遇到螞蟻、蚊子、甚至是小狗、小貓,就著急害怕地往我身邊躲,哭鬧著要抱抱,而不像以前那樣坦然,很熱情地跟它們打招呼。走路走一會兒就耍賴不走,要求抱抱,甚至兩腳死死勾住你的腿,要求你一定要抱抱等。種種情況,我納悶也郁悶:以前那個可愛淡定且對萬物有著好奇探索之心的小妞哪去了?怎么變成這么事事表現(xiàn)害怕甚至時不時地哭鬧不已的煩人呢?
雖然這兩三個月來,我內(nèi)心也接受她現(xiàn)在所屬于Terrible2時期,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心里有了一些準備。然而,遇到事情時候,情緒難免還是會失控的時候,即使學過正面管教家長課程,知道要溫和而堅定,然而在生活中,還是感覺理論與實際運用會有很大的差距。而書中也提到面對2歲孩子的這種“逆反”,要拿出“溫和而堅持 ” 的態(tài)度,可以放手讓孩子探索的,大膽放手。確實有危險的時候,我們也能夠“溫和而堅持”地對孩子說“不”。
24小時帶娃過程面對小妞的種種行為,她時不時地跑到我身邊,走路時候時不時地要求抱抱。雖然我當下有時候心里也會閃過“今天忙了一整天很累、你自己玩、自己走可以嗎?”的念頭。然后女兒還是哭鬧著。甚至在我抱起她的時候,她突然說了一句:“你看看那個小哥哥,他就自己走,你怎么就不自己走呢?”把我嚇了一跳,平時我們跟她說過這句話,原來無形中,她已記在腦海里,然后等到恰當時候,突然就原話出來了。
書中說到:孩子在3個月-3周歲這個階段,會時不時跑回媽媽身邊,要媽媽抱抱,這時媽媽痛快地抱起他就好了。抱了一下,孩子有安全感了,要下來,那就放他下來,讓他自己去玩,不要打擾。他邀請你玩,你就陪他一起玩。順其自然,當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就會嘗試分離一點。安全感更多一點時,就再分離一點??傊?,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容易分離,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過程。一直不停地離開、回來、再離開、再回來。。。。。。直到成為一個身體、心理上真正獨立的人。
這段話讓我明白:原來孩子老來煩父母的,是因為他需要的時候,沒有得到滿足,并不是因為孩子要的太多。女兒女兒最近老是很煩很黏我,甚至在家里時候看不到我的時候一直叫我“媽媽”個不停,是因為她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這讓自己自我我反省,同時針對特殊情況更好地落地實施。
有時候,帶女兒去朋友家玩,看到差不多跟女兒同齡的孩子表現(xiàn)得那么樂觀開朗、自然、淡定、甚至落落大方,心中不免有點羨慕:為何自己的女兒看起來敏感安靜?甚至膽小怕人?然而看了這書之后,才知道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zhì)類型不一樣,它們各自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所以沒有說哪種氣質(zhì)類型一定是好的,哪種是不好的。我們作為父母的,要認識孩子,同時做好因材施教。
人的天生氣質(zhì)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樂天型、憂郁型、激進型、冷靜型。
天生氣質(zhì),是指孩子在出生時就帶有的性格傾向。早一點觀察到孩子的性格傾向,父母和他的相處就會更輕松,養(yǎng)育會更有策略。
透過書中對這四種類型的解析,發(fā)現(xiàn)女兒的天生氣質(zhì)屬于憂郁型,敏感細膩、又專注。外出玩時候,面對大自然,很留意云、花、草、路上行駛的車輛,而且表現(xiàn)驚訝或者感動時候,總是自發(fā)的說到:媽媽,你看云!好白好美啊!看到路邊行駛的不同類型的車,總是一臉的興奮,而且忍不住大聲跟你說。而對于感興趣的事,她又能專注很久,比如看書,她能自己獨立坐在床上或者家里的讀書角翻看半個小時久。昨天我在做飯,她自己在那玩磁力片玩了半個小時多還不肯吃飯等等。我以為女兒看起來沒有別人的樂觀活潑,然而是我自己沒有去關(guān)注她的優(yōu)點,我應(yīng)該放下對她的過多期待,寬容、多接納并積極思考。
在養(yǎng)育問題上,給她充分的心理營養(yǎng),這就是給她無條件的接納;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需要;給他“你在我心中最重要的”的確認;給孩子肯定、贊美、認同;為孩子作出示范、榜樣等等。同時,在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方面,幫助和引導好他們。
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問題時是安全的,可以從困難、問題中走過去。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需要,除了心理營養(yǎng)中父母關(guān)系、媽媽穩(wěn)定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安全感,在日常瑣碎的生活中,讓孩子在生活中,多為自己做主、做事情,讓他們自己做選擇,他們可以做的,都讓他充分嘗試,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次過程都能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
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可以放手為孩子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計較結(jié)果如何,讓他失敗、學習、累積經(jīng)驗、獲得自信。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對于女兒,我還是經(jīng)常會干涉她的事情,她的安全感也比較缺乏,變得特別黏我。孩子的安全感滿足,他越可以接受媽媽走開一下。對于她的黏人,我應(yīng)該盡量滿足孩子抱一抱、黏一黏的需求,增加她的安全感。
憂郁型孩子的感受太多、太深,有了情緒后又不容易放下,所以情緒管理對于他們來說,尤其重要,雖然有寫過一篇如何引導情緒的文章《認可 、接納、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但是情緒管理并不是一兩次就可以做好的,需要不斷地學習練習。
對于女兒來說,我看到有時候情緒積壓在她心里,所以她總是靠哭鬧來解決,甚至昨天在朋友家哭鬧回家要時候,竟然哭著跟我說說:媽媽,我現(xiàn)在很難過!媽媽看到我一直哭,媽媽很生氣!小小的人兒,對于情緒的表達已經(jīng)能較清楚了。而我能做的是盡可能少向她輸送負面情緒,做到情緒穩(wěn)定。另外一方面,當她有情緒時,接納、認同她的情緒,為她提供很好的情緒疏導途徑和方法。比如不管孩子是哭鬧還是沮喪,我們要耐心傾聽他:“嗯,媽媽看到你很難過。”等她大一點,引導他用語言表達自己情緒,可以把它們畫出來、喊出來,或者通過唱歌、跳舞、玩游戲發(fā)泄出來,引導它們養(yǎng)成有效而溫和的情緒管理方式。
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若想他們好好成長,就要好好認識他們,好好了解他們的天生氣質(zhì)類型,然后因材施教,讓他們得到充足的心理營養(yǎng),那么,生命的五大天性便會自然得以生長,就猶如生命的五朵金花:愛的能力、獨立自主、聯(lián)結(jié)、價值感、安全感,在人生的旅程中悄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