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161人有 · 評價44 · 書評3(美) 維克多·弗蘭克爾 著;呂娜 譯華夏出版社 / 2010-06
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是誰?人生三大終極哲學。小孩會在6歲的時候問我從哪里來,這代表著傳承。13歲的時候會問我要到哪里去,這是樹立價值觀的時候。而25歲的時候會思考我是誰,琢磨生命的意義。
人的一生中,經(jīng)歷過的99%的苦難,是為了1%的快樂,更是為了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賦予痛苦意義,那么痛苦就是可以忍受的。這本書的作者經(jīng)歷過納粹的集中營,作為一個集中營的幸存者,他深知,意義,是支撐一個人活下去的動力。
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在少年期就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和價值觀,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意義和使命感。人是很矛盾的生物,如果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就會為目標焦灼,甚至會得焦慮癥。但是如果人生沒有目標,生活就沒有意義,就會得抑郁癥。人最難改變的不是習慣,是價值觀。價值觀應該是遠大的,奉獻的。為了別人,生活才是有意義的。如果總是利己主義,總是貪婪獲得,那是個有限的游戲。而奉獻是無限的。因為獲得而得到的幸福是短暫的,而因為奉獻而得到的幸福是無限的。此處參考《有限與無限的游戲》。
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力是無限的。因為我們的基因,會隨著后代或親屬,一代代繁衍下去。 我感覺自己已經(jīng)在胡言亂語了。賦予生活的意義,賦予工作的意義,教會孩子賦予學習的意義和樹立遠大的奉獻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