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花友討論娃上網課走神,詞不達意,插嘴等問題。作為一名網課家長一點切身體會,忍不住與花友分享。
孩子走神。偶爾走神屬于正?,F(xiàn)象,不用過于糾結,頻繁走神則需要找到原因所在,內容不吸引人?老師授課方式是否適合?還是遇到困難聽不懂?
孩子詞不達意。說明孩子需要累積詞匯量,增加日常閱讀和復述,孩子有一定的詞匯儲備在使用的時候才更容易找到適合的詞而不是找代替的詞。
孩子插嘴。我家也是喜歡插嘴的主兒。樂觀的看,插嘴說明孩子專心在聽課并且愿意積極參與。我對孩子的要求是:老師和同學在說話的時候不能插嘴不能打斷對方,要等別人把話說完(這個是基本禮節(jié)),然后再說,說之前得想好,說出去就得是一句話,不能短語或者蹦詞。就目前看,外教不認為她插嘴是個缺點,反而認為她思維活躍想法奇特,或許是我們學伴比較少說話,有時候老師也很期待這種互動吧!
我家孩子目前4歲9個月,一歲半開始啟蒙,隨后一路讀原版童書走來,妥妥花友口中“原版娃”。目前分級讀物RAZ讀到G、牛津樹讀到6,繪本蘭斯指數(shù)500左右的書聽理解起來無壓力。Froggy系列、magic school bus 系列,極其喜愛的大多可以看圖整本復述。隨便給一繪本可以看圖即興講故事,口語與外教無障礙交流。不過這僅限于聽說,自拼還未正式起步,認識單詞量有限,只能自己讀一些簡單的句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詞匯量和認知的提高,孩子英語逐步從啟蒙階段進入了入門階段需要系統(tǒng)的學習,另一方面,孩子已不滿足于簡單日常短句口語交流,渴望更多更復雜的英語環(huán)境,這些都超出了家長自身的英語能力范圍。再加上線下外教資源有限,以及線下家長接送等時間成本的考慮,故而選擇操作方便、外教資源豐富、發(fā)展日益成熟的外教網課。
孩子開始網課學習已有半年之久,剛剛結束了 GK-A 階段的學習,進入 GK-B 階段,英文能力從聽說到認讀均得到了明顯提升。
其實在很多人眼里,我家寶貝通過大量英語閱讀英文啟蒙算是比較成功的,外教評價她英文水平超越同齡孩子,屬于大膽自信、口音不錯、詞匯量豐富一類。在上網課之前她已經可以像模像樣原文復述 10 分鐘左右時長蘭斯指數(shù) 500 的繪本,驚掉了很多親朋好友的大牙,但是我知道這僅僅是傻背而已。(由于孩子自己喜歡通過反復的聽讀,最終一本本的死記硬背了下來。)
語言學習中,善于背誦是好的,但是無論多流利多長時間的背誦,它并不能說明語言能力有多好。如何把背會的東西轉化成自己語言的一部分,自由、隨意、輕松地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才是語言能力體現(xiàn)的關鍵。
很慶幸我選擇了網課,事實證明這一舉動是正確的。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慢慢地學會了把語言用起來,家長也見識了西方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最大收獲是我們在外教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有效率的閱讀,擺脫了之前死讀書讀死書,讀來讀去,最終也只是孩子會流利背誦全文的低效英語學習模式。老師課堂以一問一答的互動模式拎出關鍵知識點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英文思辨能力。孩子現(xiàn)在看繪本會很樂意的自我提問并找到并答案,分析人物狀態(tài),體會人物心情,幻想故事背后的情節(jié),留意新出現(xiàn)短語和詞匯,嘗試造句并嘗試轉換場景的使用,逐步開始使用長句。半年的時間,孩子在口語、應變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甚至順帶拼讀也開始起步。
介于自己孩子的親身經歷,我個人現(xiàn)在十分認同外教網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為身處境內的孩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打開了一扇專業(yè)、高效、系統(tǒng)的最接近母語方式學習英語的大門。
但是還是由衷給上網課的花友們一個建議:低幼兒童網課家長要陪。
陪上或許耽誤了家長做其他事情的時間,但是它絕對值得,理由如下:
1、隨堂了解孩子的狀態(tài)。
孩子不在狀態(tài)家長隨時可以拉回,起監(jiān)督的作用。孩子終究是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專注時間都很有限,尤其是低齡兒童上課多少會有分神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走神摸摸這兒瞅瞅那兒,家長在旁邊指指電腦,或者給一個鄒眉頭的表情,孩子馬上恢復注意力。
2、幫助孩子解惑。
或許某一個詞某一句話孩子理解的不好,或者之前沒接觸過卡在那里。家長陪上,直接一句中文娃秒懂,也就不是個卡兒了,孩子可以很快跟上老師的進度。至于卡在這兒的這個詞或句,課后再來搞定。
最近一次,課文學到Fed up這個短語!老師順便拓展了一個cheer up娃問什么意思?在旁邊偷偷一句:振作起來!之后老師又講到embarrassed,對上孩子疑惑的眼神,直接旁邊小聲說:尷尬!孩子秒懂。這種情況其實很多,因為陪孩子上課對孩子學習內容很了解,那些超出孩子能力范圍的詞,可以立即提醒,避免孩子課堂上似懂非懂囫圇吞棗的狀況,全面提升孩子課堂學習效率。
3、熟悉課堂重點。
現(xiàn)在上網課的孩子年紀都不大,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開開心心問學了啥?都是一臉懵。家長陪上,老師來回反復重復最多,挑出來讓孩子挨個練習的就是重點,重點單詞、短語、句式,全部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
我以前陪孩子上課只是為了防止孩子課堂發(fā)生困難挫傷孩子積極性,后來發(fā)現(xiàn)老師不斷重復提醒的內容是孩子這節(jié)課內容的關鍵,課后針對這些內容著重鞏固復習,孩子的進步非常的明顯。至此孩子再不是上過以后不知道上了些什么,另外和孩子一起回憶總結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對于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
4、找到孩子的弱項。
陪上很容易找到孩子的弱點,課后針對弱項反復攻克,孩子會進步飛快,就沖著孩子的進步家長浪費點時間陪上也是值得的。
這一點我個人感受頗深,舉個小例子:如果我不陪上網課,我不會知道能說會道的孩子有些短語語序有問題。Go forward 3 spaces 一直被孩子說成Go 3 spaces forward而Go back 2 spaces,同樣被說成了 Go 2 spaces back ??; Throw away the trash,也被她說成 Throw the trash away,后遺癥是導致她口語中類似語句都變成了Throw 什么東西away;Put什么東西away ;Turn什么東西off; Take 什么東西off......或是孩子最開始接觸時沒有記牢,或那樣說著更順口,當然這么說似乎不影響溝通,但是確實是不對的,不地道的。要知道在讀書或者復述故事的時候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也許是當時死記硬背下了,當她網課和老師的對話脫口而出時,才發(fā)現(xiàn)她使用是錯誤的。老師一般不會馬上打斷孩子,待孩子表達完之后會刻意重復正確語序的句子,可惜的是通常這么小的孩子不會留意到是老師在糾正語序,只會注意自己表達的意思對方是否明白。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有陪著上課就可以記下來這些錯誤,課后針對性的糾正。
5、發(fā)現(xiàn)老師教學的不足。
我們信任老師是好事,但是一對二或者一對多課程老師很難顧及到特別細致。而家長的角度不同,陪上課的過程,如若發(fā)現(xiàn)老師需要改進的地方可及時反饋給班導,傳遞給老師。
我家上的網課是一對二,面對兩個孩子老師首先是要完成教學任務,按部就班按照課件講解。我家基礎相對來說好一點,課堂內容由于提前預習,孩子已熟練掌握,每每老師的問題都對答如流,一次次課下來孩子開始覺得無趣。這種方式下孩子基本沒有任何提高,內容全是她已經掌握,于是幾次課后我反應給班導,希望老師針對我家孩子多些詞匯句型的拓展。老師收到意見后作出了調整,不得不感嘆西方外教很善于因才施教。對于我家這個課件內容掌握非常好的孩子多做與課件相關其他拓展,對于基礎較弱的學伴仍然以加強課件內容為主。講同一段內容,問我家孩子的問題更加開放詞匯量更豐富,句子相對更復雜,問學伴孩子問題時詞匯句式則更貼近原文。這樣兩個孩子都上的非常開心,收獲良多。
6、體現(xiàn)家長的重視程度。
對于老師來說,家長重視這個課程老師也會更重視你的孩子。家長如若不在意,老師也不會花更多心思,世俗的說,對于老師來說,這也就是一份工作,很有可能就是一份兼職,只要家長不投訴,付出多少最后他拿到的錢是一樣的。
我的感受是,陪上課讓家長參與度更高,知道課前課后孩子應該做些什么。當老師感受到家長的積極態(tài)度,孩子持續(xù)進步的變化,在每次課后反饋也會給很多可行性建議,指導家長如何在課后幫助孩子達到更好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