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2650人有 · 評價143 · 書評32(美) 簡·尼爾森(Jane Nelsen),玉冰 著京華出版社 / 2010-09
正面管教工具
1、廢除懲罰
2、廢除嬌縱
3、和善而堅定
4、給孩子培養(yǎng)“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機會
5、當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懲罰帶來長期負面的效果)
6、放棄荒誕的觀念——“若想讓孩子做的好就要先讓他感覺糟”
7、讓孩子參與到設立限制中來
8、問啟發(fā)式的問題
9、使用和善而堅定的話語
孩子的行為不再像“過去的好時光”那樣的二個主要原因是什么?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許多單親家庭和雙職工家庭,因為采用了有效的養(yǎng)育技巧,他們再孩子的管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
對此,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褂胁煌囊娊狻KJ為,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發(fā)生的一些列重大的社會變化是造成孩子們的變化的直接原因。
第一個重大社會變化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由于人權運動的發(fā)展,這一傳統(tǒng)成為了歷史。今天,所有的少數(shù)族群都在積極地爭取自己的權利,謀求完全的平等和尊嚴。我們很難再看到有誰愿意繼續(xù)扮演卑下和順從的角色。孩子們只是在追隨他們周圍的榜樣。他們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另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yǎng)責任感和上進心。我們不再需要孩子想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要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大多數(shù)的母親和父親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們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或對孩子過度保護,因而剝奪了孩子發(fā)展對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機會。
當父母和老師太嚴格和控制過多時,孩子們培養(yǎng)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太嬌縱時,孩子也培養(yǎng)不出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有機會去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時,才能培養(yǎng)出來。
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 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p>
2、 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p>
3、 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p>
4、 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并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一節(jié)自我控制。
5、 人際溝通能力強:善于與他人合作,并在溝通、協(xié)作、協(xié)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 整體把控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tài)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后果。
7、 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停止懲罰并不是意味著允許孩子為所欲為。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體驗與其受到的特權直接相關的責任。否則,孩子就會成為智慧依賴和接受的人,認為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有些孩子會認為“他們不照顧我就是不愛我”。還有些孩子則因為做任何事都會招來羞辱和痛苦,而認定自己不該再努力。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鍛煉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這些孩子會將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為上。
選擇不同方法的父母或老師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同的:
嚴厲型——“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這是你違反規(guī)則會得到的懲罰。”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
嬌縱型——“我們沒有規(guī)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并且會幸福,我相信你以后會選擇自己的規(guī)則。”
正面管教型——“我們一起來制訂對雙方有利的規(guī)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是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需要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p>
以吃早餐為例,在三個不同的家庭吃早餐,三種方式截然不同。
在一個嚴厲型的家庭里,只有媽媽才知道什么是最好,孩子沒有選擇早餐的余地。
第二個場景出現(xiàn)在一個嬌縱型家庭里,媽媽正在培養(yǎng)著未來的“無政府主義者”。當孩子走進廚房是,媽媽問到;“寶貝,今天的早飯你想吃點兒什么?”孩子無需讓媽媽內疚,讓媽媽一天24小時團團轉。
現(xiàn)在來看一個“正面管教”式的家庭。在早餐開始之前,就有二個非常明顯的不同。首先,孩子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床,然后來到廚房,孩子參與做早餐、做日常家務;孩子覺得食物不好吃時,就不吃了,媽媽安慰說,會挺到中午才吃飯的。當孩子感到沮喪時,發(fā)脾氣是,媽媽可以用“冷靜期”,等彼此心情好了,再來解決問題。
當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很多人強烈地感覺到嚴厲和懲罰是很管用的管教方法。從通常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這一點來說,懲罰確實管用??墒牵溟L期效果是什么呢?我們常常被當時的效果所愚弄。有時候,我們必須當心,當長期效果是負面效果時,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懲罰的長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個“R”中的一種或全部來“回敬”我們。
懲罰造成的四個R
1、 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報復(Revenge)——“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干,以證明我不是 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p>
4、 退縮(Retreat)
偷偷摸摸——“我下次絕對不讓他抓到?!?nbsp;
自卑——“我是個壞孩子?!?nbsp;
當過度控制對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時,其代價是什么?研究表明,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么變得極其叛逆,要么變得因恐懼而順從?;谑艿綉土P時所產生的這種感覺和潛意識中的決定,孩子們不可能形成積極的人格。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肉體上的或精神上的)作為激勵手段。另一方面,嬌縱不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都是一種羞辱,并造成一種不健康的相互依賴,而不是依靠自己和相互合作。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獲得積極的長期效果,以及立竿見影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正面管教方式帶給孩子的長期效果是什么?為什么?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這種方式與其他管教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其中一個不同是,正面管教對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并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人生能力。
當大人用過度控制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時,孩子們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父母和老師們最常使用的過度控制方式就是獎勵和懲罰。
對于理解正面管教來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們 更愿意遵從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guī)則。當孩子們學著做一名對家庭、班級和社會有貢獻的成員時,他們就會成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這是正面管教要達到的重要的長期效果。
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
1、 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 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 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貢獻、愿意合作)
懲罰不滿足上述任何一條標準。正面管教方式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都符合這四條標準。第一條標準——和善與堅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
Time-out,原意為體育比賽中的暫停,或工作中的暫停,引申為管教孩子的一種方法。
和善與堅定并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皥远ā钡闹匾?,則在于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和善”意味著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用語言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來你很失望(或者生氣、心煩等等)?!?/p>
我們假設孩子跟你頂嘴?!昂蜕贫鴪远ā钡囊环N處理方式是你走開,到另一間屋里去。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敬的態(tài)度對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你自己。走開就是你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你自己;而且,這樣做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你總可以在稍后再找孩子談,這樣每個人都會機會讓情緒平靜夏利。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當一個孩子違反了限制是,不要懲罰,也不要說教。要繼續(xù)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要避免由你來告訴孩子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以及該怎么辦。你最好問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覺得是原因什么?你現(xiàn)在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從中學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
“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
等一下就輪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人的說法
我很在乎你,會等到我們相互尊重時再繼續(xù)談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個好方法
要做,不要說(例如,平靜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該怎么做)
我們待會兒再說這件事。現(xiàn)在應該上車了
(當孩子在商店發(fā)脾氣時)“我們現(xiàn)在要離開商店,待會兒(或明天)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