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場景還原 |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如何寫出評論體?(二)

2013
2019-9-15 17:03 原創(chuàng) · 圖片9


 

哈嘍啊,接著上篇,繼續(xù)說這個觀點類的寫作話題。

教給孩子方法三:

Opinion Writers Expecting Disagreement.

在進行觀點類寫作時,是會遇到不同意見的。

我拿了五本書,全都得過獎,比如熊貓圖書獎,紐伯瑞獎,還有歷史小說類的The Scott O'Dell Award for Historical Fiction. 


讓孩子們看封面,只看封面。通過看封面,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本。

然后發(fā)現(xiàn),我們7個人,竟然有5種不同選擇。所以在之后的步驟里,就給到時間去組織:

1.你認為哪個封面最好?

2.陳述出你的理由。

 

但是,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

在表達時,發(fā)現(xiàn)一個點:孩子們在Give one reason and talk a lot about it時,確實有意識到要多說。

并沒有直接來一句:我認為這本書的封面最好,因為它有紫色。而是會說:我認為這本書的封面最好,因為它有紫色,我喜歡紫色。

會有意識地對自己的理由進行解釋。

但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什么呢?是在解釋時,全都按照這樣的思路走,沒有什么變化。

類似這樣:

書的顏色很好,有紫色,我喜歡紫色。

 

封面上畫著美人魚,我喜歡美人魚。

 

書的封面上有很多海草,我喜歡海草。

看出規(guī)律了不?知道要多解釋,但在解釋時,選擇了一個萬能句式:我喜歡......

那這時,就需要我們大人去做一些引導了!

引導方式一:具體描述你所看到的

比如你看到了美人魚,那美人魚是什么樣子?具體地描述出來。

這樣一引導,就變成了:

書的封面上畫著美人魚。她很漂亮,有著黑色的頭發(fā),我也有黑色的頭發(fā)。

再比如這一本:

有孩子說:我喜歡這個封面,因為封面上有一只小老鼠。

問:描述一下,這只老鼠是什么樣子的?(What does the mouse look like? )

回應:這只老鼠背著一個針,從遠處看就像一把劍一樣,感覺很酷!

這樣一來就有了細節(jié),把前后句連一起,就變成這樣:

我喜歡這個封面,因為封面上有一只小老鼠。這只老鼠背著一個針,從遠處看就像一把劍一樣,感覺很酷!

通過具體描述出自己看到的,就把一個理由的解釋,添加了細節(jié),進行了延伸,從而讓自己的觀點有了更多的說服力。

......

引導方式二:具體舉例說

類似于那種總分結(jié)構(gòu):給出一個總句,然后具體解釋。

比如一個孩子在對不同刷子進行比較時,說到:我喜歡這把刷子,因為它有三種畫法。

行,三種畫法,三種畫法,那具體是什么?解釋,解釋,可以用上For example.

回應:可以畫一種很粗的線,一種很細的線,一種不是很粗也不是很細的線。

前后連一起:
 

我喜歡這把刷子,因為它有三種畫法。比如,它可以畫一種很粗的線,一種很細的線,還有一種不是很粗也不是很細的線。

 

引導方式三:你為什么這樣說?

在說到喜歡什么什么特征時,解釋:你為什么這樣說? What makes you say that?

你說你喜歡藍色,行,為什么喜歡藍色?

你說你喜歡海草,為什么喜歡?告訴我你的理由。

實際上,就是具體地詳細地說出“Why I like...",而不是直接給出一句“I like...”.

......

描述,舉例,說理由。

描述,舉例,說理由。

在我們平時帶孩子表達觀點時,這樣的思路就可以幫到他們: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更加細致地解釋。

如何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回應?

剛才說到在選擇封面時,7個人有5種選擇。通過對這個過程進行討論,孩子們意識到兩點:

1.我們每個人的觀點會不一樣。

 

2.如果都一樣,會很Boring,很無趣。

于是,引出要教的點:
 

在我們表達觀點時,要有準備,要意識到:觀點出來了,想法表達了,就會有人同意,和我們想的一樣;也會有人不同意,和我們想的想反。

這種不同意是正常的(It happens.)

 

如果不同意,如果只是說“我不同意”,則會沒力度。要加上自己的理由,要Write our own opinion and back it up with reasons why we disagree or think something different. 

在這之后,讓他們拿出前一天完成的初稿,和自己選擇的那一堆東西放一起(一堆刷子,一堆書,一堆筆)。

接著,讓每個人選出一位同學的初稿,讀對方寫的內(nèi)容,并對應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以及,具體解釋出為什么會這么想?


給出提示句,

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回應?


那到這里,觀點類寫作的第三個方法:Opinion Writers Expecting Disagreement,就教完。 

之后會進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當自己的觀點遇到反駁時,如何尋找?guī)椭?,讓自己的觀點論述更加有力度? 

未完待續(xù)

安妮何的話:

Hatchet這本書,我有推薦給很多人:大人,小孩。

中文翻譯是《手斧男孩》。
 

程度不難,181頁。一般來說,三四年級的孩子就可以讀了。

前四五十頁不太容易看進去,越往后讀越代入,越感概,越能感受到那種精神上的激勵感。

尤其對我們這些已經(jīng)長大的人來說,因為有經(jīng)歷,有和生活摩擦過的經(jīng)歷,所以可以更加強烈地感受到。

......

另外,這個作者的寫作方式也很有意思,個人風格非常明顯,喜歡用大量的短句,疊句,重復,強調(diào)。 

所以建議買英文版的,在亞馬遜,或者當當,應該都能買得到。

看的時候,配合之前說的那個Notice and Note的思路想,就會格外地留意到一些點,

一些被作者精心設(shè)計與安排,透過主人公的經(jīng)歷,在向我們傳達出的點。

讀一下看,尤其當遇到或大或小的不順心,不盡意,或者覺得自己被生活虐了一把時,就看看這個吧。

而這種力量,或許就是文字的一種神奇:時間再久,環(huán)境再變,時代再更迭,也總會有一種力,一種暖,在需要時,擁抱到自己......

互相抱一下。寫到這里,祝好!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amazon.com

Lucy Calkins, Elizabeth Dunford, Celena Dangler Larkey | Writing Reviews 

Special thanks to the TOC families for their support and collaboration resulting in a great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all the students that attended.

關(guān)于安妮何:國際學校里,蹦跶十四年。技術(shù)流寫文,有理論,有示范,有講解,用輕松又柔軟的語言,闡述復雜的學術(shù)理論。


回應 舉報
贊5
收藏33

推薦閱讀

安妮何
安妮何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