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管得其實是思維方式與習慣

2024-6-13 10:30 原創(chuàng) · 圖片18

大家好,我是茉莉媽媽。

上周我寫了視力防控的心得。

例行視力檢查,這兩件神器助力近視防控

平日里總會被問起娃和自己的“時間管理”,頗有心得。過去曾寫過關(guān)于時間管理的思考與方法,可如今看來,隨著環(huán)境和心態(tài)的變化,我的想法和做法也隨之改變,今天就重新聊聊這個話題。

寫在前面

在談到孩子具體的時間管理方法以及所謂的“妙招”之前,想先說點心里話。

環(huán)視孩子們目前所處的競爭環(huán)境,太容易讓人焦慮了。所有的人都被裹挾著進入奔跑的潮流,停不下來。

一邊是青少年各種心理問題的數(shù)據(jù)報道讓人觸目驚心,一邊是現(xiàn)有選拔機制下的處境讓人無法置身事外,對家長的內(nèi)心之強大以及思考力、判斷力都是更嚴峻的考驗。

要在參與競爭(卷)理性選擇(躺)兩種模式中追求一種平衡,積極進取也要保護“松弛感”,托舉孩子也要幫孩子筑成家庭最珍貴的情感屏障,盡量避免讓大環(huán)境焦慮的毒瘤侵蝕孩子的童真和光芒,要想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初心在哪?努力保持心態(tài)平和,對抗焦慮。

這里就涉及到兩個前提問題時間管理的底層思維方式與目標,到底是什么?

時間管理的思維方式:珍視“獲得感”

 

如果一個沙漏,上半部分的沙子流到下半部分,我們是處在上面那一半還是下面那一半來看待時間的流逝問題?

比如孩子的發(fā)呆與閑散,去痛痛快快地玩一會,去認真地“浪費時間”,那他們在失去時間,還是在獲得時間?如果糾結(jié)于這段時間沒有利用,又荒廢了,會越發(fā)焦慮。但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改變心態(tài),暗示自己:他們在“獲得時間”,他們都獲得了一段輕松愉快的時光,獲得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而“獲得感”會帶來一種“幸福感”。

如果不斷焦慮于時間的流逝,認為時間被荒廢了,那么心態(tài)會變差,會影響情緒。而情緒壞了,可能會引起更多的沖突,任務目標也別想實現(xiàn)。

如果珍視“獲得感”,那自己還是孩子,都有一種安慰。“偷懶”的時間,因為“休閑”而有意義,或者說它的流逝本身,就是意義。

這是抗焦慮的秘訣之一。而珍視這種“獲得感”會讓我們覺得平和、幸福。心態(tài)好了,狀態(tài)對了,親子和諧了,就都順了。

時間管理的管理目標:

是時間的有效利用 而不是把時間填滿

再說說時間管理的目標——一定是有限時間的高效利用,而不是把時間填滿。

佛法講“本性具足”,孩子自有他生來就自帶的悟性與智慧。而我們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是“匱乏思維”的教育,要一直幫孩子補充各種技能,覺得這這那那都不會,和別人比哪里都不足,要一直一直的去補足,導致孩子的時間被無克制地全部占用。

這大概也是我們看到好多紀實新聞,說現(xiàn)在的好多孩子無欲無求,眼里無光……

我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一定不要把孩子的時間塞滿,規(guī)劃任務要克制,要追求有限時間的高效利用。

孩子一定要有自由的時間去感受世界、去思考、去撒歡,去社交,去漫無目的地“玩”,去蓄能。

密切關(guān)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學習狀態(tài),在思維與心態(tài)上充分自省,這才是時間管理的大前提。

皮筋繃太緊,要么失去彈性要么容易折斷。如果孩子一點都不快樂,損傷了學習與求知的興趣,甚至失去了探究世間萬物的好奇與對待生活的熱情,那么所有有關(guān)“時間管理”的討論都將失去根本的意義。

時間管理的“妙招

很多朋友都很關(guān)心我們的每日時間安排,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只有整體思路和大致規(guī)劃:

 

 

6:30起床,起床后聽英語音頻,吃早餐;7.10晨讀,7:25上學

 

16:30放學,戶外一段時間,到家17:10左右?;氐郊乙话銜约合矚g的報刊、雜志或者最近正在讀而未完的書。17:30左右晚飯,聽聽英語或者一些文史類的節(jié)目

 

18:00-18:30開始,會有一些學習任務安排,比如上課,比如打卡以及校內(nèi)作業(yè)的查缺補漏和復習。每兩項學習任務中間,都有10-15分鐘休息

 

21.00左右,基本完成學習類的任務,聊天,自由閑逛與閱讀,泡腳/洗澡

 

21.45左右  洗漱完畢,秒入睡

 

周六早晚有線上課,中間大戶外


周日無課,家庭活動+戶外+閱讀

 

以上是身體舒適,無特殊情況下的一般規(guī)劃。這里說的特殊情況,也包括比如哪天娃說:我今天很累,不想學習,就想“躺平”

,好,那就收工,一起看個電影吧~

時間管理的“妙招”,分享給大家:

01. 模塊化管理,巧用APP(課程與打卡)

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極大推進了教育公平化的進程,現(xiàn)在的孩子能足不出戶,一根網(wǎng)線,就能連線不同領(lǐng)域的名師大咖,聆聽一節(jié)一節(jié)的好課,著實讓人羨慕。

我也給孩子選了很多好的課程和學習類的APP,陸續(xù)和大家分享過一些。

一對一的課程,以好老師的時間空位為準,約到就按照課表上課▼

RE 復習計劃、資源及使用方法分享

三年RE學習路,課前預習獨家寶典來啦

從“陶陶悅讀”看如何引導孩子深度閱讀
 

除了一對一課程,還有一些學習類APP,一般會設(shè)置一個14天打卡任務模塊,一段時間安排一輪。

比如用不背單詞APP學習單詞,跟著官方的打卡活動走,和固定的小伙伴結(jié)成聯(lián)盟,每一段時間完成一輪14天打卡,長久堅持就學完了自己的目標單詞集。▼

終于找到一款背單詞的寶藏APP,迫不及待想分享給你們

比如A3000也是給自己設(shè)定一個14天的任務模塊,一個月打卡一輪,然后休息。

其他語文/數(shù)學/通識類的APP課程也是如此,有的安排在假期集中打卡學習,有的就是一段時間結(jié)合目標設(shè)定一個任務模塊,集中拉升。

這樣不同的學習模塊能穿插安排,在一段時間內(nèi)拆解成為一個小小的任務模塊,也可以給孩子設(shè)定一個完成獎勵,從為了得到獎勵到獲得成就感,慢慢就會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既解決了“總感覺任務多沒時間安排”的問題,又解決了“避免只學某類偏科”的問題。

名師光環(huán)和有趣動畫外部力量的加持下孩子覺得這些學習過程充滿奇妙樂趣,并不再是純粹的填鴨式灌輸,有討論有互動,有操作有動手,而家長也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安心忙自己的工作或者休息/愉悅自己,讓更專業(yè)的人來做專業(yè)的事兒。

家庭和諧,學習快樂!

02.區(qū)分任務緩急,做好科學銜接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任務項那么多,如何統(tǒng)籌安排?
 

一段時間會有階段性的重點學習任務目標,體現(xiàn)在任務優(yōu)先級層面。目標可以依照大家熟悉的“重要性”優(yōu)先級四象限來排序,重要又緊急排在首位。

重要性排序:上課——校內(nèi)作業(yè)——打卡

首先要按照約課的課表上課,不能遲到,約到的課程就要認真完成,因為有老師在等待,此為重要性之首(特殊情況及時請假)。

其次是校內(nèi)作業(yè),當日程表沒有課程的時候,要檢查課內(nèi)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如果還有余下沒有完成的部分,要抓緊補齊,且檢查。課內(nèi)學校有大課后,一般能完成大部分作業(yè),留到家來做的部分不多。

再接著就是各類預設(shè)好的打卡學習任務,比如有些14天的任務模塊,有些是興趣班作業(yè)回課的部分,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依次完成。

緊急性排序: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務事項。

如果有學校安排的突發(fā)任務、參加的某類比賽、演出到了關(guān)鍵節(jié)點又或者面臨重要考試等等,其他任務會讓步,按緊急性排序完成。

還要注意任務與任務之間的銜接過程:如果沒有其他任務安排,那就徹底把“自由”交給孩子;如果還有要完成的任務排隊,那么就不要在任務間歇期太過閑散,一晃悠就1小時,會導致后面的任務項時間被一拖再拖,晚睡、焦慮,惡性循環(huán)。

我們學習任務間歇會去陽臺澆花、照顧花花草草、小魚,遠眺放松眼睛;投個籃球、摸個高,舒展一下筋骨,但時間保持在15分鐘左右,讓任務之間銜接松弛有度,合理有序。

茉莉的植物園▲

03. 專注于心流狀態(tài),心要靜下來

于我而言,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心流(Mental Flow)

這是我一直反復會強調(diào)的一個問題,也是每日“三省吾身”中的重要內(nèi)容。

通俗理解心流,可以認為是在工作,學習等注意力集中的活動中,人進入到一種極其專注的忘我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不僅僅是表現(xiàn)出大腦學習,思考的效率的提高,還伴隨著這一種非常積極的精神和心理愉悅感。思考與行動力會建立一個正反饋的循環(huán)。

阻隔外界干擾

不斷被干擾,任務停滯不前——有沒有過這種“痛徹心扉”的感覺?

 

 

不停地被干擾,又不得不無休止地解決這些干擾。

 

在電腦前面因為這種“多任務處理”,注意力被無數(shù)的事情分散,被微信消息打斷,讓自己手頭的工作一拖再拖,在電腦前坐上半天,我們甚至會忘記了自己為什么要坐在這里,甚至要想上幾秒才能回憶起為什么要打開這個文件夾,要找什么?此刻想做什么?

 

打開手機想要查資料,卻被其他信息干擾,瀏覽了一圈,連最初自己要查什么,也忘了。每隔幾分鐘要看下手機,總覺得有人給自己發(fā)消息。

 

以上就是典型的信息過載,被信息過裹挾的狀態(tài),在海量信息中,每天要有一段時間,強制放下手機,數(shù)字排毒,讓自己進入“心流”。

數(shù)字排毒▲

而當一旦真正進入到“心流”當中,會發(fā)現(xiàn)小宇宙開始爆發(fā),停止的任務開始被迅速推進,很多奇思妙想無意中涌現(xiàn)出來。

大人如此,孩子亦然。

學習中要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干擾,幫他們營造單純的學習環(huán)境。

· 盡量減少無關(guān)刺激的干擾

 

 

在孩子學習桌范圍內(nèi)不放置任何與學習不相關(guān)的東西,除了書本和學習用品外,保持桌面整潔。

 

手機和電話手表等智能設(shè)備平日不放在學習桌上,手機日常關(guān)機,手表只保持日常聯(lián)系功能。

 

· 減少任務干擾

 

盡量不要在任務中進行糾錯、指導、“噓寒問暖”,任務后集中改錯、答疑,保護心流。

· 保證睡眠

 

保證足夠的睡眠質(zhì)量,是專注學習的基礎(chǔ)物理條件,只有休息足夠才可以全神貫注的投入。

適當提醒,無視閑話,無聲糾正

 

 

“嘮叨”往往是無效的噪音。而無聲的糾正勝過有聲的提醒。

 

當我發(fā)現(xiàn)茉莉坐姿不端正,身體趴下去,轉(zhuǎn)個筆,溜個號跑個神,我覺得這都無比正常。我一般會用手幫忙扶正過來,用眼神或者手勢提醒一下,這種溫柔而堅定的一點“提醒”,可能比不停的“嘮叨”更為有效,她會自己嘗試調(diào)整,重新進入“心流”。

 

出現(xiàn)這些小動作的時候,沒必要拉綱上線,扣小帽子,不斷“教導”孩子。

 

要相信孩子對自我狀態(tài)有察覺意識,這樣無聲的互動與溫柔而堅定的提醒方式,會成為一種“信任感”的默契,其實也是在為孩子發(fā)展自我管理意識保駕護航。

 

珍惜心流的狀態(tài)

孩子在學習中有這種狀態(tài)固然好,但是如果在其他事情上進入這種對外界信息不響應(比如手工、畫畫、搭樂高)的狀態(tài),也盡量不要打斷,保護這樣的心流體驗,然后鼓勵他們在學習上去尋找這種狀態(tài)。

04. 早起與“今日事,今日畢”

“一日之際在于晨”,這是古人的智慧。

晨起這段時間特別寶貴,無論是平日還是周末,能抓住早晨,就覺得這一天的時光很長、很慢,可以安排很多事情。平日6.30起床,周末一般7.30起床。周中可以保持“晨讀”的習慣,周末還有早課,上課之后就可以安排家庭活動和大戶外。

既能呵護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又能讓周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每周末早課,我們會上文學賞析·寫作課程▼

為什么一定要做精讀?看陶陶悅讀怎樣帶孩子精讀文學作品
 

上完課馬上用15-20分鐘時間,把課堂上的寫作片段落筆完成,發(fā)給客服轉(zhuǎn)給老師。



“今日事,今日畢”也是古人的智慧。

那么今日的作業(yè),盡量別留給明日,越攢越多,越欠越多。

學習任務完成,就到戶外,去玩,去開心;去感受大自然,去釋放天性。

05. 碎片時間管理,興趣培養(yǎng)與“搶”時間

碎片時間,往往是孩子主動“搶”出來的這得益于早期的興趣與習慣培養(yǎng)。

碎片時間利用好,見縫插針做事情,也是“高效時間管理”的重要一條。

 

 

習慣包里帶著書,各種無聊的等待時間,比如等車、等餐、等人都會拿出書讀

 

大段的旅途時間、洗漱時間經(jīng)常用來聽音頻

 

出門玩累了,還能找個地方上個網(wǎng)課。這幾年真是帶著外教老師“走南闖北”。餐廳、公園、咖啡廳、甜品店、網(wǎng)紅商場都有過上課的身影,連逛個汽車4S店,都在貴賓室蹭個wifi上一節(jié)課

 

喜歡的學習類APP,見縫插針打個卡

 

在大海邊上課▲

在公園上課▲

在湖岸上課▲
 

目標細分是一種思路,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就是一種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的自主意識。

習慣統(tǒng)籌管理紛繁的瑣碎事情會讓大腦成為更硬核的多面任務處理器,但碎片時間管理順暢的前提是早期的興趣與習慣培養(yǎng),有家長的督促和陪伴,但不是一味單方強制安排。

比如孩子喜歡讀書,一定是早期家庭親子共讀日復一日的堅持;比如孩子喜歡科學探索,那可能得益于每一次親子交流,同游博物館,同看紀錄片……

他們真的會自己利用各種能利用的碎片時間去讀書,去構(gòu)建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完成自己的任務設(shè)想。

所以我想,如果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善于利用時間,愿意與時間賽跑的人——想收獲這樣的果實,那么我們那早期那些高質(zhì)量陪伴,那些與孩子共學,共同進步與成長所付出的真心與努力,都是播下的種子。

06. 自由支配時間,是歸我的

回到文初的那段話,不要把孩子的所有時間都占滿,要克制;而承諾給孩子的“自由”,要說話算數(shù)。

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會體會到自主感。▼

喚醒孩子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我有這些小妙招

給孩子多一些的自主感,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讓孩子有可以選擇的機會。從大目標的設(shè)定,到任務模塊設(shè)定、計劃安排,都讓孩子參與。

自知是自律的前提,孩子先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有自我認知的覺醒,才有更好的自律。這會激發(fā)他們的自豪感。

當我們放下一些著急時,或許就可以嘗試放下“盯”著孩子的眼光,放下“催促”。

學習到底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從父母安排規(guī)劃、監(jiān)督輔助,到最終自己安排學習任務和計劃。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最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態(tài)度就是:合作與信任。

合作,意味著支持孩子,也提供幫助。在合作的態(tài)度里,孩子擁有自主權(quán)。孩子來決定他如何安排作業(yè)時間,需要從父母那兒得到什么幫助(比如:怎樣的陪伴、幾次提醒以及如何提醒、遇到不懂的何時請教等)。

信任感是孩子做事情全力以赴的精神鎧甲。父母全力支持孩子,作為腳手架,是每每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領(lǐng)域都會注重給孩子講方法、講規(guī)律的耐心、是找學習資源、梳理適合路線時的用心。

· 集中答疑

 

 

無數(shù)多需要家長幫助的地方,從最初不停地“媽媽過來一下”,要養(yǎng)成集中答疑的習慣,而不是隨叫隨到。

 

先自己把所有沒問題的全部做完,有問題的做標記,或者留在最后,媽媽會集中時間答疑,檢查。

 

盡量用語言描述困難,而不是都要媽媽親自過去看。要提升自己對問題的總結(jié)、開闊和描述能力,然而事實上,有時候她講著講著,自己也就悟到了新的解決方法。

 

· 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贏得“自由”的時間

任務的終點一定不是更多的任務,否則所有的人都會“磨洋工”。

學習任務完成的終點,是“時間的獎賞”——為自己贏得更多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長不能賴賬,要說到做到。

07. 不要高估短期收益,不要低估長期收益

陪伴孩子學習是價值投資,不要高估短期收益,不要低估長期收益。

時間管理看到的成果,無一不來自于對“時間”的持久投入。任何學習項目,都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足夠長的堅持,來驗證成果。

比如去深挖一套精讀教材,去發(fā)展為數(shù)不多的興趣愛好,會按一個學習體系不斷進階,去聚焦,當嘗到了進步的甜頭,就體會到了成就感帶來的高級快樂。

不要因為短期看不到成果而懊惱甚至輕易放棄,時間總會獎賞那些步履不停的追隨者。

通往結(jié)果最快的路,是慢慢走到的。

08. 不要隨便開始,不要輕易結(jié)束

不要將那些理想中優(yōu)秀孩子的各種驚人技藝都作為培養(yǎng)目標,要向內(nèi)看,看見自己,看見孩子。

“因材施教”,同樣是圣人的智慧。

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培養(yǎng)領(lǐng)域,別因為別人都在做,就隨便開始;倘若預見自己會放棄,那所投入的時間就注定成了沉沒成本。

不要追求虛假儀式感,不要追求看上去很努力。帶著智慧,帶著真心,帶著實干者的精神少想一點,多做一點;去實踐、去體會,把內(nèi)耗的時間與能量,改為“愉悅自己”。

  向陽生長▲

愿我們都成為得到時間獎賞的人。與大家共勉。


閱讀原文 回應2 舉報
贊15
收藏35
1年前
英語線上外教怎么選
1年前
時間管理確實很重要,時間管理的好,效率高,才有更多時間做更多的事!
發(fā)布

推薦閱讀

Moly悅讀時光
Moly悅讀時光
2014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