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瑣事:逆襲,早熟,競賽,理科男
最近和朋友們聊起了這些事情,順手記下來。升學過程有逆襲的可能嗎,早熟的孩子有后勁嗎,競賽得獎的孩子有多聰明 。。。都是自己很多年前的所見所聞,局限在魔都,不知道和現(xiàn)在有多大不同。
一,升學過程的逆襲可能
在進大學前,從小學到中學的過程中,有后來居上的例子嗎?回答是,我從沒見過。我只見過,開始領先的,后來不斷掉隊,不斷被淘汰掉的。簡單粗暴的標準,從沒見過學習排名落后能后來居上的。
有些地方可能有假象。比如我們中學高考時,很多高中階段排名一般的學生,高考年級排名非常好。那可能是因為我們那時刷題不多,平時考試很多人隨便考考的。我們中學校風可能也有影響,大家對平時學業(yè)不怎么在意。但是對比下中考排名,就有意思了。因為我們學生學號是按中考分數(shù)來排序的,所以一目了然,具體到高考排名,幾乎和中考排名順序一模一樣,只有中間有些排前列的掉隊了,但沒有后來居上的,一個都沒有。
二,早熟學生的后勁
這個不能一刀切。只是提起有個現(xiàn)象。有些學生,尤其是男生,心智成熟得很早,平時談吐行事遠比同齡人成熟。
這些學生在早期成績很好,數(shù)學好,文科可能更好,但這只是心智成熟得早,并不是數(shù)理、邏輯等有多聰明。隨著學業(yè)其實就是理科的深入,逐步就落后了。
我見過的男生例子,一個初一遙遙領先的第一名,到初三就不太行了。另一個在高一還年級第一,高二就開始下滑,高三就是平庸的存在了。
三,競賽得獎的學生
我們那時候,除了極個別學校,大家對競賽沒有那么熱衷。記得有次競賽去上中,我覺著怎么去這種鄉(xiāng)下地方,公交換來換去,坐到終點站,回來天都黑了。后來決賽還在上中,我跟老師說,不去了,太遠了。
說到競賽,我一直有個標準,就是如果能跨到imo這個級別,那是有高過常人的天資。如果跨不過這個,即使什么聯(lián)賽一等獎,其實都是一般人,沒多大的差別。題外話,現(xiàn)在一等獎也通貨膨脹了,獲獎名額人數(shù)真是多啊。
大學里的好友,其青梅竹馬的同學小學時華羅庚一等獎吧,那時候大家都是裸考的,還是厲害的,后來一路一等獎。從小學到中學,兩人都在一起,好友一直崇拜那同學。進了大學后,我再問伊,現(xiàn)在什么感覺。伊想了想說,大家都一般人吧,現(xiàn)在學業(yè)智商差不了多少,情商還不如我。嘻嘻。
最后,又講起小朋友是“理科男”嗎,我說這是貶義詞嗎。我想小朋友成為“理科好過理科男的文科男”,說得象繞口令,我自己都沒想清楚這意思,不過聽上去挺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