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寫高報分享的第三年,雖然剛開始做高報時沒有這個意識,但從決定開始分享的那一年起,我就想把這件事堅持下去,正所謂因材施教,所以才會有千人千面,而在現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好像每個家庭的路線規(guī)劃都離不開一個“趕”字,其實我也一樣,也因此產生過不小的焦慮,但今天的這個男孩,恰恰讓我看到了“穩(wěn)”也一樣能夠求“進”,從小學到高中,沒有所謂的初始“嶄露頭角”,也沒有所謂的最后“逆襲翻盤”,有的就是越來越好,步步為營。而在這一路走來的背后,我們看看有沒有什么“秘籍”?
小學:風輕云淡 無礙得失
在聊天中,孫同學第一句話說得就是“不要過分在意小學時的分數”,由此我也就直接問了一句“那你小學的成績優(yōu)異嗎?”,得到的答案其實我也猜到了——“不算優(yōu)異”,雖然我一開始覺得有可能是孩子謙虛,但是細聽聽,我覺得應該是真心話。
1、關于奧數
這里就要插一句話,每年學生幾十人,為什么會找孫同學?因為在填報的溝通中,我從他爸爸口中得知,他從小學到高中,數學和物理從來沒有補過課,我一開始以為爸爸可能理解錯了,我補充了一句:不是“補差”,“培優(yōu)”也沒上過嗎?得到的是同樣的回答“沒有”,孫同學高考分數650+,數學139分,物理92分,這樣亮眼的分數,讓我一下子就對他產生了興趣,要知道高分孩子確實有,但基本都是上過課外班,從小學到高中沒有補過“數學、物理”,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就是妥妥的“學霸”了。于是乎就了這次的連線分享。
所以,我最想知道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小時候到底學沒學過奧數?小哥哥的回答又是否定的,其實得到這個答案的時候,我心里多少有點“小失望”,因為在目前所接觸的教育心得中,“小奧”好像真的是大部分數學好的孩子的一個要素,而對孫同學來說,他既沒有補過課也沒有學過奧數,我就特別好奇他能學好數學的原因是什么?
2、關于英語
孫同學的高考英語不到130,但這并沒有影響人家考上985,小學時,他的英語沒有什么原版啟蒙,可以說就是跟著校內并駕齊驅,我在提問中問到“如果從小就接觸原版,那么對高中的英語閱讀會不會有幫助”,這次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所以從這點看,小學他沒有提前學英語,所以校內的成績可能也只是尚可,如果提前做好英語原版的啟蒙,多一些閱讀儲備,詞匯量上一定會有幫助,對高中也會有益處。
3、關于閱讀
對話中,我一直試圖找到他是否從小有什么過人之處,或者說因為從小養(yǎng)成某個習慣從而對后續(xù)初、高中的學習有一定幫助,但正如小標題“風輕云淡”所示,并沒有。比如我問到這個“閱讀”的話題,小學時他所說的閱讀量,肯定不足以用“豐富”來形容,但有個細節(jié)這里需要強調一下,小學時確實閱讀過一些關于數學方面的書,而且因為這個閱讀沒有所謂要求,反倒沒有壓力,從而讓他對數學一點不排斥反倒很有興趣。
以上3個在現在很多小學生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上,孫同學所提供的答案可能確實會讓人“失望”:既沒有上過奧數,也沒有學過原版,即使閱讀這件事上也只能說是泛泛,但這些也恰恰給我們很多家長一個信心——小學不要過分焦慮,每個孩子的成長周期不一樣,有些超前可能確實會對后續(xù)學習產生紅利,比如小孫說的“原版遺憾”,但有些即使不超前最后結果也可能不錯,這里的前提就是要“興趣”,分享中,小孫一直在強調“興趣”的重要性。
那拋開這些,孫同學回頭看給大家的建議有:
1、練字的重要性
這里不僅僅是漢字書寫,包括英文書寫,他強調了關于卷面整潔的重要性,所以小學時,養(yǎng)成寫字工整,卷面排版整潔這件事,會一直影響初、高中。
2、背誦的習慣
關于背誦這部分,因為他的小學老師很負責,小學就帶著大家背誦了很多初中的詩詞,其實我們今天開來,背誦不僅僅是語文,各個學科其實都對記憶力有要求,英語需要背、化學需要背、小四門也需要背、甚至是數學和物理也同樣對記憶力有要求。雖然孫同學在分享中強調的是小學階段最好把初中的語文背完(這里我理解的就是必背的文言文和詩詞),但我的理解就是背誦這件事,越小越容易,越小也越值得投入時間,背誦也是一種能力。
3、不要過分在意成績
最前面的三點闡述,其實也在說明小學時可能他并不是第一第二的孩子,但是對學習的這個興趣一直保持著,這個興趣可能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癡迷”,但這個興趣一定是要有“好奇心”,所以我前面的疑問“他能學好數學的原因是什么”,其實這就要解開謎底了。
初中:春風迎面 內化于心
在整個聊天中,我覺得初中對孫同學來說如浴春風,因為初中階段的數學、物理、化學應該說真正讓他感受到學習快樂,也可以說是他興趣所在,有這么幾個話題,我們也可以一起感受下:
1、關于數學
前面我的疑惑,在這個對話環(huán)節(jié)可以說算是有了答案。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更多的是把已知路線安排好,讓孩子少走彎路直接執(zhí)行,但是小孫可能恰恰是“誤打誤撞”反倒走上了“捷徑”,這個捷徑就是“探索精神”,比如他提到關于“數學讀物”,初中學了平面幾何,他就去讀了古希臘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從書中5個共設和5個定理去推導出很多定理,這在小孫看來就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和“有趣”的過程,他的原話是“當通過推導最終得出結論之后,會有一種成功抵達山峰的滿足感”,這里我覺得對這可能就是興趣所致吧。
2、關于物理
他說了一個關鍵詞“實驗學科思路”,要先發(fā)現問題,然后找到對應定理或者公式去通過推理解決它。
其實對于一個學生而言,能說出以上這段話的,就基本判斷出是一個積極思考的孩子了,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前面的數學還是這個物理,都離不開孫同學的這個捷徑——“探索精神”,其實文字的表達不足以展現出我們在對話中他所展現出來的那種“閃亮”,因為文字表達可能更多得要歸納總結理性展現,但對話中,通過他的語言表達、聲調、語速等等,你都能感受到這個男孩的自信,包括他在講“刷題”這件事上,并不是那種生澀地表達要怎么刷題,而是很輕松地從物理卷中的哪幾道大題恰恰體現出物理學科是要用“實驗學科思路”來解決問題。(感興趣的伙伴可以聽回放)
3、演算紙
在傳統(tǒng)意義上講,演算紙要分區(qū),演算步驟要完整,這樣才能夠在回頭檢查時一一對應,但孫同學給出的答案我覺得更適合大部分孩子,因為大家都比較“懶”,他說在演算中,每一個結論的導出必須要圈畫出來,比如通過已知條件推導的第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能不見得是題目中問的,但是要在演算紙上明確標注,以此類推。這樣的好處有兩個,一個是布局答題卡的答題步驟,正如開篇提到的,卷面要求,不要貿然在答題紙上直接寫,演算紙上的每個結論,其實就是提前幫你規(guī)劃答題的過程和排版;第二個是在你最后檢查的時候,你可以通過結論來看看有沒有可能是哪一步錯了,這樣就不用全題復盤。
4、錯題本
孫同學用來一個詞“思維陷阱”來概括錯題本的意義。
因為對于初、高中的學生來說,時間是最稀缺的,所以小孫有一句話讓我重新思考錯題本——“如果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一定要從思考和整理中選一個的話,我寧愿選擇思考!”所以在初中這個小標題中,我用了“內化于心”。在錯題整理這件事上,孫同學還強調了一個詞“審題”,而且反復強調了其重要性,因為錯題本身并不是考慮答案,而是要看為什么錯了,這就要從題目入手,不要看表面,從題干推導,看看是如何推導出合乎邏輯的答案的解法,同時題干中一些敏感信息、易錯的地方要特別強調記住,讓自己的大腦也形成條件反射,不要陷入思維陷阱中,這些才是錯題本的真正意義。所以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參考,錯題本不是為了整理的多么整齊,而是讓錯的題都在腦海里這么分析一遍,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高中:乘風而行 輕舟已過
其實高中這段經歷我只想總結一個細節(jié),因為前面全篇在強調“穩(wěn)中求進”,并沒有超前學的方面,初中高階段,小孫其實參加了一個月的銜接班,但實際效果不加評論,但是他自己利用初升高的暑假做了一件事:把高中數學的所有教材翻閱了一遍。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在反復確認,是高中整個還是高一整年,得到的答案是整個,但是這個翻閱并不是說看完就做題,而是真正的看,所以大家回顧我前面提到的他從小就有閱讀數學讀物的這個習慣,我覺得這個可能就能理解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把數學、物理真正就當做學科來引導孩子,但有可能孫同學自始至終就是把數學和物理當作科學來看待,所以他讀這些教材或讀物時,并不是想著怎么做題,而是帶著思考去欣賞書籍內容本身。因為我自己理科不好,可能也體會不出他的這種快樂,但是我通過對話,能感受到他對這些學科的熱情!
寫在最后的話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這篇分享后,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天生就是學理科的料、這個孩子就是有天賦、這個孩子如果放在現在就不一定能行……,但是我想說的是,其實教育本身就是因材施教,學??隙ú荒茏龅骄唧w而微,但是我們家長就是孩子的伯樂,可能您的孩子也像孫同學一樣,所以不要著急,穩(wěn)扎穩(wěn)打,每一步都讓孩子走出自己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