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有一個上篇,鏈接在這里,按照順序看。:)
http://xiaohuasheng.cn/blog/c48ad2735397a262
◆
上篇中,我們有說這些:
1. 通過視頻,通過觀察,讓孩子對Community,有個大概了解:有人,很多人,每人做不同工作。
2. 通過BrainPop的講解,知道什么是Community Helper,誰是Community Helper,以及怎么才能成為一個Community Helper。
3. 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找到那些就在我們身邊的Community Helper。通過寫,畫,說,討論,逐漸明白:Community里有很多人,每人做不同工作,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幫助別人。
4. 判斷什么行為Helpful,什么行為則不是。
5. 明白職責,明白因與果,并能解釋,因為有誰,所以怎樣。
一層一層往上加,在說完上面這些內(nèi)容后,接著往上加一層:那我呢?我在自己所在的Community里,有在做什么?
我的社區(qū),我的Community
想:我們不同人,都各自屬于什么Community?小的,大的。
老師先去示范。
比如,小的可以是家庭,班級,學校。 大的可以是國家, 世界,有的孩子還提到了地球。
孩子說,我住在什么什么小區(qū),我在哪個哪個學校,我在哪個哪個城區(qū)......行,這些,都是他們所屬的Community。
那接著問,在不同的Community里,你都怎么幫別人?How can you help in your community?
各種回答就順著出來了,我在這里做了什么,我在那里做了什么。
......
然后老師說,那我們把范圍歸下類,分成三個塊:家里,班級,以及鄰里周圍。我們來試下,把我們具體怎么幫,都給記下來。
還是老師先示范,拿出其中的一個例子就好,比如,Jobs in My Home。想,我自己在家里,是怎么幫的?把自己想到的,畫出來,寫出來,同時加上說。
把自己想的過程,把在畫寫時,腦中會有的想法,都給說出來,通過Think Aloud的形式,說出來。從而讓自己的思考過程,可以被孩子聽到,看到,直觀地感受到。
寫完一個后,問,那你們呢?你們在家里怎么幫?你們在學校怎么幫?你們在鄰里周圍怎么幫?......問他們,你們可以像我這樣,把你們所想到的,畫出來,寫出來嗎?
◆
一開始,寫完一句話就完。比如,“在家里,我?guī)蛬寢屪鲲灨伞保缓缶屯A?,不寫了?/p>
但學過什么?學過因果?。W過Cause and Effect?。?,Okay,很好,你幫媽媽做餅干,this is the cause. Then what's the effect? 然后孩子就懂了,說了一句:媽媽很開心!
歐了,那就繼續(xù)往下寫,為自己的表達,添加一些層次。
看這個例子:
我在廚房幫媽媽做餅干,有點Crazy, (結(jié)果是)我學會了怎么做餅干。
繼續(xù),那在教室呢?你怎么幫?在街坊鄰里呢?你怎么幫?
一個場景寫一篇,寫寫寫,最后加上封面釘一起,于是就有了一個Book,一個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Book。題目就是:A Community Helper.
連結(jié)
回顧一下寫到現(xiàn)在的這個過程:
Community的概念,不直接教給孩子,不直接就把定義拋出去,和孩子說,你們要記住,Commmunity是這個這個。而是,通過一些內(nèi)容,逐步,逐步,建立起一種理解。
這里的逐步,涉及很多小的塊。比如,Community里有人,有很多人,那這些人都是誰,做什么? ......會引入不同職業(yè)的概念,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工作,會有不同。
引入Helper的概念,知道,不論做什么工作,大家都在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Community。
引入Responsibility的概念,知道,每個人的工作不同,職責不同。
在說到Responsibility時,引入因果的概念,因為Community里有誰誰誰,所以會怎樣怎樣。從而讓孩子懂,一個好的Community的建立,形成,需要每一個人都做到自己的職責。
最后,回到自己,在或小或大的Community里,我會做什么?我要做什么?How can I contribute to my community?
......
一層一層,逐步往上加,最后讓孩子可以從心里明白:一個好的Community,需要每一個人做到自己的職責,互相合作;需要每個人都Take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work collaboratively.
而這些概念,通過不斷疊加,逐漸明白后,最后最后,會落到連結(jié)上,人與人,人與周圍。
要溝通,要交流,要明白,在我之前的人,在我身邊的人,都是怎么做。于是就出現(xiàn)一個采訪環(huán)節(jié):
像小記者那樣,找身邊的人,問,你的工作是什么?你在哪里工作?你的職責是什么?對于你的工作,你最喜歡什么?你不太喜歡什么?
要去溝通,要去交流。在問別人問題時,老師要去教,怎么采訪人,你是愣愣站在那里,話筒離老遠,還是應該要怎樣? 要去教,小組之間,怎么決定不同分工?誰提問,誰拍照,其他人又要做什么?
邊做,邊教,邊給出Feedback。而這種Feedback,不只老師對孩子,還有同伴之間,還有自己對自己。
課堂之后,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采訪自己的家人,朋友,鄰居。在真實的場景中,去練習,去經(jīng)歷,去了解,最后在彼此之間,建立起連結(jié)。
人與人,人與周圍,人與世界
社科的學習,關于人,關于人的活動。
所以,社區(qū)也好,遷徙也好,還是探索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與人,以及人的生活,彼此之間的影響也好;或者說的再大點,一個朝代的更迭與變遷,一個戰(zhàn)爭的改變和不變,一個人的信仰與堅持......這些,都是關于人,關于我們和自己,和他人,和周圍,和環(huán)境,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怎么相處,怎么交集,怎么產(chǎn)生Interaction.
所以,在Community這個單元里,不是你要記住多少個職業(yè),不是你要去寫多少遍的Doctor,寫多少遍的Firefighter,不是這些,不只這些。
而是,你要明白,在一個社區(qū)中,有很多人。這些人,有著各自的工作,通過好好地盡到自己的職責,去幫助彼此。你要明白,一個社區(qū)要有效地健康地發(fā)展,要靠大家一起,各盡其責,彼此合作。
那這個就是理解,就是Understanding,就是在西方的教學場景中,在設計課程時,所要進行的第一個步驟:先從大的概念走,去想,學完這些,希望孩子達到一種什么樣的Understanding?希望和他們之后的生活,建立起一種怎樣的連結(jié)?與自己,與他人,與周圍。
說得詩意點,就是先去想:How to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
懂了這個,就可以看懂很多課程設置的方式。
比如,我們?nèi)ソ毯⒆邮澄镦?。我們教的,孩子學的,不只是誰在誰之上,誰在誰之前,或之后。我們教的學的,是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間,是彼此相聯(lián)的。
而在理解了這個后,知道了這個后,我們會在之后的想法上,在進行一些行動前,會有所考慮。也就是說,我們學的東西,會對我們的想法,行為,產(chǎn)生影響。
......
再比如,我們教孩子一個地方的地理地貌。我們教的,孩子學的,不只是山川,平原,盆地,丘陵。我們教的學的,是一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怎么影響人的生活:衣,食,住,行。是一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如何為人所用,去滿足日常的生活所需:衣,食,住,行。教的學的,是Impact,是影響,是環(huán)境與我們,我們與環(huán)境。
在我們自己去教孩子時,有朋友和我說,非常非常關心孩子學了多少個單詞,會寫多少個字。
所以我寫下今天這些內(nèi)容,想要表達的是,在學了多少個單詞,會寫多少個字的上面,還有一層,還有一層,高于具體學會多少個單詞,會寫多少個字。
那些具體的詞,詞匯,是一部分內(nèi)容,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是唯一重要。哪怕有一些詞當時不會說,沒記住,拼不對,沒關系。大的Understanding懂了,這就好。剩下的,是英文對應中文,逐漸去添加詞匯的過程。
......
在設計課程時,一個是Language Objective, 語言上的目標,聽說讀寫。一個是Content Objective,在內(nèi)容上的各種目標。比如說,了解社區(qū)的概念,責任的概念,Community Helper的概念等。
而這兩種目標,Language Objective,Content Objective,共同撐起一個東西,而這個東西,關于人與人,人與周圍,人與世界;關于我們的Heart, Mind, Value, Belief;關于Education for Common Good,Education for Common Good.
- End -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photo by Geran de Klerk
photo by Markus Spiske
photo by Vitaliy Paykov
teacherspayteachers.com
Sarah Paul | My Community
Tina Blythe and Associates | The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Guide
Special thanks to the TOC families for being with me and having the confidence in me.
關于安妮何:國際學校里,蹦跶十四年。技術流寫文,有理論,有示范,有講解,用輕松又柔軟的語言,闡述復雜的學術理論。運營同名微信公眾號:安妮何(ID:Miss_Annie_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