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的買買買是分階段的,以布頭兒媽為例,懷布頭兒的時候是第一個高峰期——在各種電商、論壇、微信群里流連忘返,看到什么都想買,奶粉、紙尿褲、衣服、奶瓶、玩具……
這強烈的購物欲在孩子出生前達到頂峰,而后逐步趨于平穩(wěn),除了雙十一、618等購物節(jié)引起短期焦慮,其它時間基本還可以理智應對。
直!到!下一個高峰來臨——
孩子會走會說話了,該想想教育問題了。于是,各種繪本、音視頻囤起來,什么Super Simple Songs、鵝媽媽、牛津樹……好東西都來都來,越多越好!
繪本書買到停不了手,布頭兒媽甚至還超前買過一套美國小學暑假作業(yè),至今擱著落灰ing。
看著一柜子的書和一硬盤的音視頻,布頭兒媽決心暫時告別買買買/囤囤囤,帶著布頭兒讀讀讀,正式開始閱讀啟蒙。
通過前期功課,布頭兒媽給布頭兒選定了幾套英文原版啟蒙讀物,《牛津樹 》作為閱讀主線,《美國國家地理兒童版》作為知識類啟蒙,外加McGraw Hill的繪本和Highlights-High Five雜志作補充讀物。Everybody,讀起來!
現(xiàn)在,布頭兒媽每天睡前會帶著布頭兒讀書,自己打卡,記錄下親子時刻也很有意思。
《牛津樹》的《Read with Biff, Chip & Kipper》系列都是家庭生活的趣事,符合小朋友的生活認知,所以很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有的時候布頭兒被其它玩具吸引,暫時不想讀,只要跟他說說書里的場景,就能很快把他吸引過來。
每本書開始會有“共讀技巧”,幫助家長有效引導孩子閱讀。
每個故事結(jié)束還設置了問題,引導孩子理解故事內(nèi)容,而不是匆匆的囫圇吞棗,一帶而過。
最后是互動游戲,走迷宮、找不同、連線等,布頭兒最喜歡走迷宮,每次都迫不及待的翻到最后,如果是迷宮題就很開心。
《美國國家地理兒童版》最吸引人的必須是超清美圖,用這些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慢慢的孩子也會對旁邊的字感興趣。但是,比起《牛津樹》,里面的詞匯更難一些,畢竟不是生活相關的,不常見。不過每本書前面都會有Vocabulary Tree(詞匯樹),把單詞分類,便于記憶。
這套書,布頭兒媽沒有強制布頭兒一定要天天讀,感興趣了翻一翻,現(xiàn)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對non-fiction的書籍興趣即可,這也是個心理認知的過程,熟悉了這類書,以后看到也不會有緊張感——所謂的學習的情緒培養(yǎng)。
McGraw Hill的這套是布頭兒英語班發(fā)的,配合課堂學習的拓展讀物。
最近入的這套美國兒童雜志《Highlights》,是隨活動剁手的,據(jù)說在美國很受歡迎,就訂了2年期的。里面有一些互動游戲,還有故事,算是第一套有時效的內(nèi)容。
除了自己在家讀的英文原版書,布頭兒媽每周還會帶布頭兒去國家圖書館的青少館閱讀,一來感受閱讀氣氛,二來里面的中文繪本非常多,而且都是挑選過的,好過自己囤書占地方。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效果還不錯——布頭兒愿意看,還能跟著讀,閱讀啟蒙開啟順利,后面就是堅持啦!如果您對閱讀啟蒙感興趣,或者有好的經(jīng)驗,歡迎后臺留言分享~我們在育娃的路上一起打怪,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