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半年一度的XES分班測后,你打算何去何從?》的姐妹篇,閑聊一下什么時候應該進去XES的大坑。本文的一些代寫,大家自行揣摩。
前塵背景
在2020 XSC搖號新政出來前,家長們?yōu)榱薠SC,整體的追求目標是這樣的:英文盡量標配KET PET,最好攻下FCE;數(shù)學HB一等,不行都盡量獎杯持身;語文拿下某些全國性作文比賽一等獎;最好配個有一定獎項的特長......這里面的每一條,都可以是逼死家長的節(jié)奏。但在劇場效應的壓力,時間效應的安慰下,大家也就前赴后繼了。
這種形式下的數(shù)學學習,奧數(shù)成了一個香餑餑。不管小孩是否適合,是否感興趣,奧數(shù)成了一道有心沖民校家長們必過的坎。而數(shù)學輔導機構中的佼佼者的XES,便成了大家的熱捧。
XES受熱捧不僅在于其教學能力。在更早時期,XES因為會對在讀學員舉行內部排名考試,而這結果又“間接”地被不同學校參考,催生了家長們去占坑。因為如果連坑都沒有占到,就少了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那個階段的XES,可以偶爾從老師那探聽出一些風向和信息,這對家長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個時期的家長們對數(shù)學學習的選擇安排,已經(jīng)不是純學習考慮,多少帶有一些被要挾、不得不選擇、有殺錯無放過的荷包自殺式行為。
經(jīng)過一輪杯賽和機構整頓,大概在2年多前,XES教學架構有了很大變化。我認為教學開始向普適化轉變。同時,它內部不再有排名賽,平時接觸到的老師們對升學信息已經(jīng)不再那么了解和敏感了。他們課時承擔任務都很重,能夠明顯感覺到他們相對精力需要放在教學身上。但因為XSC大格局沒有太大變化,大家對XES還是很追捧,只要奧數(shù)還是XSC名校錄取的重要衡量指標,前赴后繼便不會消失。
同時,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當時的XES有著一些潛規(guī)則,比如:
QS班:這個班型在XES內部,屬于高水平梯隊中的入門班,在往后學習,這個班便成了內部不同教材難度的分水嶺。所以家長們都爭先恐后地努力拱小孩考進去。 家長們普遍的心理是:如果連學習的內容都被限制了難度,家長們指望獲得競賽資格甚至獎項,難度就更大了。
由于往后學習難度不斷加大,而且QS班新增名額一直不多。越往高年級,考進去QS班的難度便越大。于是便催生了很多家長在幼兒園時期便送娃進去占坑。一是早一期報名,便多一次選拔機會,二是這時候的學習內容和考核難度,相較往后,屬于最低。
在這種形式下,有一些殘忍的現(xiàn)實。首先,競賽、升班的名額都是有限的。大部分的人,其實并不適合走這條路線,注定了是作為分母而存在。我們每年花出的一只LV包的錢,更有可能是供養(yǎng)著少部分有機會得獎的天牛而已。在這漫長的幾年機構學習中,自己小孩得到了什么,家長對教育的心態(tài)經(jīng)歷著如何的轉變,便是見仁見智,冷暖自知了。其次,學習的過程本應該是愉悅的。但在家長們滿懷期待的半年度分班測中,我認為大部分小孩,應該都不怎么能夠感受到數(shù)學的樂趣。越在乎,越大反噬,除非家長們在傳遞考核結果時都是梁朝偉般的影帝。
如果一切格局都沒有變化,大家問何時加入XES最好,我會推薦幼兒園大班加入線下面授班這個節(jié)點最好。XES教學質量并不差,數(shù)學拓展也是有必要的。而能夠爭取此時考入QS班,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不陷入被動的局面,也是考慮到學習初心、政策的一種平衡。
新的局面
但,2020的YH鐵腕政策來了,這次的確有了局面的不一樣。作為家長的我,心路歷程請參見另外一篇《半年一度的XES分班測后,你打算何去何從?》。
在關于XES一系列問題上,我的思考角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YH后,現(xiàn)在第一波的學習收割期是9年教學。9年教學培養(yǎng)和6年有著巨大的差別。這期間,還橫跨了親子關系最容易破裂的青春期。如果說6年教學期,家長們還可以連哄帶騙,殺雞取卵般逼一下小孩,提前收割一下小孩的學習成果,其他事情等他們塞進名校后再說,初中時期的事情讓好的學校和伙伴一起解決。
現(xiàn)在9年教學,適逢初中的心理特性,如果小孩沒有真正學習的內驅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搭個YH派位的學位,估計也沒有什么搞頭了。
2)如何激發(fā)小孩對學科的興趣,應該擺在首位。
* 小學和初中,學習內容和考核的數(shù)學思維有很大的差別。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直接和初中數(shù)學狀態(tài)掛鉤。初中階段,滑鐵盧、逆風翻盤都是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本身就是一件個性化且進程有快慢的事情,相對于成績,我們更需要關注小孩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內核數(shù)學核心力培養(yǎng),比如專注,愿意琢磨,條理清晰,做題習慣等
* 合適的難度。數(shù)學和語言科目學習不同,是一門需要小孩思維發(fā)展相對到位的學科。如果將小孩放在一個不適合水平的班級,除了得到挫敗,基本不存在什么快樂。如果說以前的政策,家長還會在盲目向前拉和緩下來之前搖擺,現(xiàn)在的政策可謂是替大家松綁了,我們也可以放棄內在沒必要的枷鎖,以小孩的持久長足發(fā)展徹底放首位。
3)保持持續(xù)的輸入和刺激。坊間一直有小孩“開竅”這種說法,無非是講小孩突然有了內驅力進行學習,而且學出了成果。在我看來,它的產生,除了成長重大事件導向,更有可能是發(fā)現(xiàn)了學習樂趣。持續(xù)地保持學習狀態(tài),可以增大小孩發(fā)現(xiàn)學科樂趣的機率,還可以在小孩“開竅”來臨時,不至于因為基礎薄弱而面臨攀升中的過多困難。畢竟內驅力這事,可以產生,也是可以消失的。
回到文章的標題,何時應該進數(shù)學補習機構XES們的坑?在現(xiàn)今政策下,我會建議從兩方面考慮:
一、數(shù)學學習應該是一件從小便開展的事情。從幼兒時期的數(shù)與實物對應、規(guī)律推理、圖形感知等等,到小學階段開始具象向抽象轉化,家長應該一直留心這方面培養(yǎng)。而如果家長這塊不能勝任或者沒有時間,便引入專業(yè)機構進行承包。但無論如何,持續(xù)長久的接觸和學習是必須的,因為數(shù)學是世界萬物的基礎語言,而且也是一門值得小孩去了解的美妙學科。
而XES,只是目前具有良好教學體系及成效的機構之一,除卻它,也還有別人。
二、需要找準小孩定位。
如果娃在數(shù)學方面是普娃,那打好基礎,適當拓展。學有余力可以往高年級知識體系攀登,建議以中考和高考目標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數(shù)學天賦一般的娃,對班型就不要太執(zhí)著了,打好基礎,探索出自己的制勝路線更重要。在現(xiàn)在政策下,普娃對機構的粘性需求其實不太強。
但如果娃具有奧數(shù)的天賦,對組織和課程的需求會更強烈,和機構的粘性度相對較高。特別如果有意向走自主招生路線,規(guī)劃考慮點會不同。家庭在資源、時間分配等問題上需要考慮得更多。
————————————————————————————————
“數(shù)學是無窮的科學?!?/p>
希望每個小孩都能夠體會、熱愛和利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