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了一個有關兒童ADH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的講座,倒使我對兒童閱讀萌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說起兒童閱讀,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愛看書的孩子什么書都看,看得廢寢忘食;不愛看書的孩子什么書都不想碰,看書比吃藥還難受。
事實上,多數(shù)孩子都處于中間地帶——碰到愛看的書也能多看一會兒,難在只是走馬觀花,更談不上精讀。
這就是問題所在:孩子在閱讀時注意力無法持久集中。
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狀況?
首先,閱讀是需要訓練的功課。
從讀圖、讀懂方塊字,到理解其中的含義,再到把所讀內(nèi)容跟自己的知識體系、生活經(jīng)歷發(fā)生關聯(lián),產(chǎn)生共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常說看一本書容易,培養(yǎng)閱讀習慣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都期望孩子能樂在其中,可是首先得“知之”,孩子積累足夠的識字量,并能大體理解字詞句的意思,然后才可能“好之”,慢慢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了幾本書,扔給孩子就不管了。然后發(fā)現(xiàn)孩子“居然”不愛看,就給孩子貼上“不愛看書”的標簽。
有天生愛看書的孩子嗎?或許是有的??墒墙^大多數(shù)愛看書的孩子背后都有耐心引導與陪伴的父母。
其次,孩子專注的門檻越來越高。
還記得孩子小時候坐搖搖車的情景嗎?
孩子興奮地坐進小兔子的搖搖車里,盯著播放動畫片的屏幕,身體隨著搖搖車前后搖晃,耳邊響起“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的兒歌聲,周圍的彩燈在不斷閃爍……
這就是孩子們童年的真實寫照——聲光影的刺激無所不在,無所不用其極。
而在手機和平板上,動動手指就會被“投喂”豐富而多變的畫面、聲音,甚至得到“金幣”“升級”獎勵。如何讓孩子能靜下來看書呢?
通過閱讀可以獲得更高層次的愉悅和滿足。然而,我們無法用這樣枯燥的道理去說服孩子。
如何幫助孩子更投入閱讀?或許我們能從ADHD的治療秘訣中獲得啟示。
如果孩子確診多動癥,那么每天最好能有一個半小時以上的戶外時間,足夠多的運動會鍛煉孩子的肌肉,增強控制能力。
事實上,提升閱讀時的注意力,方法并無兩樣。
我們提倡親子閱讀,無非是用爸爸媽媽與孩子共讀一本書的方式,建立“跑神”的屏障。
孩子的思維非?;钴S——這也是不容易專注的原因——常常讀了沒兩頁,大腦就跑到白天的游戲上去了。
這種狀況表現(xiàn)出來就是,孩子靜不下來,看著看著書,就開始講與之無關的話題。
親子閱讀經(jīng)驗豐富的家長自然會應對自如,不是指責、呵斥,而是傾聽與互動,然后不著聲色地把孩子引回閱讀中來。
可想而知的是,如果孩子自己看書,恐怕信馬由韁跑出去就收不回來了。
所以親子閱讀不是學前的專屬,而應視孩子的需求而定。
除此之外,指讀和朗讀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專注力。手指劃過句子,嘴巴讀出來,耳朵聽到聲音,調動多感官閱讀,對大腦形成更充分、更豐富的刺激。
閱讀經(jīng)驗豐富的孩子,喜歡一邊讀一遍寫寫畫畫,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一旁。這種方法很像碎片化的讀后感,也會大大提高閱讀的專注度。
說到多方位地刺激大腦、提高閱讀專注力,思維導圖無疑是無可替代的利器。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思維導圖與思考和表達密切相關。
閱讀首先是“輸入”——把書本中的知識、故事看進去,而思維導圖則是“輸出”,通過思考、畫圖完成精讀。
哪怕最簡單的圖,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精讀《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魔藥課的片段時,我曾經(jīng)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畫圖任務,讓他們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寫“說”的。
你看,這個功課多簡單,只要找到怎么“說”前面的形容詞或短語,抄寫在圓圈圖里就行了。
為了完成這個功課,就需要一字一句地把這個片段通讀一遍,要一邊讀,一邊用筆劃下相應的詞,然后謄寫在圖里。這個過程會跑神嗎?跑神就完不成了。
當然,我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專心地閱讀那么簡單。
在寫作文的時候,孩子們喜歡寫對話,卻往往只簡單地寫“XX人說”,忽視了人物講話的神態(tài)、表情。
幾乎完成這張圖的每一個孩子都感嘆,J.K.羅琳好厲害啊,在這樣短短的一個故事片段里,她幾乎不重樣地寫出了二十幾種“說”。
再回頭看這個任務,你還覺得它簡單嗎?
思維導圖自帶主題和回答思路,是孩子們閱讀進階的好幫手。
畫圖既困難又容易。
難在出題者要找到文章的切入點,巧妙設計主題,并為之匹配恰當?shù)乃季S導圖。
一旦完成了這一步,每一個熟悉思維導圖的孩子一看到圖,就會明白如何作答——方法都藏在思維導圖框架里。
這種難與易,和親子閱讀沒兩樣,都是在借外力為孩子的閱讀賦能。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篤信,可以給到孩子們最好的閱讀與寫作課——沒有任何取巧,老師就是最核心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