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主動閱讀開始,培養(yǎng)“書是為自己而讀”的觀念
娃小的時候,我沒有采用喂書的辦法。在娃一歲半以前,除了聽我隨便讀的聲律啟蒙,娃一本書也沒看過。
一歲半時值過年,娃在老家農(nóng)村盡興地趕了好幾回雞,并十分喜歡學公雞叫。
我認為時機到了。我精挑細選了一本母雞做主角的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
是不是直接拿到娃面前說:來來來媽媽給你讀書了。
也不是。
娃叫我陪他玩躲貓貓,我應了但無動于衷,還看書看得哈哈笑。娃不滿地過來撥拉掉我的書,讓我陪他玩。
這一撥拉不要緊,書上的主角不就是他最心心念念的“雞雞”嗎?
于是,我們開啟了娃追著娃媽讀書之旅。
我不強推書,不幫他選書,不設置讀書規(guī)則,他看的每一本書都是自己決定的結(jié)果。
從此,一入書林深似海,從此手機是路人。
二、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
我特別喜歡問問題。讀完一本書,我們會就娃提問的某個問題進行思索,不斷討論和思考,得出一個判斷。
閱讀《農(nóng)場》這本翻翻書的時候,前面說了獅子在白天的時候打盹睡覺,晚上的時候zookeeper 發(fā)現(xiàn)有一個動物閃亮著大眼睛到處跑睡不著覺。
娃很奇怪的問:為什么是老虎?
我請他自己往前翻,問他誰在白天偷偷睡覺搞到晚上睡不著?娃翻了前面說是獅子。
但對為什么不同娃非常疑惑。我解釋了可能是書籍有誤。
不知道是編輯故意放在這里的彩蛋還是真的錯了,總之,娃能自己有想法提出來,討論和得出結(jié)論也是很好的。
還有一次是對《小人兒幫手》一輛工程車感到有疑問,我們也采取了提出問題-猜測答案-翻書找答案-修正答案的完整過程。
閱讀,可以幫我們解決疑惑。
三、用關(guān)聯(lián)性思維理解世界
如果讀書只關(guān)注孩子記憶了多少信息或者學到了多少知識,是不夠的。比起短期記憶,我會比較關(guān)注如何引導孩子用聯(lián)想和關(guān)聯(lián)的方式長久地記住一些知識。
紙貴滿堂有一套翻翻書,里面內(nèi)容非常簡單粗暴,就是一個局部細節(jié)+一個整體圖案并告訴讀者這是什么。我們開展了這個動物為什么叫這個名字以及它可能居住在哪里的腦洞。娃自己想的喜鵲“別人家拿去洗的雀”,腔骨龍“開一槍崩骨龍”,等等。
我則在他提問的時候總不會輕易告訴他答案。會采取問一系列問題或者用順口溜編一個腦筋急轉(zhuǎn)彎,如“雞生的蛋叫雞蛋,鴨生的蛋叫鴨蛋,恐龍生的蛋叫什么蛋?”
當遇到任何司空見慣的事都多想一步為什么,他就能更好地把信息內(nèi)化。
最后,讀書誠可貴,細致觀察值千金,學以致用為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