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的提問里答了一堆,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更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不會干擾。
用我娃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寶貝從開口說話我刻意只教英文,家里其他人正常使用中文,一歲多認物也是只教英文,座椅板凳鍋碗瓢盆娃都是先會說的英文,但是即便不刻意教很快對應(yīng)的中文娃也會了,只能感嘆母語環(huán)境太強大!
三歲前,家里除一歲前備的低幼童書,沒有中文繪本,讀的90%以上是英文,2歲時英文聽說詞匯量和中文同步400-500,兩歲半時中文妥妥的超越了英文,開始說長句,英文還停留在詞組和短句。這期間沒有人刻意教中文詞或句,僅僅是正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那段時間我天天感嘆:母語是不需要教的,給個環(huán)境就夠了!
到娃三歲時英文開始說短句,中文則進入了新的篇章。因為....所以....,如果....,一邊....一邊....,假如....,....同時....,當然....,已經(jīng)....,從來.....,而且.....,盡管.....,偶爾....,首先...其次....然后....最后...那使用起來的都妥妥的。聲明中文仍然沒有刻意教,只不過大人說話的時候會更多的用到連詞副詞形容詞,不會像對待小寶寶一樣只說及其簡單的句子。
現(xiàn)在三歲四個月,中文可以說隨心所欲張開就說,意思表達完整準確。講述事情經(jīng)過,完整細致不會漏掉任何細節(jié)。英文雖然開始說長句,僅限于她熟悉的句型,遇到?jīng)]見過的那就是一大堆詞匯的堆砌和胡亂的拼湊。例如她說the dinosaur is tall for dog. 是恐龍比狗高的意思,問她哪里學(xué)的,說自己想的。由于她堅定的認為比較就應(yīng)該這么說,于是這個形容詞+for表示比較級的組合,被她肆無忌憚的用了起來,我花了好大功夫才幫她糾正過來。還有例如It’s a huge enormous biggest dinosaur who likes to eat .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但是同等程度中文句子中從來不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只說明盡管我努力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她的英文上,中文幾乎不管聽之任之的情況下,中文仍然力壓英文。
后續(xù):轉(zhuǎn)眼進入2020年!我們已經(jīng)5歲,英文從未間斷網(wǎng)課配大量閱讀,聽說詞匯量約3000,基本溝通無障礙,張口就來,然而中文依舊碾壓英文。差別在于詞匯量上,英文能表達清楚,中文就能說的形象精彩,中文可以變化3-5種方式和不同詞匯來描述同一個事物,英文遠遠不及,然而中文除了背背古詩詞,幾乎什么都沒有做,中英文詞匯量的巨大差距依舊顯現(xiàn),這就是母語環(huán)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