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連續(xù)一小時嗑瓜子,即使覺得嘴巴又干又麻,感覺也有點累,但是仍然會不由自主地繼續(xù),但是我們很難連續(xù)一小時練琴后,還不由自主地繼續(xù),這是因為,嗑瓜子的時候,每一個嗑的動作結束,你就可以吃到一粒瓜子仁,你不斷地在收到正向反饋。
孩子學習也是如此,如果能夠不斷獲得正向反饋,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地繼續(xù)做這件事。比如在孩子練琴有懈怠下來的時候,如果你看到孩子懈怠,命令孩子“要專心”,效果其實不如跟孩子說“我看到你剛才全神貫注彈了10分鐘”。
前者是阻力,后者是助力??
為了讓孩子每天堅持練琴,可以說:“我注意到這兩天你每次練琴都會增加10分鐘,你很努力”。
??適用場景:孩子很努力,想達成某個小目標的時候,幫助孩子將自己的行為與“努力”這個抽象的概念掛鉤;在孩子本來就有內在驅動力的時候,這樣說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