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汪培珽:用英文故事書,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可領取“汪培珽書單”)

2020-11-30 21:42 原創(chuàng) · 圖片3

汪培珽的背景并不突出。

但是,如果你看過她的書,那躍然紙上的真性情,和接地氣的英語啟蒙理念,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

以下對《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這本書中,對0-3歲英語啟蒙具有參考價值的觀點進行摘錄梳理。

一、個人簡介

美國紐約圣約翰大學MBA,在投入銀行職場工作九年之后,決定成為全職媽媽。

家有一對兒女。兒子4歲時,將美國小學二年級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書,一字不漏地朗誦了出來。女兒7歲時,用英文講了30分鐘自己即興編出的故事,讓弟弟聽的興味盎然。聽完31卷共49小時的《哈利·波特》音頻之后,念小學四年級的女兒開始閱讀700多頁的英文版第五集……

二、核心觀點

如何只靠父母,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中文一樣輕松?

答案就是:持續(xù)地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除了念英文故事書之外,我什么也沒做。

三、汪培珽孩子的英語學習路線

孩子出生之后,在給孩子念中文故事書的同時,也穿插著念英文故事書。

小兒子一歲半時,已經給念了二十幾本英文故事書。而且,之前的每一本,本本都已經被他聽得滾瓜爛熟。

孩子五歲才上學,就是幼兒園中班,上的是全英文幼兒園。之前,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每天早、中、晚加夜宵,聽媽媽念故事書。

大約在孩子四歲時,開始加入英文故事書的原版錄音帶——“媽媽念”加上“孩子自己聽”。

四歲的小兒子可以自己放錄音帶,跟著錄音帶速度,完全同步地念著整個故事。

請注意:

我們家里的日常對話只有中文

孩子從未被教過任何英文發(fā)音

孩子沒用過任何英文教學教材

孩子連ABC是圓是方都不知道

小學二年級,孩子從只聽故事,到主動閱讀文字。

小學三年級,開始一周一小時的英文家教。老師只需要跟孩子說話聊天,什么也不用教,只讓孩子的英文口語能力有機會繼續(xù)保持,就是唯一的目的。

四、汪培珽書單

汪培珽書單總共有224本,其中0-3歲的有130本。

能列入書單里的書,只有一個標準:故事好不好,故事有沒有好到值得讓孩子擁有。

出現在書單里的書,都是被買回家念過三十遍以上的故事書。

只要是學齡前的孩子,就是小學階段之前,都建議從書單的第一階段開始。

 “孩子超過十歲”,或是“孩子超過七歲且有基本的英文聽力了”,就可以跳過第一階段的書。

什么樣的情況,是可以連第二階段的書都跳過呢?答案是:沒有。

千萬別誤會,以為不在書單上的書就不值得買。只要是你自己喜歡的書,不要管別人推不推薦。父母自己喜歡,就是你幫小孩選書的最重要參考標準。

五、念英文故事書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

1、為什么給孩子念英文故事書?

穩(wěn)定的陪伴,更可控。

不穩(wěn)定的師生關系,是不利于幼兒階段的學習和心理需求的。

請?zhí)貏e注意這四個字,“心理需求”——我們自己就是孩子的英文啟蒙老師,每天都在孩子的身邊,不可能來來去去,這種穩(wěn)定的親子關系,是最有利于幼兒階段的學習和心理需求的。

好故事具有教育作用

之所以推崇故事書,不論中文還是英文。推崇它們,是因為已經感受到它們在教育上有形和無形的力量。

即使最后孩子學不好第二語言也沒關系,光是故事給孩子的影響力,就足夠了。

念故事書給孩子聽,表面上是件小事。事實上它要說的是:父母的愛要怎么給的藝術。

故事書引發(fā)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誘因。有趣的故事就是吸引孩子最好的媒介。而且故事書給孩子的不會只有英文,還有大人可能一時無法察覺的、無窮無盡的人生樂趣。

故事書貼近生活,而且詞匯豐富多樣

語言是一種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必須與生活結合;再看看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孩子能接觸英文的機會其實不多,那又如何能讓孩子感覺到——英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課本或補習教材上的死東西呢?

最簡單、最隨手可得的,就只有那一本一本有趣的英文故事書。

日常生活詞匯里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不及故事書的四分之一。如果說,父母可以每天在家里幫孩子念故事書,帶給孩子英文詞匯的豐富性,就是學校的四倍。你的孩子可以學到多少詞匯,故事書才是最好的老師。而這些英文基礎,根本不需要美語學校,父母就可以給孩子了。

聽力的積累

“聽得不夠多”,就是我們學英文的痛腳。所以外國原版的英文故事書,不論是句型、文法或詞匯,怎么說都比普通媽媽的英文強多了。照著念,念多了,孩子自然就能學會這種語言,沒有一百分,也有七十分,不是嗎?

聽了大量英文故事的孩子,其中的語匯基礎都已經潛移默化地進入腦海中,拿不掉,偷不走。只要哪天需要讀寫時,需要應付考試時,就可以像計算機開機似的,輕易將它們從腦袋里叫出來。這就是面對考試時,事半功倍的利器。

培養(yǎng)純正的英文腔調

如果能有機會讓孩子聽大量純正英文發(fā)音的故事錄音帶,即使孩子一時沒有說英文的環(huán)境,一旦機會來臨, 他們將比別人能更快地從已經大量聽取的語音中,爆發(fā)出開口說話的潛力來。

希望把一種語言說得字正腔圓的方法很多,但其中最簡單、最符合經濟效益,而且最容易深入每個家庭的方法就是:先聽英文故事有聲書。

2、念英文故事書實操問題集

Q:自己的英文發(fā)音不標準,會不會給孩子錯誤示范?

大量聽原版故事音頻,能讓孩子吸收足夠的標準純正的發(fā)音。

而父母事先查好字典,事先多讀幾次,再趁著念給孩子聽的機會,等于自己就開口說了英文。長久下去,自己的英文也會不斷進步。

Q:如果父母雙方的英文能力,真的無法開口念英文呢?
 

其實,很多父母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信心。

第一階段的書,我相信只要會單詞就能看得懂,要不要先買一本,試試看再說。用自己最大的信心試試看。

如果父母真的連一頁一句話的英文故事書都沒辦法念,那么這套“培養(yǎng)孩子英文耳朵”的方法,可能真的不適用你的家庭。

不過,有個建議,就是幫孩子找英文家教來念英文故事書。找英文發(fā)音沒問題的大學生就行,不一定要外籍老師。

家教一星期來幾次?多少不是問題,能否持之以恒,才是。

Q:念英文故事書的頻率和時數?

孩子上學前,我大約每天念40分鐘,而這四十分鐘并不包括中文故事書的部分。

如果真要建議,那是:越多越好。

至于什么時候念呢?有空就念,高興就念,沒事做就念。

每次念多久順其自然。
 

Q:應該如何起步,為孩子念英文故事書?

“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這件事要能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父母能不能念完書單上的前二十本英文故事書。

父母的第一步是,挑一本自己也很順眼的故事書,念它3個月也不要緊。

每回買來的新故事書,也不用急著念給孩子聽,就放在“新書展示區(qū)”。

故事不滅定律:父母念的故事,永遠受孩子歡迎,十年來,屢試不爽。

其實,不是書單上推薦的書也不要緊。

只要有恒心持續(xù)地幫孩子念故事書,就會發(fā)現,孩子的成長——剛開始用爬的,后來用走的,最后一定會飛快地跑起來。

Q:怎樣知道孩子到底孩子聽懂了多少呢?

從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的第一天開始,心中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不要考孩子以測試程度

不要懷疑孩子學到了什么

不要問孩子“聽懂了沒”這樣的問題。

父母應該把“聽懂了多少”的功利思維拋諸腦后,先看看孩子可不可以自動自發(fā)地從頭聽到尾。如果可以,就算大功告成,其他的事情不要多想。

一本故事書,少則10分鐘,多則半小時,孩子是最誠實的動物,如果聽不懂、沒趣味,他不會坐在你身邊超過5分鐘的。

第一次聽完整個故事,孩子可能只了解50%,其余必須靠繪圖想象、前后文猜想……但隨著多聽幾次,理解的程度也會漸漸增加,甚至因為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復出現,就讓孩子自然而然地領悟了其中的意思。

而“聽得懂”、“說出來”和“翻譯出來”并不是同一種能力。
 

Q:孩子常常沒聽多久就跑開,該抓孩子回來繼續(xù)聽完嗎?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故事。也不要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讓孩子聽故事。

要在最自然的情況下,讓孩子慢慢愛上英文故事書。所以任何不自然的手段,都不要用。要父母不用手段,就是要父母多用點耐心。耐心,是養(yǎng)孩子最不能缺少的東西。

也可以試試,先與孩子約法三章:白天的故事由孩子選,睡前故事由媽媽選。但是,偶爾你也要選選中文故事書,別讓孩子發(fā)現:“媽媽,你怎么都是選英文的!”如果孩子表示不喜歡媽媽選的書——沒關系,但接著就是關燈睡覺。
 

Q:孩子對英文書單中第一階段的書沒耐心聽完,換成更簡單的故事書接受度就比較高了,可以嗎?

當然是以孩子喜歡、能接受為最高原則,書單只是參考。

其實,在書單之外,還有一些孩子曾經用過的零星英文小書,并沒有列出來。第一種是教孩子認識物品的硬板翻翻書。第二種是比第一階段列出的書還要簡單的故事書。通常一頁只有一兩個句子,句子也只有四五個字。

只不過,父母停留在“小貓叫、小狗跳”的故事書時間,不要太久。頂多半年,甚至三個月就可以慢慢將故事書“升級”了。沒有太多內容,只是繪圖花哨繽紛的故事書,通常只有吸引小小孩注意力的“過渡性”任務,不值得花太多時間在上面。

Q:拿英文故事書講成中文給孩子聽,再偶爾穿插簡單的英文在句子里, 這樣做行不行?

不可以。

中英文夾雜的念法,孩子聽到的英文多半是與物品名稱有關的名詞,如果聽不到完整的句子,這對整體英文理解力的提升,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要保持一個原則: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等孩子對一本故事書熟悉后,它就會變成真正的英文故事,不需要再做中文翻譯了。往后,只要是家里孩子已經熟悉的英文故事書,再也和中文無任何關聯。

Q:如何選購有聲書?

① 先看自己喜不喜歡故事書

孩子喜不喜歡一本故事書的決定權是掌握在“故事好不好”之上的。

故事寫得好不好,永遠是第一考慮。

沒有好故事,有聲書做得再偉大,都不值得買。

② 請?zhí)暨x“原版、原汁、原味”的有聲書

就是國外出版社的原版產品,也就是說一模一樣的東西,在國外書店的書架上也找得著,而不是由進口代理商重置的版本。

③ 只要故事,其余免談

有些重置版本會在原文錄音后面,再加錄一個中文的翻譯版本,不要選。孩子一旦聽過中文,還會愿意聽英文嗎?

Q:如何使用有聲故事書?

只要是我喜歡的故事書,又有搭配錄音帶的版本,一定是我的第一選擇。

但直覺告訴我:讓孩子直接聽錄音帶,比聽父母念故事書困難許多。

讓孩子先入為主對某個東西有不好的第一印象,要再使力扭轉,一定更加困難。

為了不讓孩子有機會對有聲書說“不”,我總是耐著性子先念故事書,等確定孩子喜歡上這個故事后,我才會提供同一個故事的有聲書給孩子。到時不讓孩子聽,他們都會和你拼命的,也就根本不會有什么排斥的問題了。

剛開始,我給孩子聽有聲故事的原則,就和我買故事書一樣,不會 一次丟給孩子一大堆,讓他們不知所措。我總是等他們一卷聽熟了,才加入新的一卷, 等兩卷都聽膩了,再放入第三卷……以這樣的原則慢慢增加。

3、念故事書之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① 先查字典,確認發(fā)音

不論是第一階段的娃娃書,或是最后階段的章節(jié)故事,每一本都先逐字看過,確認每一個字的發(fā)音。

② 自己先大聲念一念

如果你對自己“念英文”的信心不夠,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大聲念幾次吧。

千萬別在孩子面前練習英文發(fā)音——吞吞吐吐地一個字試了好幾種不同的念法,這叫孩子怎么知道,哪一個是對的呢?

③ 不要忽略尾音、氣音

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時,我會特別提醒自己,尾音要記得發(fā)出來。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英文學得如何,聽聽孩子說英文的尾音在不在,就可知一二了。

4、怎么給孩子念英文故事書?

① 可以試試抽掉中文翻譯

對小嬰兒念英文故事書,根本不需要翻譯。

只要是學齡前的孩子,都可以先試試不要翻譯,直接念英文就好。

如果孩子對念的英文故事很能接受,就順水推舟地在這個階段,刻意加強念英文故事的時間和比重,例如兩本英文,一本中文,讓孩子先習慣英文故事書和不排斥英文故事書為第一優(yōu)先考慮。

②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翻譯

英文部分照書念,維持原汁原味。英文能力很好、不怕教錯孩子的父母,不在此限。

中文翻譯的部分,就是當你念完了英文之后,腦子里出現的是什么中文意思,就將那個意思說出來,不要拘泥于英文單詞的逐字翻譯。

除非孩子主動問問題,不然,一句英文、一句中文,接著就換下一句。盡量不要在中文翻譯之后,又自行加上一大堆的中文解釋。

③ 一英一中念完三次,以后只念英文

別死守著“三次”這個數字。

孩子表示還需要聽中文翻譯,你就繼續(xù)翻譯。

“改變”,常常會讓小小孩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父母可以偷偷觀察孩子,當你發(fā)現孩子聽得津津有味時,再試著不動聲色地將翻譯抽掉,只念英文?;蚴怯袝r候有中文翻譯,有時候沒有。如果孩子也沒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時候了。

④ 進階故事書,翻譯要力求清楚有趣

在這個轉變階段,盡力將中文翻譯的部分說得清楚而有趣,盡量不讓孩子有機會跟媽媽說”我不想要聽這一本故事書”。

⑤ 每本念熟了,再加入下一本

“緩慢”的進度,打下日后孩子習慣聽英文故事書的基礎。

不過,有些孩子對新故事的需求很大,就要順其自然。是順孩子的自然,不是父母的。 

其他

英語啟蒙觀念

1、如何看待英文能力?

英文只是一種語言,它給不了你的孩子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不要以為有了英文能力,就是成功的保證。

影響競爭力的因素很多,人格養(yǎng)成、獨立思考、幽默機智、學識素養(yǎng)、處世態(tài)度,甚至一個孩子接受了父母多少的愛、擁有父母多少的擁抱,都是其中一環(huán)。一口氣想到可以影響一個人競爭力的因素,竟然都是“不可度量”的,甚至沒提到學歷,所以更別說語言能力了——它們不是不重要,而是父母千萬不能把它們當成“唯一”。

會說英文,根本不算什么強項,你的頭腦可以生出什么東西來,才是。

說得一口好英文,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如果從小就有英文的環(huán)境,誰放進那個環(huán)境里,誰都會說英文,一點也不稀奇。

2、英文學習比中文學習重要嗎?

雖然大家都不想讓自己學英文的失敗經歷,再發(fā)生在孩子身上。但是,不論英文有多重要,中文永遠還是排在英文之上。這是我從一開始幫孩子念故事書時,就奉行不悖的原則。

所以,當有父母質疑太小學英文,孩子會不會有中英文混淆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不會”。只要你認同母語的優(yōu)先性和重要性,它就不會被其他語言所混淆。

我總是以審慎的心態(tài),盡量維持家里的中英文故事書,以一比一的數量增加。

“反正中文天天說,時時接觸,不可能不好”?可是,潛藏在語言之下的,還有文化傳承和邏輯思考,這些都是開創(chuàng)人生的重要基礎。

3、英語啟蒙越早越好

不論專家說過些什么,以下兩項是我對語言學習的想法:

如果準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越早接觸越好

不論生來是什么人種,孩子置身某種語言環(huán)境里,就會自然習得那種環(huán)境的語言

4、聽說讀寫,請照順序

① 先“聽、說”,再“讀、寫”

一聽二說三讀四寫,是人類學母語的次序,也是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

循序漸進才是教養(yǎng)的正確方向,也是幫孩子保持學習興趣的最自然方法。

雖然,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讓孩子聽英文故事,一時之間,甚至一兩年內,都可能看不到具體成果。然而,“聽”是語言學習上很重要的基礎期。

我認為, 當孩子對英文的“聽、說、讀”都不是問題時,只要自己肯用功,拼寫是最容易快速累積的東西。一點學問也不需要。

② 語言關鍵期,是指聽和說。聽是說的基礎。

學習語言有沒有關鍵期呢?

我覺得有,過了這個關鍵期,學起來就是沒有之前那么容易。

這個關鍵期是幾歲呢?不管別人的理論,我說,大約十二歲。不是說十二歲之后就學不好了,而是十二歲之后才開始學一種新的語言,困難度比較大。

年齡越大,越會顧慮別人看自己的眼光,它也是學習第二語言的障礙。

為什么“聽、說、讀、寫,請按照順序”?因為,語言關鍵期,根本指的是“聽和說”。

用念故事書的方法讓小孩習得第二語言,如果不早點開始,那么等要開始念英文的故事書時,孩子都已經不聽小貓叫小狗跳的故事了,但這時候如果拿出有點程度的英文故事來念,孩子一定更難適應。所以才會說,越早開始幫小孩念英文故事書,我們才可以從簡單的故事開始。

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在使用英文時,也有疏離感,所以當然要在關鍵期就建立起他們聽英文的能力。

③  “聽”英文的能力,靠父母就能給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你又希望可以幫他們打好學好英文的基礎,建議:請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聽力”上面。

除了訓練他們聽英文的能力外,其他的任何努力都請先暫時不要做。父母就是不間斷地讓孩子聽更多的英文故事書,越多越好。

至于這個“還小”的標準是什么呢?只要孩子還愿意待在你身邊聽故事,都叫“還小”。

學英文靠"多聽”,是最保險,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這是語言的先天性,只要多聽,讓耳朵記住了,嘴巴說出來的自然就是正確的。

這個“聽”英文的能力,是我們可以給孩子受用一輩子的禮物。它是一個只需要父母少少買書的預算,和大大的耐心和時間,就可以把夢寐以求的英文聽力交給孩子的方法。

如果“聽、說、讀、寫”是一個旅程,孩子年紀越小時,越應該在旅程的前段多做停留,不要時間未到,就把孩子急急趕向后段的道路。而這個轉換的時間點是什么呢?就是當孩子有一天必須面對升學考試,面對這個逃避不了的大環(huán)境的時候。

5、背單詞不重要

你到底會背三千個,或是一萬個英文單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不會用這些字在腦子里重組,然后用自己的思想邏輯表達出來。這些都不是短視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可以給孩子的。

社會一直在進步,現在的考試也越趨靈活,與其要孩子死背強記語法書,不如要孩子分些時間讀讀英文課外書,聽聽英文故事或廣播節(jié)目,雖然它們短期看不到效果,但只要積累得夠多,后續(xù)的爆發(fā)力是不容小看的——讓孩子分配一些死背的時間再更有趣的英文課外書上,最后孩子獲得的就不光是英文這一項工具,還有書本帶給孩子的無形的影響力。

6、買書是最劃算的投資

買什么都可能叫浪費,買書絕對不會。

一本故事書,孩子小時,父母已經念了三四十遍;孩子大了,他們又會主動拿來看。最后故事書還可以當傳家寶,傳給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真沒見過比這個還劃算的投資了。

寧可買錯一百本不夠好的書,也不可以放過一本好書。

7、如何培養(yǎng)孩子閱讀英文書的習慣?

父母能做的最積極的事,就是打造一個充滿英文書本的家庭環(huán)境和常常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雖然每個孩子不同、每個家庭不同,每位父母能為孩子花的時間也不同,但是,這至少是一個應該確立的大方向。

有時候,父母做多做少并不是關鍵,但方向必須正確,因為這不是小小年紀的孩子自己所能決定的事。只要父母先把握住正確的大方向,有時光靠孩子的潛在力量,也能闖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8、送全美語幼兒園,孩子的英文就沒問題了嗎?

準備送孩子上全美語幼兒園的父母,如果不考慮學校的教育理念、孩子的語言適應力,以及往后上小學的中文接續(xù)力,眼里看到的只有英文,孩子可能不但沒有贏在起跑點,甚至在起跑之前,就先被自己的父母絆倒了。

好的全美語學校,英文只是溝通的工具,其他該有的教育一樣都不會少:不好的全中文學校,雖然沒有英文,只要教育理念不正確,一樣會用三十年前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所以父母要睜大眼睛,注意自己該用什么標準來檢視學校。

當父母的心態(tài)是想快點見著孩子的“學習成果”時,自然就會朝“功利導向”的學??繑n。而這樣的學校也真的會為了要讓家長趕快見到成果,于是使盡力氣訓練,甚至逼迫孩子,教學方向和眼光變得短淺而功利。如此一來,孩子真正該有的學前教育,當然會被排擠掉。

另外,孩子的英文聽力是同時從老師和同學身上學來的。除非從頭到尾都是老師在說話,不然孩子更多時候都是跟同學互相模仿。只要學生說的英文腔調不夠標準,這時候不管老師說得有多標準,你孩子的發(fā)音都不可能標準得起來。

再者,一個老師對一二十個學生,你的孩子能和老師一對一說話的時間能有多少?所以,孩子的口語能力有70%是跟同學互相學習的。

9、如果英文是你選擇幼兒園時的首要考慮,該注意些什么呢?

① 學校老師會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嗎?

西方的美式幼兒教育,老師每天都花時間幫孩子念故事書。

在學校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故事書藏量愈多的學校,愈值得推薦。如果還能指定孩子借書回家親子共讀,更是關鍵指標。

② 幼兒園畢業(yè)后,往后的英文學習如何接續(xù)?

語言的聽說能力一定要持續(xù)練習,孩子雖然有優(yōu)于大人的聽說學習能力,但是別忘了,他們忘掉一種語言的速度之快,也超乎大人的想象。

因此在決定讓孩子就讀全美語幼兒園之際,該先想好上小學后的英文能力要如何持續(xù)下去。

③ 學校是否汲汲營營,要孩子表現成果給家長看?

學校使用什么語言與學校用什么教育理念來對待我們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兩者兼?zhèn)涞膶W校當然完美,但兩者只能選其一的話,后者當然還是要首先考慮。隱藏在美語之下的教育理念,更是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幫孩子把關之處。

④ 外籍教師是否用心在孩子身上?還是只管教英文,其余一概不管。

有時候老師比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還長,如果老師不能發(fā)自內心地關心孩子,愛護孩子,長時間待在學校里的孩子會是何種景象?
 


閱讀原文 回應 舉報
贊3
收藏8

推薦閱讀

辣媽黃小當
辣媽黃小當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