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讀的九個顛覆性觀點

2016
2010
2017-12-16 13:35 原創(chuàng)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是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的教師。他在著名的第56號教室里獨立開發(fā)了一系列課程,閱讀課程就是他最關注的課程之一。雷夫·艾斯奎斯如何看待閱讀?如何看待閱讀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1、在學校關于閱讀目標的規(guī)定里,我從來沒有看見“樂趣”“熱情”“引人入勝”這些字眼——這些才是最應該列入的目的,是人們閱讀的理由,而我們對此卻視而不見。我自己每天都閱讀,但從來都不是為了參加測驗,或是因為想用成績單上的分數(shù)來顯示我學業(yè)上的進步。我閱讀,是因為我喜歡這么做。

2、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

3、要讓孩子們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

4、分享偉大文學作品的喜悅可以成為大人和孩子之間關系的紐帶。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一句話:除了教科書之外什么都不讀,未來的人生只會走入死胡同。

5、做父母的絕對有必要帶孩子去圖書館!去圖書館是為了建立孩子們的價值觀:置身于熱愛閱讀的人群中對孩子們是很有益處的。

6、現(xiàn)在學生的錯誤觀念之一是:只有在語文課上才閱讀!這個想法很荒謬!我發(fā)現(xiàn),最佳的做法就是各科老師帶領學生開班級讀書會。

7、孩子們需要大人經常陪他們一起讀書、討論,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

8、每一年都有偉大的文學作品拍成電影,家長和老師應該特別留意這樣的改編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最適合孩子在閱讀原著后欣賞。我們如果能引導學生欣賞他們讀過的名著改編的電影,就可以與他們討論二者的不同,這樣可以大大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熱情。

9、閱讀評估可以從標準化的分數(shù)開始,但我們最終必須用孩子們閱讀時發(fā)出多少笑聲和留下多少淚水來衡量他們的閱讀能力。笑聲和淚水不會列在各州的閱讀標準上,卻是第56號教室的標準。

北大曾經對一年級本科生綜合素養(yǎng)進行了一次調查,發(fā)現(xiàn)喜歡讀閑書的學生,其綜合素質更高。這也再次印證了雷夫的觀點——

一、凡是喜歡語文,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的學生,都是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讀過很多“閑書”的,這部分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

二、只熟習教材和教輔,課外閱讀“閑書”少,沒有閱讀習慣,即使考試成績不錯,進入大學后,往往會感到學習困難,視野窄,思路不夠開展。

語文學習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要看課外

語文學習中的閱讀,有精讀與略讀之分。精讀就是教讀,是示例閱讀方法;略讀是自讀,老師指點一二即可,讓學生自己讀,用精讀所學的方法去實踐,舉一反三。注意區(qū)分精讀和略讀,再往課外閱讀延伸,是個好辦法?,F(xiàn)在有些語文教材設計了閱讀“鏈接”,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目,應當好好利用這種“鏈接”資源,鼓勵學生讀“閑書”。

語文學習的效果好不好,不止看課內或考試,很大程度上要看課外,看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強化課外閱讀要“尊重天性,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即在課內要注意引起閱讀的興味,學生課外就會主動找書來讀,慢慢形成習慣。

課外閱讀“閑書”多,上升的潛力更大

讀“閑書”是自主選擇的閱讀,是目的性不那么強的閱讀,甚至是漫不經心的、帶有娛樂性質的閱讀。放手讓學生讀“閑書”,就等于把他們送到浩瀚的書海之中,讓他們自由穿梭“歷險”,這是引發(fā)閱讀興趣的最好辦法。

老師和家長應當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到學生有課外閱讀需求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學生有他們的語文生活,有他們的語文“圈子”與表達形式,包括他們讀“閑書”的交流平臺:博客、QQ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語文能力成長的重要方面。

語文除了學習知識、提高能力,還應該把閱讀習慣作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來培育。一個人成年后不管從事什么工作,無論貧窮富貴,如果沒有讀書的習慣,就很難實現(xiàn)終身教育,也很難提升素養(yǎng)。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Superdaddy
Superdaddy
2016
2010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