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觀點
行動星人看不下去媽媽們總是哀嘆孩子作文,也看不懂機構(gòu)霧里看花似是而非的指導,在蓮媽的支持下周末火速地拉了一個草臺班子 - 中文作文互助群。
私以為,作文寫不好,最直接原因,主題沒想透,所以,作文和解數(shù)學題一樣,要從基本概念出發(fā),構(gòu)建完整的邏輯框架。
各位老母親身為摸爬滾打幾十年的“社會搖”,智斗家里的“吞金神獸” 數(shù)十年,沒功勞有苦勞,沒苦勞有疲勞、沒疲勞還有牢騷,初中、高中文體議題不敢說,小學課內(nèi)各種話題不是手到擒來嗎?
所以,核心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明白,并且可操作?
開群兩天,拜讀了二十多份孩子們的大作,有一些小感觸,希望與大家分享。
一、 孩子們的內(nèi)心是一座寶山,各種主題,二三年級的孩子隨便寫出來都有300字以上。這都是他們平時看到聽到有所觸動的,所以內(nèi)心留下了印記。
二、家長覺得,不細膩,流水記,自己和孩子說要這樣這樣,孩子好像聽不明白,為什么呢?
三、底層概念邏輯一步一步來,孩子現(xiàn)在寫的是金子和沙礫混在一起的金沙。
1) 教會孩子辨別金子是第一步,哪些材料與我的標題有關?
2) 第二步是塑形(結(jié)構(gòu)),
3)第三步是精致(修飾,表現(xiàn)手法)
四、目前二三年級最大問題是事實與觀點。
什么?孩子分不清楚事實和觀點?這是閱讀課的入門內(nèi)容。
以游記來說,一個景點,它的位置,什么樣子,都是事實。
我游覽的感受是我的觀點。孩子不明白觀點,可以問問他/她,你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和人分享什么呢?
事實與觀點如何連接起來? 通過景點事實表現(xiàn)出的特征,只屬于它的特征。如果孩子不明白特征,問問,西紅柿與西瓜的相同與不同?
比如下面這篇,我們看看原文。
游千島湖森林氧吧
杭州新四 女生作品
放暑假了,我能不出去游玩嗎?正巧,媽媽的單位準備組織一個療休養(yǎng)團,我便爽快地加入了。那幾天,我們玩得很開心。
早上,我們乘車去千島湖,可太遠了,早上去了中午才到。于是,我們一到千島湖就去了一個農(nóng)家大院,吃起了中午飯,我剛到了院子里,就看見了滿盆的絲瓜,接著我往前走,又看見了紅紅的辣椒、火紅的大鯉魚,還有豆腐坊呢!我想:“這兒的食品是不是土生土長的?”我還沒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上樓吃飯了。鮮美的各種菜品像趕集一樣地擺滿了我們的飯桌,我先嗅了嗅,香!我看著就像吃,我吃了有機魚、雞湯、小魚、茄子、豆腐等美味食品,太好吃了!真的是土生土長的菜品!
接著,我們乘車去森林氧吧。剛到了森林氧吧門前,我用鼻子吸了一口氣,真清新!一股負氧離子的味道!走進森林氧吧景區(qū)內(nèi),空氣就像被殺菌了一樣,還有溪瀑成泉的潺潺流水,走著走著,溪水變成了嘩嘩作響的大瀑布,小溪優(yōu)勢那樣清可見底、像冰雪般的涼爽!瀑布又是那樣潔白無黑!綠色的植物又是那樣茂盛!山中空氣又是那樣清新!走著走著,終于到了山頂。
剛上了山,又要下山,此時,我們準備滑草下山,滑草充滿歡樂,令我喜歡。開始了,我剛坐好,滑草盆就加速到了“每秒1000米”的速度,好快!而且還震動了兩下,可我就像在沙發(fā)上一點兒也不怕,還笑!不一會兒,我就滑到終點了,真開心。接著,不知誰大叫:“啊……!”的一聲,媽媽滑下來了,原來,這是媽媽叫的,一下秒,又聽見爸爸大叫:“唔……!”隨后便滑下來。
多么清新的空氣!多么清的泉水!多么茂盛的大樹!多么快樂地滑草!多么美麗的千島湖!
這樣的作文,是三年級下 期,勤于練筆、觀察細致的孩子寫的。
現(xiàn)在,我們找一找,關于景點事實的部分有嗎?
既然標題是游千島湖森林氧吧,那么事實是關于森林氧吧的事實對吧?這么一看,整個第二段吃飯都是不相關的事實,只剩下第三段和第四段。
第三段和第四段乍看起來,每段都有六句以上的話,關于事實的部分有多少呢?
以第三段為例:
- 空氣清新 觀點
- 有溪瀑成泉的潺潺流水 事實
- 有嘩嘩作響的大瀑布 事實
- 小溪優(yōu)勢那樣清可見底、像冰雪般的涼爽!前半句事實,后半句觀點
- 瀑布又是那樣潔白無黑! 事實
- 綠色的植物又是那樣茂盛! 觀點
好,所以,第三段基本事實部分其實只有三句半,那么這些事實表現(xiàn)的景色的特征呢?有涼爽,有清新,所以我們不妨選一個作為我們的觀點。
所以,針對第三段我是這樣建議的。
第三段我們能看到森林氧吧的特點之一:涼爽。那么涼爽這種感受是從何而來的呢?需要在這一段給到我們細節(jié)的例子才能證明。一個觀點需要五倍的篇幅去支撐它。
比如可以這樣寫。這只是范例,孩子需要locate 具有自己風格的句子(句子就在他/她心里,挖出來),找到自己當時游歷的心情,調(diào)動五感,放開膀子,甩手大膽運用想象和擬人。
“進入森林氧吧的大門,就看到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順著山路往前,有時是青綠的扁長石階,有時是和緩的野草土坡(腳底下,注意顏色和形狀的描寫)。 事實
高大的杉樹筆直地站在山間,手挽手結(jié)伴為我們遮住烈日,頑皮的陽光再也沒法跳到我們身上。(抬頭,鋪墊涼爽的原因,擬人) 事實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都是鈴蘭花和鳳尾蕨濕濕的綠意(前面是視覺,眼睛看到的,這里是觸覺,聞到的,+通感,再次鋪墊涼爽)。事實+感受(通感)
山路一轉(zhuǎn),潺潺的小溪靜幽幽地跑到我們面前,黑灰色的小蝌蚪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出現(xiàn)了水,和聲音,還是更加涼) 事實
走著走著,“嘩啦啦”的瀑布從山壁上掛下來,白色的水花前仆后涌地打濕了我的頭發(fā)(水直接撲到了身上,涼的高峰)。事實
明明看著山勢不高,一路走過去,卻是一路無窮無盡的涼爽風景。(觀點句,總結(jié))” 觀點
用充滿細節(jié)的事實,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景色的特點。不是直接講自己的感受,“太清新了”,“太美了!”,“太茂盛了!”這些都是TELL。我們一定要SHOW,NO TELL。
所有事實累計起來,指向唯一的觀點,我們的觀點就像桌面被四只腳,穩(wěn)穩(wěn)地撐起來了。
下一次,孩子拿到題目,先問問他/她:你找到了多少與標題相關的事實呢?這些事實表現(xiàn)出什么特征?你有什么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