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分級怎么讀的困惑

2019
2015
2020-12-10 09:50 原創(chuàng) · 圖片7

轉載~德國媽媽育兒

上周我寫了三篇關于英語啟蒙和分級讀物的文章:

關于英文啟蒙困惑的8問8答,方法沒用對是白努力一場

英語分級讀物太多不知道怎么選?七大分級讀物測評,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超值團| 0基礎入門首選的紅火箭分級閱讀,買兩套就送點讀筆,錯過不再有!

你肯定要說,開團的文章也算?為什么不算?紅火箭這篇團文也是干貨滿滿??!我寫了三天才寫完。。。還在里面舉例寫了讀法呢!

感謝這一周來大家的留言提問,讓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人對分級讀物的認知誤區(qū)以及對于使用方法的困惑。

今天就來和大家詳細解說一下,手把手教父母們?nèi)绾卫梅旨壸x物進行家庭英語啟蒙。

提問1:分級讀物如何讀?

在很多人眼里,分級讀物就是英美國家的孩子用來學自主閱讀的教材,所以它是枯燥的、教科書式的、目的性極強的。

這個認知不得不說是非常有偏差的,是對分級讀物的極大誤解。不論是紅火箭、牛津樹、還是I can Read和大貓這些來自王牌出版社的分級讀物,他們的內(nèi)容都是相當有趣的,孩子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并且愿意追下去。

對于整天泡在英文環(huán)境中的國外孩子來說,四歲即擁有5000+的聽力詞匯量,聽三四十頁的繪本故事好不費勁。

中國孩子的聽力輸入有限,除非能整天聽英語,有多少能在四歲時達到5000+的詞匯量?因此,我們的啟蒙方式和路徑注定不可能與英美孩子一模一樣。

分級讀物對中國家庭來說,是非常好用的學習英語的工具。對的你沒看錯,此處我強調的是學英語的工具,而不是自主閱讀。

在孩子未對辨認文字展示出興趣之前,我們完全可以把分級讀物當成繪本來讀。這也是為什么我說的2歲就可以開始讀0基礎入門的分級讀物了,因為我們是當成繪本來讀的,目標是積累聽力詞匯和理解句子,不是為了學認單詞!

有人會反對給2歲的孩子讀繪本嗎?沒有吧?

在建立了這個認知共識的基礎上,我們再來說如何讀的問題。

經(jīng)常聽到家長問:分級閱讀怎么讀?

可是比較少聽到有人問:繪本怎么讀?

這說明大家還是把分級閱讀當成與繪本不同的東西,想要區(qū)別對待,對分級讀物抱有更強的目的性。

我覺得,四歲之前完全可以把分級閱讀當成繪本來讀!不必去想:

要不要指讀???要不要跟讀啊?孩子記住這些單詞了嗎?要學透了一本再學下一本嗎?一天讀幾本?

你讀中文繪本的時候會要求孩子必須把一本背下來再讀下一本嗎?會要求孩子把里面每個詞都理解透徹嗎?會要求必須指讀和跟讀嗎?

不會,對吧?那么在初級英語啟蒙階段,也不要抱著這樣的預期去要求孩子讀分級讀物,因為那樣會破壞孩子的興趣!會把讀繪本變成背單詞和背句子的教學任務,嚴重違反了早期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初衷。

父母們?nèi)绻皇钱敵衫L本來讀,目的性就不會那么強,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束縛家長了。

提問2:和繪本一樣讀,那分級讀物和繪本還有區(qū)別嗎?

我知道大家一定會問這個問題,所以我就自問自答了

分級讀物和繪本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對高頻詞和句型的使用。

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讀英文繪本的時候,哪怕是低幼寶寶的讀物,里面也會經(jīng)常蹦出一兩個我們不認識的單詞。而這些“難詞”比較生僻,很可能一時半會都不會再在別的繪本中遇到,在生活中也比較少使用——這是不利于長久記憶的。

普通繪本里的單詞和句型分布面廣,不夠集中,難度不一,跳躍性強。因此,通過講繪本來積累詞匯量和對句子的理解能力,需要長期大量不間斷的輸入,這是一種母語習得方式,我完全肯定繪本的價值。

不過,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除了這種方式,還有更高效的方式,那就是使用分級閱讀。

比如,適合0基礎入門的紅火箭分級閱讀,從最簡單最常用的高頻詞和句型開始,不會突然蹦出高難詞匯,在反復重復中對孩子進行“視覺和聽覺轟炸”,即使不去刻意背單詞,這樣頻繁的重復出現(xiàn)孩子也會很快記??!


不僅在同一級別下單詞會在不同書中重復幾次,同一單詞在跨級別的書中也會反復重復,想不記住都難!

句型也一樣,在預備級藍盒中,一本書中不斷重復一個句型,讓孩子理解和掌握基本句型。這些句子在下一階中又會被用到,不斷復習和鞏固。


正是由于紅火箭0基礎入門分級閱讀的這個特色,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要求孩子把一本書讀到滾瓜爛熟再move on到下一本——這本身也不符合分級閱讀的設計初衷。

因為,這一本中沒記住的單詞,在讀下幾本時,還會遇到幾次,見面的次數(shù)多了,遲早是會記住的,不必在一本書上停留太多時間,要求太高。更何況,萬一孩子就是不喜歡這一本,就想跳過這一本呢?不必執(zhí)著于某一本書。

所謂的刷分級閱讀學英語的方法,重點就在“刷”這個字上。一本書讀透背熟才讀下一本那不叫刷,那就背書。

刷的意思是指在大量同一級別難度下的閱讀中,頻繁接觸常見詞匯和句型,刷著刷著不知不覺就記住了它們的意思和用法。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說一套分級讀物不夠讀,要幾套交叉著讀。因為即便單詞還是那些單詞,但是單詞的千千萬萬種組合方式卻可以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新的句子和表達來,只有加大閱讀量才能提升孩子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

下面我來說一說具體的讀法和技巧。

提問3:是一本反復讀還是讀完一本換新的?如何循環(huán)?

這也是很多家長困惑的問題。家長們之所以這么問,還是因為把分級閱讀看做“教科書”了,是背著“教學任務”在帶孩子看分級讀物。

其實啟蒙階段完全沒必要有那么多硬性要求,就跟讀繪本一樣,順著孩子的興趣來就好啦。

讀完了一本,如果孩子想讀下一本那就下一本,第二天孩子想重復就重復昨天讀過的,不想重復那就繼續(xù)讀新的,反正新的書里也還是會遇到舊的里面出現(xiàn)過的詞匯和句型。

有的孩子喜歡連著幾天反復讀同一本書,而有的孩子喜歡連著好幾天都讀新書,把新書讀完之后再從頭循環(huán)一遍,悠悠是后者。

所以我是順著悠悠的興趣經(jīng)常一天讀5-10本,一個星期讀完一個級別,再循環(huán)重復,直到她差不多都會了,不想聽了,再進入下一級別——我把這稱之為大循環(huán)。

而那種連續(xù)幾天重復讀3-5本書,讀透了再move on到新書的讀法,我稱之為小循環(huán)。

大循環(huán)好,還是小循環(huán)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與每個孩子的年齡、偏好、接受能力、詞匯量基礎等多種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聽力詞匯量有限的話,會偏愛小循環(huán),連續(xù)幾天盯著同幾本書看。

對于年齡稍大,好奇心強、有一定聽力詞匯量基礎的孩子,會偏愛大循環(huán),他們會忍不住先把新書全部讀一遍,然后再在循環(huán)中消化之前沒讀懂或沒記住的部分。

家長們完全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讀法,靈活應變,不要被既定的讀法所限制。別人給出的讀法再好,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喜歡不適應,那又有何用?

我們要永遠記住,啟蒙階段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不要強迫孩子以他不喜歡的方式讀。你大可以嘗試不同方法,孩子喜歡能接受就繼續(xù),不喜歡反感就打住。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讀,效果會事半功倍。

提問4:要求孩子跟讀嗎?不愿意跟讀就不管了嗎?

跟讀方面,就我觀察APP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像RAZ和喜馬拉雅的牛津樹課程都有跟讀功能,悠悠讀得挺起勁的,拿到了鉆石就心花怒放。

可是,換成紙質繪本,讓她每本每句都跟讀有點困難,她覺得是在“完成任務”,她不喜歡這樣的機械式背書。我們在讀中文繪本時也從沒這么操作過。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同樣的問題,我有個經(jīng)驗是:

我讀前半句,讓悠悠讀后半句,或者空出一個關鍵詞讓她來補,就像在玩填空游戲一樣,她對這個游戲的接受度很高,每次填對了都跟中獎一樣開心。

然后,等到完成一至兩輪一個級別的大循環(huán)后,我會讓她自己拿她喜歡的書講一講,她不需要一字不漏地講出來,只要句子意思和單詞大致是對的,就可以了。

我對跟讀和背誦比較佛系,因為語言學習一定有一個大量聽力輸入后的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我不能要求孩子輸入了一本書就立刻輸出這一本書。

如果你的孩子愿意接受這種方式,并且跟讀得很開心,那么繼續(xù)下去也毫無問題。我毫不懷疑要求每本書都跟讀且背下來的做法在短期內(nèi)一定是效果最明顯的。

可是萬一孩子不愿意跟讀呢?那也不要強迫TA。掌握輸入>輸出的規(guī)律,只要保證了輸入量,輸出是遲早的事,不用急于一時。

提問5:如何檢測孩子的學習效果?

分級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效果可見可追蹤,孩子學了多少個單詞,到達什么級別一目了然,堅持就一定會有效果。

很多家長說,我孩子確實喜歡看分級繪本,一天要看10來本,可是我怎么鑒定TA到底學進去了沒有呢?會不會只是看圖,根本沒記住單詞,也沒理解句子?

方法之一就是我上面寫到的讓孩子填空,你讀前半句,如果TA能把后半句接上來,說明還是吸收了內(nèi)容。

也可以讀完后采用提問的問題(閱讀理解題),看看孩子到底理解的內(nèi)容沒有。

比如紅火箭里面很多都是主題式的學習,一本書一個主題,學完一個主題后,我還會要悠悠繼續(xù)聯(lián)想和拓展內(nèi)容。

舉例:“Who has whiskers” 《誰有胡須?》這本書,講完后我還會要悠悠自己再想幾個書中沒有提到的有胡須的動物。

下次再講這本的時候,直接提問“Who has whiskers”,請她用英文回答。答案是不是與書中的動物重合無所謂,只要說的都是正確的即可。

也可以在生活中運用書中學到的詞匯,比如昨天在書里讀到了“I like the taste of rice”,那么今天吃飯的時候就可以抒發(fā)一下自己的感受:

“Oh,I like the taste of rice!”,然后再問問孩子,“Do you like it too?”

如果孩子能答Yes或者No,就說明TA聽懂了。

在生活中找機會運用書中學到的句子和單詞,會讓孩子對英語有學有所用的成就感,增加對學英語的興趣。

還有一個小tip也想分享給大家,在玩填空游戲的時候,如果孩子一時想不起來那個單詞是什么,不要急著告訴TA,給TA點時間想想,還是想不起來,也不要一股腦告訴她,而是提示單詞的前半部分,讓孩子補充單詞的后半部分。

比如有次我們玩填空游戲的時候,悠悠一時想不起來森林forest怎么說,我對她說:

“我說前半個音,你來補后半部分,看你想不想得起來?”

果然,我說了“for”后,她馬上脫口而出“rest”。

很多聽力詞匯孩子其實是知道的,聽到的時候她能理解意思,可是要她說出來又一時想不起怎么說。那么可以試試我上面的方法,好像在猜謎一樣,悠悠每次都玩得很開心,答上來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

我還會鼓勵她一句:“你的英語其實比你想象中還好!有很多單詞你以前聽過的也知道意思,就連你自己都沒意識到呢!”

你們一定會問,那這些聽力詞匯從哪里來的?都是從動畫片、童謠和以前讀的繪本中積累的。從小積累聽力詞匯始終是英語啟蒙的第一步。

提問6:如何使用音頻?

原版音頻在對孩子的口音塑造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一定要好好利用起來。

可是我發(fā)現(xiàn)又有很多媽媽矯枉過正,因為怕自己的發(fā)音不標準把孩子帶到溝里去,直接不給孩子讀英文了,一上來就放音頻或者用點讀筆。

我覺得這樣不太好。首先可以明確一點,家長的口音不會把娃帶歪。只要能保證大量的原版音頻輸入,那么孩子自然可以從原版音頻中得到糾音,這一點是無需擔心的。悠悠的英語發(fā)音已經(jīng)比我好聽多了,就是因為從小聽原版音頻聽得多。

第二,家長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榜樣,是孩子溝通的對象,如果家長自己都不開口,這是怎樣的一種負榜樣作用呢?這可能會影響孩子開口說英語的信心。

做家長的發(fā)音標準不標準無所謂,反正有音頻幫助糾音,重要的是要擺出一副愛說英語、敢說英語的姿態(tài)出來!我有口音怎么了?這也不妨礙我用英語表達自己!看看人家印度人啊,說起英語多自信。

我一般第一次讀的時候會親自給悠悠讀一遍,也會借助圖片、手勢和中文多種方式幫助她理解內(nèi)容。等到開始循環(huán)的時候,就放音頻了。放的時候我自己偶爾也跟讀,這樣能調動她跟讀的積極性。當然,我跟我的,她跟不跟不強求。

提問7:說好的自主閱讀呢?要指讀嗎?

國外孩子大概從五歲甚至小學開始用分級讀物學習認單詞,再到自主閱讀。

我們從2歲起就刷分級閱讀,是為了學英語,目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說在引入分級閱讀的初期,不用去要求認單詞。

分級讀物里的大量單詞重復,孩子可能在刷的過程中讀著讀著就記住這些單詞的形狀了,但是至少在4、5歲以前都沒有必要做出硬性要求。

此處只是一個參考年齡,不是嚴格的標準,每個孩子的發(fā)育速度不一樣。

大家完全可以試試指讀的方法,如果孩子喜歡,且對文字也有興趣,那就繼續(xù);如果不喜歡,甚至要求你不要指讀,那就緩一緩,過段時間再試試。

其實孩子是否具備了辨認文字的認知能力,試一試就知道了。若是一個單詞教了幾遍,還沒什么反應,也沒記住,那就是太早了,應該打住。

當孩子對認單詞和拼寫感興趣的時候,可以再引入一套專門針對自然拼讀的分級讀物(如牛津樹),那樣學起來也會更快速。

提問8:為什么絕大部分分級讀物只出到小學畢業(yè)階段就沒有了?

一般小學一二年級就會學完自拼的全部內(nèi)容,那時候孩子已經(jīng)具備自主閱讀的能力了,再讀幾年分級讀物掌握了更大的詞匯量后,孩子就不需要分級讀物了。

英美孩子10歲的平均聽力詞匯量是2萬+,他們完全可以用學到的自拼規(guī)則閱讀真正的章節(jié)故事書和科普書了。因此大部分分級閱讀讀物都集中在10歲以前。12歲以后分級閱讀完成了它的使命,也到了退出舞臺的時候。

OK,以上就是我聽家長們問得最多的關于分級閱讀的疑惑了。如果大家還有疑問,可以在文章下面給我留言。我給大家挖了分級閱讀這個坑,就必須帶領大家好好用起來!

還是那句話,對于中國家庭來說,分級閱讀是最有效最有章可循的家庭啟蒙方法,大家一定要用好這個工具。

查看網(wǎng)友的精彩評論


回應 舉報
收藏3

推薦閱讀

滴答7632556222
滴答7632556222
2019
2015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