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聽聽和傾聽者算是雞娃界的網紅產品了,我沒有忍住,兩個都買回來了。牛聽聽系列產品中,我買的是小水牛,我之前寫過測評,點擊這里可以查看。
小水牛我從孩子1歲多開始使用的,傾聽者是2歲半開始使用的,今天我把兩個產品的對比和大家分享下,如果你想購買,可以參考。
這里提一下,關于這兩個產品的優(yōu)點,相信大家看各種團購推文都能看得很詳細,所以功能介紹什么的我就不贅述了,這篇文章著重說說我使用中的感受以及我認為的缺點。
小水牛
優(yōu)點:
1、資源多。
牛聽聽的app,我是很推薦大家下載的,上面大部分的內容來自喜馬拉雅,但是牛聽聽里面的分類特別好。
如果你綁定了機子,喜馬拉雅上有一些付費的欄目,在牛聽聽這里也可以免費收聽。
但如果沒有購買、綁定機子的話,一些資源使用會受到限制,甚至搜索信息都有限制,我記得是17:00后不能搜索資源。
2、客服響應快。
牛聽聽的互聯(lián)網思維還是蠻強的,app內不管是牛幣的激勵政策還是客服響應,都做得挺到位,客戶體驗很好。
缺點:
1、費電。
如果每天聽1-2個小時,基本用不到第三天就會沒電,偶爾某天聽得時間長點,第二天都挺不過去,續(xù)航時間真的太短了,美好的使用體驗總是被“我要關機咯”的聲音打斷。我想可能是因為,即使不用,它也還是在聯(lián)網,等著熏陶時間自動開啟,所以一直在耗電的緣故吧。
2、偶爾死機。
我使用至今一年半左右,期間有三次,出現(xiàn)死機。第一次我很慌亂,當時已經過了質保期,就在app里問客服。客服說可以嘗試用細針去扎充電孔旁邊的一個reset小孔,我試了,果然可以。后續(xù)兩次,我也都是這樣讓它恢復的。
3、按鈕太緊。
小水牛的按鍵很緊,孩子自己操作,把握不太好力度,所以孩子拿著到處走著玩還行,自己選歌,完全無法實現(xiàn),充其量瞎按按收藏、熏陶之類的。
4、離不開手機。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孩子會喜歡聽某一個首歌,或者某個音頻,但如果僅靠機器,是實現(xiàn)不了的。你必須打開手機,在app里操作??赡芤驗樾∷5慕缑嫦拗瓢?,按鈕比較少,很多功能都需要打開app才能用,不是很方便。
5、讓人又愛又恨的熏陶。
很多人購買牛聽聽就是看中了熏陶功能,但對于我來說,這個功能完全雞肋,甚至在寶寶很小的時候,我煩透了這個功能。因為小孩子的作息不太固定,所以熏陶一旦設定好,定期就會響,如果趕上孩子剛好外出去玩了,就聽不到了(因為不能斷網),如果趕上正在哄睡——哄睡過的人都懂,當時恨不得立刻砸了機子。
所以其實熏陶功能我沒有用過很多次,因為實在不知道設置在什么時間合適。我用得比較多的是收藏功能。但收藏只能收藏四個專輯,收聽專輯就要從第一首歌開始聽,如果想選,就得開手機在app里操作。
傾聽者
優(yōu)點:
1、小巧,易操作。
雖然牛聽聽已經很小巧,但傾聽者更小,更輕。傾聽者拿回來第一天,2歲半的寶寶就可以自己按按按,成功播放音頻。它的按鍵很靈活,操作很方便。
而且對于我娃來說,她有時候很喜歡聽某一首歌,就可以單曲循環(huán)。平時收聽,就按文件夾分類,英文繪本的,中文古詩的,英文兒歌的……喜歡聽哪首就放哪首,拷貝非常方便,按鍵收聽也很簡單。
M2和M2s的差別僅在于是否有藍牙,
我選擇的是M2
2、省電。
因為沒有聯(lián)網功能,屏幕也非常小,傾聽者真的超級省電,我家每天使用時間一兩小時不等,雖然沒到官方聲稱的一周只充一次電,但三五天是沒有問題的。
3、不怕摔。
雖然才買了沒幾天,但機子其實已經被娃拎著在地上磕來磕去好多次了,可能因為機子比較輕巧吧,現(xiàn)在沒什么影響。
缺點:
1、音質一般。
之前看團購推文就覺得,傾聽者的音質應該不錯,聲音大不破音。但實際到手后,我認為音質實在沒什么好吹的,也就是一般般、正常的水平。你想,那么丁點的一個小機子,那么小的小音響,能有什么樣的好音質。我之前真的是期望值有點高了。
要想享受音質,還是要靠硬件,喇叭大的自然好,比如牛聽聽桌面版。其實小水牛的音質也不怎么樣,但比傾聽者還是要好一點。它們兩個的音質都不如純音箱天貓精靈。
簡而言之,音質比較上:天貓精靈>小水牛>傾聽者
2、不能聯(lián)網。
我覺得傾聽者可以概括為“可以播放音頻的U盤”,拷貝文件超級簡單,就跟拷東西到u盤一樣一樣的,lis和MP3格式都可以放進去,超級簡單方便。
因為不能聯(lián)網,所以資源就得自己找和拷貝,不過傾聽者官網上的資源中心里也挺多的。
其他:至于傾聽者的復讀、跟讀等強大功能,我還沒用過,但變速這個功能我有使用,感覺還挺不錯。
最后總結一下,小水牛,如果你想用牛聽聽app里的資源,對音質要求不高,喜歡熏陶這個功能,可以買小水牛,畢竟它在牛聽聽家族里算是性價比最高的一個了。
如果你更喜歡簡單、方便、易操作的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播放音頻,那可以選傾聽者。
兩者比較,我更愛傾聽者,因為簡單方便讓我更容易堅持。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原來是張小慢”,一起探討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