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比大人表露得更為直接,喜怒哀樂都掛在小臉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天生都懂得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
當孩子表現(xiàn)出沮喪、傷心、憤怒或痛苦時,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會站在大人的視角,告訴孩子“沒關(guān)系”。在爸爸媽媽眼中,一塊餅干碎了,小孩子鬧別扭,沒有搶到回答問題的機會,這些都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當哭嘛”。然而,當我們表達出這樣的意思時,孩子卻感到更加委屈了,他們覺得自己不被理解,自己的痛苦沒有被爸爸媽媽看到。
還有一種情況,爸爸媽媽會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忍不住提一些建議,比如告訴孩子怎么應對這些“挫折”。往往孩子也并不領(lǐng)情,一面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無法自拔,一面覺得父母言下之意是說自己“不夠好”所以才導致問題的發(fā)生,而變得更加郁悶或煩躁。
最糟糕的情況是,爸爸媽媽當時心情也不好,或者對孩子的眼淚、小脾氣容忍度非常低,這時候就忍不住訓斥孩子,“哭!你就會哭!哭有用嗎?!”長此以往,孩子會將壞情緒視為“洪水猛獸”,認為自己不應該傷心、憤怒或者害怕,學著將自己的情緒藏起來,甚至不接納自己的情緒、對抗自己的情緒。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注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希望孩子從小能夠?qū)W會控制情緒、學會面對挫折,學會與他人交往等等。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爸爸媽媽首先應學會“傾聽”,鼓勵孩子把內(nèi)心的壞情緒說出來,充分的接納孩子當下的感受。如果孩子太小,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描述“你感到很失落/生氣/委屈”。當壞情緒被說出來之后,往往程度就能夠降低一些。
壞情緒得到傾訴、發(fā)泄,變得不那么激烈時,孩子們往往自己會想到如何面對它。這時候,耐心聽聽孩子的主意,或許他有些極端的想法和表達(比如“我再也不要和他玩兒了!”),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想法都不需要反對或糾正(事實上他們第二天就和好了),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陪伴他吧!
爸爸媽媽在孩子情緒糟糕的時候給與充分關(guān)注,積極傾聽與陪伴,對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接納并面對自己的情緒能起到非常好的支撐作用。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有一種最為直接、最為受益的學習方式,那就是通過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會,來感受壞情緒如何被戰(zhàn)勝,從而獲得自信心、獲得自我效能感。
糯米在“學游泳”的暑假任務中,即有了這樣一份額外的、寶貴的收獲。
沒有孩子不喜歡玩水,糯米也不例外。無論在海邊,還是在水上樂園,糯米都是不玩兒到筋疲力盡不上岸。不過學習游泳還是與套著游泳圈玩水大不相同,糯米前段時間就接受了學游泳的挑戰(zhàn)。
在學習游泳的12天里,糯米每天傍晚去參加游泳課,然后裹著浴巾濕漉漉的回家,一邊吃夜宵一邊講她的體會。
我能感受到她緊張、膽怯越來越少,自信、樂趣越來越多。課程快結(jié)束時,糯米說她覺得自己就是一條小魚,終于回到了水里。
在糯米完成了游泳課之后,我邀請她做了一張復流圖(Multi-Flow Map),講講她戰(zhàn)勝恐懼的故事。
我請糯米選擇學游泳時“非常緊張與害怕”的那一刻作為“重要事件”。糯米說,他們完成腿部動作練習之后,老師通知第二天要他們丟掉手中的浮板,當時她非常的緊張、害怕。
糯米說她很擔心去掉浮板之后會再次嗆水。第一天練習憋氣時,她嗆了好幾次水,非常難受。她幾乎想跟我說不要繼續(xù)學了,又擔心我批評她,所以沒敢說。好在第二天開始學習腿部動作,老師夸她做的非常標準,她開始覺得不那么害怕學游泳了。
聽到孩子在事后這樣說,我有幾分心疼,連忙說:“下次有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告訴媽媽呀!媽媽會幫你一起想辦法,如果太害怕,放棄了也沒關(guān)系。”
此外,練習水道水深1.20米,而她自己身高僅僅1.34米,這也讓她覺得有些害怕。
最后一個原因,糯米說每當她手忙腳亂,就難免把泳鏡碰歪,導致泳鏡進水,然后就會更加手忙腳亂、更加害怕。
哎,作為旱鴨子的我,很能體會糯米的心情。如果換成我,她所說的每一個原因都會讓我覺得很害怕??!
聽糯米講完了所有讓她緊張、害怕的原因,我有點兒迫不及待的聽她講第二天實際發(fā)生的事兒了。
糯米說,第二天去掉浮板之后,老師先讓他們練習了劃水動作,然后老師還帶著她游了兩趟,并且她發(fā)現(xiàn)游不好的時候可以扶住水線,就不那么害怕了。
糯米驕傲地說,她當天晚上就完成了老師指定的訓練目標:扔掉手中浮板后,一次游了15米!
聽糯米講述完整個過程,我有些小小的感動。其實在被通知第二天要丟掉手中浮板的那天晚上,糯米也跟我們講述了她的害怕和擔心,我和爸爸也都勸慰了她。然而我很清楚,無論怎么勸解,孩子都不可能放下心中的恐懼——除非真的經(jīng)歷過、并戰(zhàn)勝了自己。
最近幾次做思維導圖,糯米都命令我不許看,她要自己設(shè)計。說實話,看到這次她完成的稿子,我自愧不如——對于只會“比著葫蘆畫瓢”的我而言,無論如何也做不出這樣原創(chuàng)的、形象生動的圖來。
在這幅思維導圖中,糯米為每一個因素配了生動的插圖,看到她筆下的“浮不上來”和“嗆水”,真讓我忍俊不禁。她用標尺來表達自己的身高與水深,表達游泳的目標,準確而又直觀呢。
除此之外,糯米將思維導圖中的箭頭涂成“淺黃-紅色-藍色”的漸變色,代表她逐漸緊張又慢慢放松下來的情緒,好形象。
在丟掉手中浮板之后的兩天里,糯米將背板從大浮板換成了小浮板,然后徹底取掉了所有浮板,在她開始學習游泳的第9天,真正會游泳了。
體育一直是糯米的弱項,她覺得和同學們相比,自己即跑不快也沒有力量。二年級的期末考試,她唯一沒有得滿分的就是體育。雖然孩子跟我說“這也挺好的”,其實我知道,她心里多少有一點遺憾和介意。
這次學游泳,糯米始終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掌握最快的幾個小朋友之一,游泳的速度也比同齡小朋友快。這使得糯米找到了在體育項目中的自信,尤其到最后幾天,她游泳回來越來越多地和我們分享她的快樂。
我想,這份快樂當中,也有對戰(zhàn)勝恐懼、緊張的小小驕傲吧!
做完這次的思維導圖之后,我有些慶幸,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一個額外的“任務”,很可能我會錯過幫助孩子回顧戰(zhàn)勝緊張與害怕的機會。
借助思維導圖,糯米再次重溫了戰(zhàn)勝恐懼和緊張的過程,相信這能夠幫助她在今后的生活中獲得更多戰(zhàn)勝困難和恐懼的力量。
雖然下次碰到類似的新任務、新挑戰(zhàn),她還會害怕、還會緊張,不過有了成功戰(zhàn)勝恐懼的經(jīng)驗,相信小糯米一定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