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呀,歡迎來到揚才君的語文課。今天我們終于要聊到大多數考生(至少我的學生是這樣的)最頭疼的一道題目——古詩詞鑒賞。
古詩詞鑒賞雖然只有9分,但是難度大,很多學生往往第一關就game over了:根本就讀不懂,就算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怎么意思就全亂了,簡直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那可是9分啊!要了老命了。
那我們就要分析了,怎么每個字都認得,為什么連在一起就讀不懂了。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古詩詞有些字是文言用法,壓根兒就不是現在的意思,比如,“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的“路”,很多學生如果缺乏一定的文言知識,是很容易望文生義的,把這個“路”當成某條大馬路,那就大錯特錯了。這里的“路”可是宋朝時的行政區(qū)劃呀!你看,所以要學好古詩,必須要有一定的文言功底,否則,難。如果要提高文言文的,可以找我之前的兩個寶藏資料來讀,這里就不贅述了。
2、詩歌是一個符號系統,其中很多詩歌一定會有的一套符號,就是“意象”。為什么詩人那么喜歡用“意象”?有話直接說不就行了嗎?哎,有話直接說,就少了詩意了嘛。大家讀過錢鐘書先生的《談中國詩》,就應該知道中國詩是很注重“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無窮”怎么來?意象就是個很重要的途徑。比如“冰雪”,懂語文的同學就一定明白,“冰雪”可不只是冰天雪地哦,還有一層深意在里面的。具體深意是什么,您把我后面提供的材料下載下來,就都懂了。
3、詩歌難讀,第三個攔路虎就是,典故!很多時候詩歌字面意思基本上沒問題了,但是詩人用的典故讀不懂,也會導致理解出現偏差的。有些很陌生的典故,出題老師會發(fā)善心,給個注釋,有些常見的典故,他可就沒那么善良了。得,純靠自己積累。畢竟,語文可是一門積累大于技巧的學科。具體哪些典故需要重點掌握,我也有資料。
好了,介紹了那么多,廬山真面目是:材料一,詩歌常見的100個意象,每個意象的表面義,深層義,都有了,就看你記不記了;材料二,詩歌常用的典故148個,既可以當故事讀,而且還可以為以后讀懂詩人的心思做準備,干嘛不讀呢?
下載方式:關注公眾號【揚才君的語文課】,后臺回復“詩歌”,就可以下載啦。
資源來自網絡,本號僅做交流分享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哦。致謝致謝!
最后,如果覺得資料有用,千萬不要忘了點贊、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小伙伴。獨行者速,眾行者遠。我們一起加油!
祝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