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有一段時間,我很焦慮,過得不好。但是后來,我想明白了,焦慮很正常,焦慮是我對孩子現(xiàn)狀的心理投射,我內(nèi)心的不安是在提醒我改變,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我不能無休止地沉浸在信號本身,那對解決問題無益。在看了很多育兒文章、有幸認識了一些優(yōu)秀的媽媽和孩子后,我思考了很多,慢慢地就和自己和解了,是的,與自己和解。雖然是瞬間的心思明朗,但是整個去焦慮的過程,并不是瞬間的,相反,很慢,我抽絲剝繭,將那些困心底的迷茫和困惑逐一撥劃清楚,將那些不甘心吞下去,再碾成坦然,從行動上去實踐,一點點的,看著孩子進步,從心里慢慢地滋生出希望。
產(chǎn)生焦慮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評估要求過高,超過孩子自身能力,但孩子的行為和未來是不可控的,于是家長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另一方面來自于比較,尤其是和能力強的孩子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簡單的橫向比,真的科學合理嗎?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往往凝聚了一個負責任、懂愛的家庭的心血。遇到優(yōu)秀的孩子,家長應該拿自己和家長去比,你有人家的付出多嗎?你的教育方法有人家的用心,有人家有效嗎?……當意識到家長自己需要去進步的時候,事情突然簡單了,因為你只需要控制自己,要求自己。
當眼光放得更長遠,也許會發(fā)現(xiàn)今天的自己是杞人憂天。未來是什么樣的,沒人知道,雖然大概率未來的核心知識壁壘更高,但是你怎么能憑受限于所處時代和自身見識的圍囿產(chǎn)生的眼界去否定一個孩子的未來潛力?千萬不要去設限,設限本身就是否定。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個沒有天花板的未來,前提是他自己相信能夠做到,如果童年時期,媽媽否定你,孩子如何自己相信。
讓眼光再拉近現(xiàn)實,當你用焦慮的眼光去注視孩子,就是在啟動一個輪回,你希望孩子遇到困難也去焦慮嗎,為什么不能以身作則地讓他看到家長在想辦法和他一起進步?如何激發(fā)他的內(nèi)在動力,有沒有和他體會過兩個人一起合作,想辦法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嗎?有沒有試過給他鋪一條很長的路,然后一步步地完成,再試著回頭看那些小挫折,有過的動搖和懷疑?有沒有放手讓他去試錯,給他信任和自由培養(yǎng)他的自尊心?
學校里的學習經(jīng)歷只是人生一小段,學習,不光是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學習與人相處,學習堅韌、學習不放棄,也學習放棄,當然,還有學會遇到挫折和焦慮相處。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好的示范。
學習僅僅是一方面,當一群雙一流、常青藤的畢業(yè)生匯集在一家優(yōu)秀的公司,需要一些除了智商高以外的能力讓人脫穎而出。當家長的目光不再僅僅地聚集在學習上,能夠給孩子的教育賦予更多的內(nèi)涵。記得我的偶像說過,她的父親對她的要求從來不是考上名校,賺很多錢,有個好工作之類,他對女兒的要求是,在任何一個環(huán)境,她不但要能活,還要活得好。她活得很精彩,像太陽一樣矚目。當我也試著在心里給孩子一個很高很高,看起來無法超越的目標,慮竟然煙消云散。
2017年下半年,我有種上路的感覺,明白了事情怎么運轉(zhuǎn),明白了各種關(guān)系,樹立了一個很長遠的目標,一切都慢慢地進入正軌,感謝那些幫助我的人,那些傾聽過我煩惱的人,有時候,焦慮的癥狀就是不停地講啊講啊,但是如果有個人不評價你,只點頭說:好的,是的。心理真的輕松多了,過了幾天,你當時偏激的想法可能自己就改變了。所以,焦慮的時候,有人在身邊傾聽多么的幸福。
2018年,希望我能有一點點進步,不但學會和焦慮和平共處,還能多點“公德”,不再傳播自己的焦慮情緒,對朋友和親人應該給予更多陽光和正能量,如果有需要,我只想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