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到19日期末考試,考完周日就分班。
20日到23日是民樂團集訓,小米23日有三首曲子要演出。忙得不亦樂乎。
這個周末的時間主要給了數(shù)學的三角函數(shù),娃沒有按照我說的整理二級公式,而是按照題目思路進行了分類整理,他說整理完以后拿去給數(shù)學老師看,老師說看不懂????????
不管怎樣,他自己拿著自己推導的流程做錯題做得很愉快。希望期末可以上120??????
歷史找老師梳理了解題思路和做題流程,不過時間有點急,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吸收得了。目標是上90。
英語的復(fù)習重點放在課內(nèi),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能上120。
考完試英語從20號開始每天刷語法,另外準備了一套數(shù)學題,打算把上學期的內(nèi)容再系統(tǒng)的刷一遍,找漏洞。
周末帶小米參加了一次琴簫雅集,一大群玩樂器的人一起吃烤全羊,酒足飯飽以后各人摸出自己的樂器開始三三兩兩的合奏或者在角落里摸索獨奏。
小米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活動,他一邊覺得很新奇,一邊問我這種集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會有人要參加這種集會。
所以這周討論的是信息處理和統(tǒng)計學存在的意義。
我們的教育走到今天,社會上經(jīng)常說的邏輯力,領(lǐng)導力,溝通力等所謂綜合能力的鍋其實都挺冤枉的,但是,有一種能力的缺失卻是一點都不冤的。
那就是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
從教育的家庭軍備競賽開始,孩子們所要做的就是將老師或者父母端到面前的知識點以最快的速度裝進自己的腦子里。
這里面越適應(yīng)的孩子與知識的距離就會越短。
這個造成的問題就是孩子們習慣了端到面前的都是密集的干貨,他們吸收信息的能力被訓練得越來越快,但是篩選信息的能力卻從來沒有被提及。
這個其實不是真實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有大量的龐雜的無效干擾信息,如果不加辨別全盤吸收,將會陷入極其可怕的迷茫之中。
特別是在智能化的今天,人類的行為史無前例地被全方位的記錄并畫像,大量的意想不到的細節(jié)會被統(tǒng)計出來,那么,如何能在復(fù)雜的數(shù)據(jù)里篩選出有效信息的能力將會比吸收信息的能力更重要。
說回到雅集
這一類的雅集存在的原因是因為人需要弱連接,不同頻的弱連接可以讓人在自己的認知范圍之外聽見不一樣的聲音。所以參加這類活動為的是認識不同的人,聽見不同的聲音。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是聽不見認知以外的聲音的,所以要養(yǎng)成在大腦里留一間房間,存放不同的聲音的習慣,在不同的聲音里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觀點和數(shù)據(jù)
這就是大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學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