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不懂,為什么孩子們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嚎啕大哭,我們束手無措,心煩意亂,甚至覺得顏面大丟。
為了盡快止住孩子的哭,哄騙、打罵、懲罰各種措施輪番上陣,然而孩子哭真的只是耍賴、任性這么簡單嗎?
文/一木釘
朋友聚會,飯桌上,一個五歲多的小女孩臉憋得通紅,強忍著眼淚,不停哽咽著。
原因是跟小朋友玩鬧時哭了,而女孩的媽媽礙于面子不停訓(xùn)斥女孩“不許哭!”“快吃飯!”平日里就很聽話的女孩一下子不敢出聲了,但是委屈還在,不停哽咽抽泣著,拿著勺子扒著碗里的飯網(wǎng)嘴里填,看起來難受極了。
我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面對眾多朋友同事,孩子的哭讓她覺得很沒面子,她也許還會擔心別人以為她教女無方,于是這個時候迅速止哭,挽回面子變得比什么都重要起來,而呵斥是最見效的方法。
我們常常不懂,為什么孩子們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嚎啕大哭,這種“不明所以”常常讓我們覺得束手無措,心生厭煩,甚至覺得顏面大丟。
我見過的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受不了孩子的哭泣,打罵訓(xùn)斥懲罰的都有,必須除去悲傷情緒而后快。因為這些人從心底里就厭惡“悲傷”這種情緒,認為那是軟弱的象征。
可是,硬生生地制止孩子哭泣,并不是教會一個孩子要堅強懂事的途徑。
相反,孩子的情緒無處發(fā)泄,只能憋在心里,極有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創(chuàng)傷,并傷害親子關(guān)系。
兒童的哭泣是最應(yīng)該被親近的人所接納的,這對于構(gòu)建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遇到挫折和傷害時,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懂得那么多的紓解情緒的方式,他們通常的做法就只有哭而已。
哭泣能修復(fù)情緒,對身心健康都有益。并且,孩子哭的時候正是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最好時機。學(xué)會應(yīng)對孩子的哭泣,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清醒的覺察,看到孩子哭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想法背后真正的意念是什么?是為了成全自己,還是為了成全孩子?
如果真的愛孩子,我們需要反思自己,深度反思。因為,教育中有一種障眼法就是,當我們以為是為了孩子而執(zhí)意要他如何如何時,其實背后都是為了我們自己。所以要清除自己的虛榮心和自卑感,父母不為面子而活,就不會把孩子搞得太累。(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
下面是我在這幾年的帶娃生涯中總結(jié)出來的幾條建議,希望能幫到大家。
1、擺正心態(tài),允許孩子哭。
很多時候,我們對于“孩子哭”這件事是有誤解的,看到孩子大哭不止,我們心煩意亂,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甚至會覺得孩子任性妄為,挑戰(zhàn)權(quán)威。
這樣的念頭激發(fā)著我們?nèi)ァ拔淞︽?zhèn)壓”。一番訓(xùn)斥或者幾巴掌下去后,孩子也許止住了哭聲,但是他心里卻筑起了一道高墻。
換位思考一下,當你傷心哭泣的時候是希望愛人擁你入懷?還是希望被大聲呵斥制止呢?
哭和笑都是釋放壓力的自然而健康的過程。如果你不懂孩子的心,就先允許他哭一會吧,哭泣是孩子實現(xiàn)自愈的一種方式。
2、傾聽孩子哭泣的原因。
當孩子哭泣,請不要說教,蹲下來,牽著孩子的手,注視著他,或者擁抱他輕輕拍拍后背,待孩子平靜,問問孩子為什么會哭。
也可以這么說:“你剛才是不是特別害怕?”“沒讓你看電視,你很失望對嗎?”當你猜中孩子的心思,他會委屈又堅定地“嗯”出一聲。
作為家長,要學(xué)會觀察孩子,體察孩子的心情,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多問幾個為什么,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讓你盡快知曉真相,更加了解孩子。
3、共情孩子的情緒。
當我們知道了孩子的感受之后,不要否定他,也不要說教。不要嘗試在這個時候去教育孩子,告訴她哭是不對的,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溝通夭折。
試著去理解孩子:“你剛才一定是難過極了,媽媽知道?!薄皩殞毢ε铝耸菃??來,媽媽抱抱,陪著你?!?/p>
當我們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問題,我們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也只有當你深深理解了孩子,他才會對你敞開心扉。
3、教會孩子表達情緒。
學(xué)會準確的表達自己,才能讓對方了解你的想法,才能跟外界進行良好的溝通。有助于建立健康友善的關(guān)系,也有助于解決問題。
當孩子狀態(tài)恢復(fù),要教會孩子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我感到……我希望……”。
尊重孩子,不要妄想去改變他,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能做的就是溫暖接納,在孩子脆弱的時候給予他支持,在他傷心的時候給他擁抱。以孩子的視角去理解包容他,給他自主成長的力量。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親子專欄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