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上國際學校,中文不重要,英語才是王道?!薄狤xcuse me?你小看了英語,更小看了中文

2017
2014
2020-5-11 22:54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昨天,我所在的一個國際學校的群里,有位家長發(fā)了個關(guān)于中文學習的內(nèi)容,另一位家長回復說:“既然走國際路線,語文就當個賞析吧,實在不需要大費周章。還是好好學英語才是王道?!?/span>

而在不久前,我還聽說過這樣的言論:中國越來越強,學英語沒啥用,以后全世界都會說中文。

我也聽到過有家長抱怨:為什么中國人就必須學習兩種語言,要是像印度一樣,直接把英文當官方語言,孩子們就可以輕松一些了,中國與國際接軌就更加容易了,你看現(xiàn)在跨國公司的CEO,印度人比中國人多得多。

其實看到這位媽媽的言論,我第一反應(yīng)想到的是自己少年時期最愛看的一本書《居里夫人傳》。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她的童年波蘭由沙皇俄國統(tǒng)治,官方語言是俄語,學校禁止學習波蘭語,但是居里夫人和她的同學們會秘密地聚在一起,學習祖國的語言,在她的人生中,她始終認為:“波蘭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即便是一個被侵略被占領(lǐng)的國家,它的人民仍然沒有忘記自己是誰,他們的心中始終記得,只要祖國的語言還在,那么即使這個國家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是它的文明就沒有消失。 

我無意于辯論哪種語言的唯一必要性。于我而言,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最主流的語言,學好是不言而喻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我們的下一代會面臨比我們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學習英文并且學好英文,是他們未來選擇的工具和底氣。但是學習外語的意義絕不止這些!這是你看世界的窗口,也只有見天,見眾生,才能更好的見自己。而我們的母語中文,也絕不是一個用來“賞析”的工具,這更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文化根基和民族認同。 

這幾年,我一直致力于幫助家長們做好高質(zhì)量的家庭英語啟蒙。但是熟悉我的媽媽都知道,我所有的英文課,經(jīng)常會糅合中文傳統(tǒng)和歷史一起講。無他,因為語言的根源是相同的,是思維和人類最本真的表達。

我們要出的第一本書,是給低齡孩子們的古詩詞小說繪本。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講述詩人和詩詞。因為我希望孩子們能夠真正愛上中國的文字和文化,盡量去感同身受的體會詩人們的生活,這樣,即使小小的他們,也能和那些偉大的靈魂相遇。

策劃中的古詩詞繪本之《鳥鳴澗》插圖

而作為一名普通中國人,我真正想說的是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边@不但是因為對祖國的愛,同時也是因為中文背后的意義:當今世界上的主要語言都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表音文字,而漢字作為世界上碩果僅存的能夠代表古代高度發(fā)達文明的象形書面文字,既是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也是浩瀚人類歷史長河遺留下來的瑰寶。

要如何來形容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的不同呢?記得有一句話形容地非常恰當:“當我看到‘玫瑰’兩個字,我仿佛就看到了玫瑰花那華貴優(yōu)雅的形態(tài),而當我聽到‘rose’,我仿佛能聞到玫瑰那迷人的芬芳?!敝形淖屓酥庇^地看見,英文讓人抽象地感受。我們不必評判兩種語言孰優(yōu)孰劣,只需要知道的是:二者同樣重要,并且無法取代對方的位置。

因為語言的奇妙之處在于,當你把它換成另一種語言時,再精準的翻譯,也無法達到原文的優(yōu)美和高度了。

就像我們曾經(jīng)推薦過的《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中,杜甫的詩被漢學家翻譯成了優(yōu)美的英文短文,由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甘道夫”——英國國寶級的演員伊恩·麥克萊恩爵士(Ian McKellen)用莎士比亞式的戲劇腔和渾厚優(yōu)雅的英式發(fā)音演繹出來,讓人感動萬分。但是,再精準的翻譯也無法帶來唐詩的韻律給人帶來的聽覺享受,而更加遺憾的是,杜甫恰恰是以精妙絕倫的律詩而聞名于當時的,那些被傳唱至今的經(jīng)典律詩,只有原本的樣貌才能體現(xiàn)到極致。

當我在誦讀詩歌時,我心中翻涌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同時又慶幸,因為熱愛中文和詩詞,我不但能讀懂、還能領(lǐng)會到詩中意境。而如果我不會中文,無法領(lǐng)略這樣唯美的詩句,是一種怎么樣的遺憾!

人類語言的精髓,不僅是簡單地表達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更是對環(huán)境,文化,生活的理解。語言本身就是思維的本身,而建立在語言上的溝通力,就是你的基礎(chǔ)能力,學習型心態(tài),加成長型思維,以及行動力。

可以說,你的語言,就代表了你這個人,代表了你受過的教育,你的思想,你的三觀。語言即靈魂。 

曾經(jīng)參加過公司的一次英文培訓,培訓師是公司一位美國老板,那位金發(fā)碧眼的老外一張口,中文說的也是相當?shù)氐?,他在學習語言方面特別有經(jīng)驗。

整場培訓下來,他幾乎沒怎么講語法和詞匯這些知識點,而是一直在強調(diào)溝通的有效性,他說:

“如果你覺得和老外溝通有問題,不一定是你的英文有問題,更大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有問題;如果你覺得寫的郵件總是表達不好,不一定是英文書寫有問題,更可能是邏輯思維有問題……所以即使換成中文溝通,同樣會存在一樣的問題?!?/p>

對于這點我非常贊同,不管是學習和使用哪一種語言,都是在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學習一種語言已經(jīng)非常困難,再學一種豈不是負擔更重?其實,當你的學習方法對了之后,哪怕是像歐洲許多國家的孩子一樣,同時學習五門語言,它們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絕對不會產(chǎn)生混淆,也絕對不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反而會成為一種習慣和樂趣。

而如何才能學好中文呢?其實和英文以及其它一切語言一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是最關(guān)鍵的。

關(guān)于閱讀,我并不贊成學校安排的閱讀任務(wù)和閱讀比賽,閱讀不應(yīng)該是任務(wù),閱讀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文字是多么神奇的工具,那些優(yōu)美的描述、緊張的情節(jié)、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卷般展開的風景、如歌如泣的訴說、娓娓道來的感悟、痛徹心扉的吶喊,無一不深深地打動著我。

小學時,我最愛的書是《紅樓夢》和《三國演義》,為了看書我成天和父母打游擊戰(zhàn)。父母怕我看小說耽誤學習,又怕我把眼睛看壞,于是把書藏起來,我再翻遍家里的所有角落去找到它們,曾經(jīng)最絕的一次是他們把《紅樓夢》包在塑料袋藏在了馬桶的水箱里……最后還真被我找出來了……這個段子至今是我們家的經(jīng)典笑料。

任何邊角零碎的時間,我都用來看書,直至被父母勒令必須早睡不準看書!我去小攤上買了個手電筒,每天晚上躲在被窩里繼續(xù)看。

初中時,我在表姐家第一次拿到了《基督山伯爵》,整整一個白天都窩在沙發(fā)的一角,任憑表哥表姐們在邊上玩鬧,我的眼睛都無法從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上挪開,那個晚上大家都睡了,我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繼續(xù)看。

閱讀給了我一個現(xiàn)實無法給予的世界,一個廣大無垠,任憑我自在飛翔的世界。至于我到底看過多少本書,誰會去數(shù)這個呢?難道我在簡歷上列出500本書單,就能說明我的知識量?看過就等于看懂嗎?看過就等于學會嗎?不要忘記了,只有當你享受閱讀時,你才在真正地閱讀。

而你學習的文字,無論母語還是外語,都是閱讀的基礎(chǔ)和橋梁。而在你越來越深刻的掌握了這些語言后,才能更好的去探究這個世界。

所以,回到開始說的那位媽媽的言論。不客氣的說,她是小看了語言的價值。并不是因為要走國際路線,才要學好英語,也更不應(yīng)該是想走國際路線,就把中文當做“不必大費周章的賞析”。

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孩子走什么路線,學任何語言,母語都是深度思維的基礎(chǔ)。而無論何種語言,也都是每個人的思維載體。而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他的格局,更或者是,人生的幸福感。


回應(yīng)2 舉報
贊9
收藏9
5年前
贊同語言學習不應(yīng)該建立在完全的實用主義之上
5年前
AprilAugust 贊同語言學習不應(yīng)該建立在完全的實用主義之上
PS:這本紅樓夢的版本和我小時候看的一模一樣 好親切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無敵大薇薇
無敵大薇薇
20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