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應該怎么改革,談談我對學校的真實看法

2020-10-29 12:44 原創(chuàng) · 圖片3

最近教育部發(fā)文有點多。

體育、音樂、美術(shù)都要開始納入正式的考試標準。

我想起了在何帆教授的《變量2》中看到的這句話:在未來的20年,中國將會爆發(fā)一場教育變革。

我覺得也許這場變革已經(jīng)在悄悄地發(fā)生,只不過在等待一個契機,等待一個關(guān)鍵的技術(shù)實現(xiàn),或者是理念改革。

所以在此,我記錄下個人的想法,也許是胡思亂想,但我謹遵從我的內(nèi)心,我的見識,我的態(tài)度,我的原則。

僅僅是在小學層面的思考。

拋塊磚,希望引來玉。

學校不應該僅僅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它應該整合自己的力量,去做任何一位家長都做不到的事情。

學校不應該僅僅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它應該整合自己的力量,去做任何一位家長都做不到的事情。

提供更加系統(tǒng)的課程。

零散的課程需要整合,以更全面更基礎(chǔ)的知識作為通識的課程,比如以大歷史、大科學作為主課,語文、數(shù)學大可在其中發(fā)揮極大的作用。

大歷史課,打個比方,天和地這兩個字,在語文課上,也許是兩分鐘可以帶過去的事情,但如果你從盤古講起,從世界上第一個人,生于這一片混沌之中,睜開眼睛,如何看待這片混沌講起,天和地就是分量格外重的字,盤古選擇了一斧子劈開這片混沌,這意味著的,其實是人對世界的一次認知,一次分類,一次對抗,也是人的一次成長,一次勝利。

你給孩子講一首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太多孩子記住了這首詩,卻不明白這個時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詩人的這種沉重來自哪里,一個人,在歷史之中,是一株小草而已,這樣的記錄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是一次兩次,一整段的歷史,它可以抽取出一個場景來表現(xiàn),但前因后果,復雜的社會更替,孩子能理解嗎?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shù)晶瑩璀璨的文學作品,要歸根要結(jié)底,文學是在人的見識上生出的一對翅膀,想要抓住這雙翅膀飛翔,得先看到來處。

大科學課,1能代表什么,為什么1+1=2,這些都是可以去放進更廣闊的范圍里的事情,孩子們自己用眼睛去觀察,動手去測量,動腦去思考大自然中、生活中、實驗中的日常和神奇,這是學習任何事物的出發(fā)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未知,而不應該在已知里打轉(zhuǎn)。

當然,作為一名哲學碩士,我極其認可思維的重要性,雖然“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雖然“人就是一株最脆弱的蘆葦”,但正是因為思考,人類才成為了人類,上天入地,認知自我,挑戰(zhàn)自我,這些所有的可能性的前提,是思考。我希望學校能從小提供思維課,不僅僅是說數(shù)學思維,而是學會思維的思維。對自我的認知,對社會的認知,對自然的認知,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三大星系,而對思維的認知,學會思考,這是我們站立于世界上,成為我們自身的支柱點。

我也強烈地認為,學校應該提供合作課。如果說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閱讀,請專業(yè)的老師來講解而做到的話,那合作就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合作需要搭檔,甚至應該是不同的搭檔,在學會合作的同時,孩子們學會了欣賞他人,自然也能學會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自己的不可代替。

閱讀課也是非常重要,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學會如何閱讀,找到自己的閱讀方向,其實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可以做得更加專業(yè)的事情。

增加更具體的技能課。

除了傳統(tǒng)的音樂、美術(shù)和體育,其實還有很多技能課是可以為孩子們提供的。

低年級,在不會寫字的時候,可以開始學習表達課,表達課的開始,也許就能從學習拼音開始,學會更清朗大方的普通話,更自信的表達自己,(這里要吐槽的是,拼音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幫我們識字,而是幫我們更好地用聲音表達)等到孩子興趣點呈現(xiàn)出來,熱愛寫作來表達的,可以去選擇寫作課,熱愛口頭表達的,可以選擇口才課,當然,還不僅是這些,制作課是很好的,語言課也是很好的。

孩子從小就摸索自己的興趣,為自己的興趣投入時間,一點一點的積累,假以時日,就能綻放出自己的光華。

提供更豐富的測試/考試。

其實這些年,高考一直在做進一步的改革,這方面我不夠了解,沒有發(fā)言的權(quán)力。

而在小學的層面上,學校的考試,或者說測試,應該是可以更加豐富的。

不同孩子是否需要在同一個起點起跑,用同樣的時間同一個動作跑到某一個點?我并不認同。

設置一個大的進度條,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程度去學習,可以慢學,可以多學,重點是在其中,得到他們應該有的學習自信心,和知識或思維上的收獲。

孩子的表現(xiàn)形式也有著千差萬別,即便是同一個畫面,不同的孩子看到的,就是不一樣的內(nèi)容,最后他們想要表達的,也應該是不一樣的形式,和不一樣的結(jié)果。

豐富作業(yè)的層次。

同樣,孩子的作業(yè)也可能會有新的形式出現(xiàn)。

即便是同樣的內(nèi)容,一定要大家做同一份作業(yè)嗎?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當然,不僅僅是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在我看的一本《人大附小的可愛作業(yè)》里,我就看到了以后的可能性。

同樣是談論community的話題,老師給了ABC三種作業(yè):

A.面對基礎(chǔ)弱的孩子,讓學生梳理本話題的相關(guān)詞匯,并抄寫介紹社區(qū)的片段(見圖1)。

B.考慮到有的孩子空間智能比較強,可以根據(jù)自己居住的社區(qū),畫出平面圖,并做相關(guān)介紹(見圖2)。

C.考慮到有的孩子空間智能、邏輯思維智能比較強,可以設計理想的社區(qū),標注名稱,并做相關(guān)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能力(見圖3)。
 

作業(yè)的層次,體現(xiàn)出來的,是老師思考的層次。
 

孩子可以畫畫,可以作詩,可以做實驗,可以練字,最后出來的作業(yè),并不是為了和誰進行比較,而是為了讓自己有所理解,有所成長。

當然,學校還可以做很多家長做不到的事情。

建立學生的個人檔案

從中得出學生的成長指數(shù),興趣點,而不是僅僅將學生當作是被比較的一個人,孩子可以進行比較,一個是在群體里的自然的比較,一個是個人成長的比較。很明顯,后者尤為重要。

提供學習規(guī)劃咨詢

作為學校,有著專業(yè)的老師,其實還可以做一件事情,向家長提供咨詢,以提供專業(yè)的學習意見。

如果學校能培養(yǎng)起專業(yè)的教育人才,向家長提供咨詢,并和家長一起為孩子設計量身定做的學習規(guī)劃、成長規(guī)劃,這一定是既能幫助到家長,又對老師有益處的事情,畢竟,在家庭之外的專業(yè)眼光,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極其重要,也是非常需要的。

鑒于以上都是我個人的思考,其中有許多不成熟甚至是胡思亂想的地方,但我相信,一個人兩個人,加上無數(shù)個愿意去思考,愿意去行動的人,一定能做出一些什么,小的行為集腋成裘,一定能更加幫助到孩子們。

最后的結(jié)果,我期待的是,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進一步地找到自己的方向,一方面可以讓家長們放下焦慮,得到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則是老師們獲得跨領(lǐng)域的學習,成為更加專業(yè)的人才,當然,學校也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根本意義上的學校。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哪天實現(xiàn)了呢!

如果有一天,真有這樣的學校,我愿意送娃去上,你呢?

六媽:哲學碩士,透過現(xiàn)象看教育本質(zhì),注重思維模型培養(yǎng),堅持化繁為簡的育兒之道。


回應10 舉報
贊9
收藏11
5年前
理想中的學校
5年前
謝謝分享學習經(jīng)驗!
5年前
散步的小蝸牛呀 理想中的學校
1
5年前
看了一下,我娃成年之前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然后默默扭頭回去雞娃應試能力了??
Pe
5年前
不是執(zhí)政當權(quán)的,寫這些虛頭巴腦的自欺欺人,浪費時間
5年前
Pe 不是執(zhí)政當權(quán)的,寫這些虛頭巴腦的自欺欺人,浪費時間
你覺得自欺欺人就自欺欺人吧,可能很多父母至少會在家庭教育里采取行動,漸漸地就能影響學校教育,當然,也有可能還是我自欺欺人??
5年前
Le Havre 看了一下,我娃成年之前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然后默默扭頭回去雞娃應試能力了??
很希望能早日實現(xiàn),不希望孩子在她寶貴童年時間沒有接收好的教育,哎
5年前
散步的小蝸牛呀 理想中的學校
對我來說也很理想
5年前
夏林Shining 很希望能早日實現(xiàn),不希望孩子在她寶貴童年時間沒有接收好的教育,哎
學校不夠家長來湊,總有辦法的??!
5年前
總結(jié)的非常好,點贊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夏林Shining
夏林Shining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