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三個原新東方國外部教師-毛兒媽(7歲寶媽),睿媽(5歲寶媽),象媽(5歲寶媽)分享育娃經(jīng)驗的花友號。加入我們,一起開啟陪娃成長的快樂之旅吧~
我是象媽。家有5歲象仔一枚。小象和我性格很像,比較喜歡宅在家里。我們倆日常除了工作上課學(xué)習(xí),得空了就沿河遛彎,種花種草,養(yǎng)動物。
恰巧在今年3月的時候,小象從毛媽的課堂上領(lǐng)回來一包種子,和一小杯營養(yǎng)土。回到家便歡天喜地要種上,還很認真地說:“這是老師布置的特殊作業(yè)。”
種植前的知識小科普
??準(zhǔn)備好最基本的種子土壤后,還要確保其生長的3要素:water(水),sunlight(陽光),air(空氣)。因為葉子要靠這些去創(chuàng)造食物。
這個知識點在課本和讀本上來來回回看過好多次,理論結(jié)合實踐,我們制定出了種植細節(jié):
water(水):我交待他每天澆一次水。水量的話,不要溢出杯子就好,對于孩子比較好參考。
sunlight(陽光):我讓他找家里哪個地方陽光比較充足,他四處瞅了瞅,鎖定了向陽的飄窗。air(空氣):這個最好滿足,因為飄窗窗戶經(jīng)常打開通風(fēng),一舉兩得。
之前有過失敗的種植經(jīng)歷,這次小象格外重視,每天都要去照看澆水。
期待了好久,一株嫩芽破土而出。
大概一個多月的時候,一次性紙杯已經(jīng)不能滿足這棵植物的生長了,我們找了個大的塑料餐碗,在碗底下扎了幾個孔,便于排水通風(fēng)。
小象問我為什么要在塑料碗下面扎孔?
我給他解釋說:如果花盆下面沒有孔,澆過水以后,植物的根就會缺氧不能呼吸,容易爛掉,那樣植物就養(yǎng)不活了。
小象聽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思。
我反思自己小時候哪里想過這個問題。初次見花盆,底下就是有洞的!
這樣一來,我竟錯失了 “好奇,提問,被解答,獲得知識”的樂趣。
給植物換新家咯!
換盆的時候,小象試圖想要直接拔掉整個植株。
我提醒他千萬不能連根拔起,容易傷害到根部。我們要想辦法把植物連同土壤完整地剝離紙杯。
我問他:“怎么辦?”
他想了會兒說:“紙杯不是可以撕開嗎?”
“我們拿剪刀剪開紙杯可以嗎?”
就這樣,他成功將植物和土壤完整得剝離紙杯。
擺到新花盆的正中央,在周圍撒上更多的土壤,輕輕拍拍,澆水,完成!
綻放與新生
2個月零5天,我們迎來了,第一朵花的綻放。我和小象都興奮極了。
在我們興奮之余,發(fā)現(xiàn)這顆格?;ǖ呐赃吤俺隽艘恢攴??
這時的格桑花七七八八開了花。漸漸枝葉開始衰敗。我看著旁邊的番茄長勢旺盛,便提醒小象,我們需要把衰敗的格?;舻袅?,因為會和番茄爭奪養(yǎng)分。
之后又是漫長的3個月,番茄小小的植株上開滿了小黃花。因為疫情,小象在老家,我們隔著屏幕分享這份喜悅。
百科達人毛媽也在線指導(dǎo)人工授粉的等等事宜,現(xiàn)在想想也是很搞笑。
整整的一個月后,在沒有任何干涉的情況下,番茄結(jié)出了將近10個果實,剛開始像圓米粒那么大。
然后“米?!遍L成了“綠酸棗”,我們期待著它們能變成“紅瑪瑙”。
然而果實成熟后,并沒有我們期待的“紅瑪瑙” ,而是令人意外的“黃琥珀” ,果子小小的,摘下來,洗干凈,全家人分享,嘴巴里甜絲絲,心里美滋滋。
正當(dāng)我們覺得要和這棵植物說再見的時候,不留意間它竟開出了新的花朵,結(jié)出了新的果實。我們倆驚嘆這樣弱小的植物,其生命力之旺盛。
歷時9個多月,我們終于完成了這項作業(yè)。
作為媽媽來講,孩子完成作業(yè)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高質(zhì)量的親子互動。
而我作為老師的角色來講,拋開什么責(zé)任心,愛心培養(yǎng)先不說,親身體驗的意義要大于讀5遍10遍的植物生命周期圖或科普文字,孩子對自然生命的感受會來得更真實。
對于小象同學(xu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動手和思考,都能激發(fā)他的好奇之心。從而啟發(fā)他去理解生命,認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