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廚藝: 蔬·果·香料·谷物49人有 · 評價1(美) 哈洛德·馬基 著;蔡承志 譯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 2013-08
我總覺得蔬菜、水果、香料與谷物都是富有靈性的食材。通過這本書的介紹,更讓我認識到它們的“靈性”所在——蔬果間的家族關系、復雜風味的來源(化學成分)、產(chǎn)地與習性對采摘后的組織活性與風味的影響、酵素的作用等等。書中的內(nèi)容分門別類,但又充斥著眾多的各種迷人的小細節(jié)。讀過之后的感覺就是:雜七雜八的知識又多了一些??。以下是在閱讀過程中的一些摘要。如能把這些運用到平時的料理當中,應該也會為家庭的餐桌增添一些活力吧。
一、關于蔬果
1.蔬果提供給我們大量維生素,包括幾乎所有的維生素C,大半葉酸,半數(shù)維生素A。這些物質(zhì)對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各具不同影響。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也都是抗氧化物。
2.次要的,非基本的食物成分,對我們的長期健康具有累積性的影響。
3.氧化損傷。細胞的DNA受到氧化損傷,便有可能導致細胞失控增殖,長成腫瘤。血液中運送膽固醇的分子受到氧化損傷,便可能刺激我們的動脈內(nèi)壁,導致心臟病或中風。陽光的高能紫外線會在眼中生成自由基,從而傷害水晶體和視網(wǎng)膜中的蛋白質(zhì),還會引發(fā)白內(nèi)障、黃斑退化病變和失明。
4.我們的身體借助抗氧化分子來擊退這種兇險的后果。我們得不斷補充足夠的抗氧化物,才能保持良好健康的身體。
5.在所有生物中,承受最高氧化壓力的,莫過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片。葉綠素本身就是抗氧化物。此外還有酚類化合物,顏色越深,味道越搶強烈,越可能含有大量酚類抗氧化物。
6.洋蔥可以延緩體內(nèi)骨骼的鈣質(zhì)流失。唯有多樣化飲食,才能提供多重防護。
7.新鮮蔬果汁如果不立刻飲用,最好冷藏或冷凍,不過要先加熱過,以略低于沸點的溫度來殺死微生物,并使酵素失去活性。
8.馬鈴薯經(jīng)光線暴曬可能讓生物堿含量倍增,而光線也會助長形成葉綠素,所以表面泛綠便是生物堿含量超乎尋常的跡象。(不要買這種馬鈴薯,一旦買到削皮要削得很厚,或者干脆扔掉)
9.炸馬鈴薯的含油比例取決于表面積。薯片很薄,幾乎全是表面,平均含油量約35%,炸厚薯條則比較接近10%-15%。
10.不要因為草酸鹽而放棄菠菜(甜菜家族成員),它可以提供豐富的維生素A,同時也是葉酸的寶庫。
11.番茄為什么這么受歡迎?是因為它其中含有豐富的甘味谷氨酸和硫化物,這兩種物質(zhì)一般常見于肉類。所以,番茄很適合用來為肉品增添風味。
12.番茄原產(chǎn)地為溫帶,茄子產(chǎn)自熱帶地區(qū),它們都不適合放入冰箱冷藏。
13.黃瓜和甜瓜、南瓜都屬于葫蘆類食物。黃瓜的糖分含量適中,瓜形越大越甜。
14.四季豆組織活性很高,就算儲存在低溫環(huán)境,甜味也會迅速流失。而且,四季豆出身亞熱帶,不宜低溫存儲。所以,四季豆最好現(xiàn)買現(xiàn)吃,新鮮很重要。
15.李子屬于更年型果實,可于熟成前采收??山邮艿蜏丨h(huán)境儲藏(但不可超過10天)。
16.全世界的葡萄約2/3拿來釀酒,剩下的葡萄,約2/3拿來生食,另外1/3用來制造葡萄干。
17.獼猴桃原產(chǎn)中國,奇異果其實是一個商品名,20世紀70年代新西蘭人首度用這個名稱跨國行銷。
18.桑椹可以用來制作冰沙。
19.很多常見水果都原產(chǎn)中國,再直接或間接的傳到歐美。比如桃子、橙子等。但也發(fā)現(xiàn)不少水果雖原產(chǎn)中國,但都是經(jīng)日本改良才傳到西方。比如柿子、李子、枇杷、梨。
20.書中對柿子的描述好貼切:柿子是香甜不酸的溫和果實,里面有幾枚褐色的種子,種子外包覆著亮橙色果肉。柿子果肉的色澤來自各種胡蘿卜素。柿子的香氣溫和,令人想起冬季的南瓜。
21.如何去除柿子的澀味。幾世紀前,中國人想出一種方法,這或許是環(huán)境調(diào)控儲藏法的第一例。他們把柿子埋藏在泥中數(shù)日,發(fā)現(xiàn)果實在缺氧環(huán)境中會改變新陳代謝,累積出乙醛與細胞中的鞣酸結合,于是鞣酸被消耗掉,澀味也就沒有了?,F(xiàn)代廚師用氣密的薄膜緊裹柿子,也可以達到同樣目的。
22.柿子可以整顆冷凍做成冰沙,也可以制成布丁。
23.甜瓜是黃瓜的近親。切甜瓜前最好用高溫肥皂水徹底清洗表面。
24.西瓜(非洲藤蔓植物的果實)是甜瓜的遠親,它的野生近親味道非??唷0<叭嗽?000年前開始吃西瓜?,F(xiàn)今全世界西瓜產(chǎn)量是其他所有甜瓜總產(chǎn)量的兩倍。
25.芒果樹是開心果、腰果樹的遠親。
26.菠蘿不屬于更年型果實,一旦采收甜度便不再提高,風味也不再改進,只是質(zhì)地會便軟。
27.楊桃含有草酸,特別是未成熟的楊桃,草酸含量更高。
二、關于香料
28.大部分香草最好先用布或紙松散包起來,放入塑料袋,不需要密封,放進冰箱冷藏存放即可。但羅勒和紫蘇來自溫暖地區(qū),最好室溫儲藏,而且要把鮮切莖梗浸泡在水中。
29.辛辣會減弱我們對真正味道和香氣的感受,就連對辛辣的敏感度也會隨之降低,而且會延續(xù)2-4天。所以,經(jīng)常吃辣的人,會比不經(jīng)常吃辣的人更能忍受麻辣料理,部分原因在于此。
30.薄荷家族約有180個品種。羅勒、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紫蘇葉等都是屬于這個大家族。羅勒和九層塔是相近品種。羅勒可能原產(chǎn)非洲,后來在印度培育。羅勒屬約有165個品種,其中有些是可食用的。羅勒在希臘和羅馬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羅勒的風味不只依品種有區(qū)別,生長環(huán)境和采收時期也會產(chǎn)生影響。甜羅勒嫩葉所含芳香化合物的比重是成熟葉片的5倍。較老的葉尖龍蒿味和丁香味較多,幼嫩的葉基則以尤加利香和花香為主。
31.胡蘿卜家族:芹菜、芫荽、茴香、香芹、蒔蘿均屬于胡蘿卜家族。芹菜,常和洋蔥、胡蘿卜一起熬煮或者煎炒,制作出具有香氣廣度的基底,用來調(diào)制醬汁燜煮菜肴。芫荽(香菜)號稱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新鮮香草。加熱后香氣很快流失。蒔蘿外形和茴香類似,西方一般在烹調(diào)魚的時候使用蒔蘿,希臘和亞洲也有人把它當做蔬菜配米飯食用。茴香適合用來調(diào)配肉類和魚類。
32.月桂家族:大多為大型熱帶喬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肉桂。月桂樹的葉片就是香葉,桂冠也是用月桂枝條編制的。天竺桂的樹皮是桂皮。但做桂皮的植物多達十余種,不止天竺桂。
33.魚腥草是黑胡椒的近親。
34.杜松子是刺柏所結球果,但它的香味來自松針的香氣成分。中國人蒸魚的時候底下墊松針(書上這么說,但我從來沒見過??)。
35.辣根是原生于西亞的甘藍類植物(取根部),含有豐富的黑芥酸鉀和揮發(fā)性辛辣化合物。在西餐中,常做肉類和海鮮料理的佐料,常搭配鮮奶油來讓辣根的強烈風味變溫和。山葵原生日本(取莖干),是東亞甘藍家族的近親。山葵與辣根相比,辛辣味相似,但新鮮山葵研磨后,酵素可催化出20種以上揮發(fā)性物質(zhì),氣味有辛辣、洋蔥味、青綠未,甚至還有甜味。
36.辣椒素是一種辛辣味化學物質(zhì),由胎座(結種子的髓質(zhì)組織)表層細胞泌出。(所以我們經(jīng)常覺得去掉辣椒里面的“筋”和種子,可以減輕辣味。)
37.番紅花(鳶尾科植物)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香料(排名前三:番紅花、香莢蘭、小豆蔻)。約7萬朵番紅花才能取出2.25kg花朵柱頭,干燥后為450g番紅花,需要人工200個小時。(這種采收工作目前只能依靠人工)番紅花的鮮艷色彩來自類胡蘿卜素,依干燥重點計算,比例可占10%。含量最高的成分是番紅花素,主體是一顆色素分子,兩端各聯(lián)接一顆糖分子。與色素分子相接的糖可讓脂溶性色素溶于水,因此番紅花很容易用熱水或乳汁萃取,適合作米飯等非脂質(zhì)食物的染色劑。(西班牙海鮮飯)最好放入氣密容器冷凍冰存。
38.丁香香料是用未成熟的丁香花蕾干燥制成。
39.姜黃是熱帶草本植物姜黃的地下莖。黃咖喱粉中25-50%的重量來自姜黃??梢钥寡趸?,具有防腐作用,酸性環(huán)境下呈黃色,堿性環(huán)境下轉(zhuǎn)為橙紅色。
40.香莢蘭(俗稱“香草”),僅次于番紅花的昂貴香料(必須人工授粉,處理莢果)?,F(xiàn)在全世界的香草調(diào)料通常都是模仿香莢蘭香氣的化學制品。真正的香莢蘭是莢果型香料,采自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原生藤本蘭科植物。香莢蘭主要用在甜品上,冰激淋、軟飲、巧克力用的比較多。也會用于龍蝦和豬肉料理,只要添加少許就會具有溫暖、圓融的層次感和持久香氣。香莢蘭豆??梢员砻婀纬龇勰┘尤胧巢?,豆莢中的味道則需要萃取,萃取時需要用含有酒精和油脂的溶劑。這種萃取液在料理時只需在最后的烹調(diào)階段添入即可。
41.制作奶茶,要以熱茶調(diào)入溫牛奶,這樣牛奶的溫度才會逐漸升高,不會凝結。冰紅茶并不是熱茶+冰塊,而是剛開始就以冰水或冷水浸泡茶葉,歷時數(shù)小時。
42.燃木的化學作用:以前只知道果木烤鴨好吃,想象中是依靠在果木打造的壁爐里懸掛鴨子,壁爐內(nèi)部因高溫作用使得木質(zhì)香味融入鴨肉?,F(xiàn)在讀的這本書里講的更為準確:燃燒的高溫能把木頭成分逐一轉(zhuǎn)化成特有化合物。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中的糖分子分解,生成多種分子,它們散發(fā)甜味、果味、花香和面包香。木質(zhì)素的酚環(huán)瓦解,形成揮發(fā)性酚類物質(zhì),散發(fā)香莢蘭和丁香的特殊香氣。讓固體食材與燃木接觸,釋放出煙霧,使揮發(fā)物滲入料理。葡萄酒和烈酒的木桶,需要先把內(nèi)壁碳化,再把酒倒進來。燃煙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時也含有致癌物質(zhì)。
三、關于谷物與堅果
43.溶解蛋白質(zhì)的液體可以是純水、鹽水、微酸水、酒精,分別稱為“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
44.淀粉的糊化與回凝:長粒米中長含有較多的直鏈淀粉分子,它的結構嚴謹有序,不像支鏈淀粉分子那么松散,所以長粒米需要較高溫度和較多的水來烹煮才能軟化(糊化)。在糊化后溫度降低,直鏈淀粉分子更容易回凝。因此長粒米在放冷后變硬的程度更甚于短粒米?;啬矸蹖ι眢w是有益的。它能抵抗消化酵素,減緩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還可以喂食大腸有益菌。
45.堅果和大豆的油脂表面有兩層防護材料:卵磷脂和油體蛋白。這些材料能防止油滴結合。在大小和構造上,種子的油體和動物乳汁的脂肪球十分相像,所以我們吃堅果時,會感受到細致的乳脂口感。
46.芽苗的維生素C含量較高,而且熱量較低,蛋白質(zhì)含量高于多數(shù)蔬菜,B族和鐵質(zhì)含量也高于蔬菜。
47.即食麥片在美國已是過街老鼠,但在中國還以健康食品的形象招搖過市。這種食物只有空洞的熱量,營養(yǎng)成分不足,原因是糖分或甜味劑含量過高,甚至會超過谷物的含量。
48.燕麥的脂肪含量很高,是小麥的2-5倍,但它富含一種很難消化的 β-聚葡萄糖,能降低血膽固醇水平。
49.做豆?jié){的方法:干豆浸泡65℃熱水一小時,迅速加熱到80-100℃,然后研磨。
50.豆腐是凝固的豆?jié){。
51.蕎麥和大黃、酸模是近親,原生于中亞。耐惡劣天氣,成熟期短(2個月)。
52.小米蛋白質(zhì)含量超乎尋常,可達到16-22%,蕎麥的蛋白質(zhì)含量14%。
53.藜麥和甜菜、菠菜同屬莧科植物。
54.蠶豆是歐洲人早年唯一認識的豆子,他們直到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才知道有其他豆子的存在。目前中國是全球蠶豆最大生產(chǎn)國。
55.堅果的含脂量緊排在純脂肪和純油脂之后,平均每100g約含600卡路里;相比之下,肥牛肉為200卡,干燥淀粉為350卡。堅果含油比例可達50%以上,蛋白質(zhì)10-25%。
56.椰子在4個月大時便裝滿液體,5個月時形成果凍狀椰肉,7個月時外殼變硬,1年時完全成熟。椰汁含糖量為2%。
57.低脂花生醬是用大豆蛋白和糖取代了部分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