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聽書”,孩子永遠學不會真正的閱讀

2020-8-24 23:29 原創(chuàng)

前幾天寫了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指讀?看完這三點你就懂了,

今天又聽了這個作者的講座,發(fā)現(xiàn)這篇的觀點也很不同。在特別強調聽力的時代,作者卻十分反對給孩子聽書。
 

我個人的觀點是,聽書可以有,但不要作為輸入的主要方式,我們給孩子讀書的目的,是希望ta以后可以實現(xiàn)自主閱讀,自己會選書、會看書,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孩子還不認字的親子共讀階段就開始。
 

以下是講座的內容分享:

先提個問題,下面我說三個場景,你覺得哪一個場景是孩子在閱讀。

第一個場景:孩子聽手機APP或者故事機讀書;

第二個場景:孩子聽媽媽給他讀書;

第三個場景:孩子自己捧著一本書看。
 

我的答案是第三個。如果這是個考試單選題,我想你選的肯定和我一樣。但事實上,真做起來,相當不少的父母是把讓孩子聽機器讀書或者聽媽媽讀書也當成閱讀的,他們把這叫“聽讀”,甚至完全用聽讀代替孩子看書。

所謂聽讀,有2種情況,一是聽機器讀,二是聽爸爸媽媽讀。
 

不少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既樂于借助機器,也非常信任機器,會給孩子用早教機、點讀筆、學習機、國學機、故事機、家教機器人等各種各樣的機器。
 

這些機器最主要的功能,都是讓孩子聽,一些機器甚至聲稱是幫孩子爰上閱讀或者提升閱讀能力的神器。父母們也特別喜歡用這些機器給孩子聽各種有聲書,認為這祥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讓孩子接觸更多讀物,聽得多了,孩子自然就閱讀、學會閱讀。

但我要說的是,無論是聽機器讀,還是聽媽媽讀,對孩子來說,都不是真正的閱讀,孩子只會聽書,永遠都學不會自己讀書。

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聽和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活動,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
 

聽有聲書或者聽媽媽朗讀,培養(yǎng)的是聽的能力,不是讀的能力。聽不等于讀,更不能替代讀,孩子只聽不讀,閱讀能力根本就無法發(fā)展,聽得再多,也學不會自己讀。
 

我有好多次遇到媽媽們提問,問題都是:孩子上學前我給他聽了很多有聲書,也堅持讀書給孩子聽,為什么上學后他連課文和作業(yè)題讀不懂呢?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簡單不過:孩子只會聽,當然不可能會讀。
 

第二個原因,聽不要求專注,讀要求專注,孩子習慣不專注地聽,就沒辦法字會專注地讀。
 

從傳播學信息接觸的角度看,人們接觸聽的媒介,都不雲(yún)要專注,因為只需要投入聽力,不需要投入視覺上的注意力。舉個例子,你能一邊開車一邊聽廣播,但不能一邊開車一邊看書。
 

孩子聽的時候用不著很專注,他可以一心二用、邊玩邊聽。所以孩子很難習慣于專心致志地自己看書。上學后,孩子上課時很可能耳朵聽著老師講課,眼睛卻不在黑板上。這祥,聽課品質肯定堪優(yōu)。


第三個原因,聽有聲書需要的專注程度、投入程度都非常低,所以和自己看紙質書相比,輕松省力得多,孩子習慣了聽書,會很難忍受又需要自己讀、又不能一心二用的紙質書閱讀。

孩子聽有聲書形成的惰性,還會影響到未來的學習,他會覺得自己讀課本、讀試卷、讀作業(yè)題,都很累人。


再說說家長給孩子讀書,
 

給別人朗讀可以幫助不會讀或者沒書可讀的人獲取信息,對不識字的人進行教育,活躍社交、增進感情,或者給別人芾來娛樂,朗讀本身,從來沒有被當成幫助別人字會閱讀的方式,事實上,單靠讀書給別人聽,也并不教會別人閱讀。

孩子聽機器讀書或者聽媽媽讀書也一祥,他可能會聽到很多知識、故事,但不會聽出獨立閱讀圖畫或文字的能力。

除了不能培養(yǎng)閱讀能力,聽讀的兩種形式逐各自造成不同的后果,聽機器讀書,會養(yǎng)成孩子閱讀和學習上對機器的依賴,聽媽媽讀書,會養(yǎng)成孩子閱讀和學習上對媽媽的依賴。

先說對機器的依賴。
 

很多父母其實都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chǎn)品很普遍,但矛盾的是,他們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又很依賴機器。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會在學習上形成對機器的依賴,他們會誤以為,學習—定要借助機器進行,而不是由自己的大腦主動進行,習慣了看似簡便的機器學習,孩子很容易變得懶惰,不喜歡主動閱讀、思考、研究,學習能力就很難發(fā)展。

再說對媽媽的依賴。
 

不少長年聽媽媽讀書的孩子,都是媽媽不給讀自己就從來不會拿起書來讀、媽媽不給讀自己就完全不會讀。除了閱讀,在學習上,他們也會很依賴媽媽,比如有的孩子自己從來記不清楚作業(yè),總得媽媽到家長群里去幫他問清楚,很多孩子只要媽媽不陪著寫作業(yè),寫作業(yè)的效率和作業(yè)品質就很成問題,甚至有的孩子,考試前的復習都得媽媽參與。

當然,有些媽媽是因為太過焦慮,自己總想?yún)⑴c得更多,但不得不說,孩子過于依賴、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自主閱讀和自主字習,其實是密切相關的能力,不會自主閱讀,也不太可能會自主學習。

前面說孩子做聽讀的諸多負面作用,一些父母可能會疑惑:你說不要給孩子讀書,那么孩子自己要求大人讀書給他聽,我到底該不該給他讀?

我的建議是,父母不主動給孩子讀,但孩子自己要求大人給讀,大人一定照辦。

這種情況,在孩子不認識什么字又想把書里內容弄明白時經(jīng)常發(fā)生。這時,父母其實就是孩子自主閱讀的輔助工具,作用是幫孩子把不認識的字讀出來,那么,大人照本宣科地讀就行了,用不著自己主動要給孩子讀,更不要積極地給孩子講。

此外,通過閱讀工具閱讀電子書,通過手機、PAD、電腦閱讀網(wǎng)上讀需要的閱讀能力大大低于閱讀紙質書。

電子屏幕每屏的文字容量有限,每一頁面的篇幅會大大短于常規(guī)的純文字圖書,習慣了閱讀短篇幅頁面,閱讀長篇幅頁面的能力會很難發(fā)展。

閱讀一本紙質書,尤其是圖文混排的紙質書,讀者需要不斷對照圖文內容,把握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借助文字理解圖示或者借助圖示理解文字,而閱讀電子屏幕時,上下滑動手指,按照順序閱讀就行了。

換句話說,能閱讀紙質書的人,一定能閱讀數(shù)字媒體內容,只會閱讀數(shù)字媒體內容的人,卻不一定會看書。無論是孩子學校學習中的閱讀,還是未來終身學習所需的閱讀,都主要是閱讀紙質讀物,孩子只會讀屏幕,基本上就等于沒有能力進行有效的閱讀。


閱讀能力,只有通過孩子自己閱讀紙質書才能發(fā)展起來,所以想讓孩子學會自己讀,父母請停止給孩子聽讀。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你對聽讀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分享。也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原來是張小慢”,獲取更多育兒文章。


回應 舉報
贊3
收藏9

推薦閱讀

原來是張小慢
原來是張小慢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