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學寫話|合理補充,講述完整故事

2016
2007
2022-5-24 09:51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如果說剛才的看圖寫話任務是“描述場景”,那么還有一類常見的任務:講故事。

一般,一個完整的故事包括“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三個部分。

“起因”可以是一項任務,一個困難,也可以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經(jīng)過”是完成任務的過程,或者解決問題的過程。

相應的,“結果”就是指最終達成的目標,或者問題解決的情況。

圖片

我們手中的圖畫就像抓拍的照片,只呈現(xiàn)了事情的一個瞬間,像下面這張圖一樣:

從圖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小朋友(稱他為“小明”吧?。?/p>

一只手扶著老爺爺,另一只手指向一個空座位,他的身旁站著一位拄拐杖的老爺爺。

這個空座位原來是誰坐的?后來誰坐上去了呢?

從圖畫中看不出來。

這就需要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展開想象,把這些重要情節(jié)補充上,使它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這時,我們可以用到流程圖:

圖片

從圖中可以看到,故事缺少了起因、結果兩部分。

這就需要借助乘坐公交車的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把它們補充完整。

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故事有多種可能,交車的時候,上來一位老爺爺,他起身給老爺爺讓座。

除此之外還需要想象故事的結尾。

老爺爺有沒有接受小朋友的幫助?

他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我們可以這樣把故事講完整:老爺爺坐到座位上,感激地說:“謝謝你,小朋友!”

小明搖搖手說:“老爺爺,不客氣!”

圖片

還有一種看圖寫話,會提供多張圖畫,如下圖所示。

圖片

這時候,同樣可以借助流程圖檢驗故事是否完整。

首先,我們把每張圖里發(fā)生的事情總結成一句話。

第一張圖中,小兔子皺著眉,它顯然碰到了一件麻煩事兒——下雨了,它一定不愿意被淋濕。

在第二張圖中,我們看到小兔子打著蘑菇傘,高高興興地朝著遠處的房子走去。

圖片

套用“原因、經(jīng)過、結果”的流程圖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缺少了最終的結局。

小兔子最后要到哪里去呢?

從第二張圖我們觀察到,有一條小路通向遠處的小房子。

看來,小兔子是想回家呀。

圖片

這樣是不是故事就變得完整了呢?

如果我們根據(jù)這張流程圖來復述,會發(fā)現(xiàn)還存在一個問題:蘑菇傘是從哪兒來的呢?

看來,缺少了“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

在第一張圖中,小兔子的眼神告訴我們,它發(fā)現(xiàn)了草地上的幾朵大蘑菇。

原來,聰明的小兔子采了一朵大蘑菇當作雨傘啦!

這樣一來,整個故事就完整啦!

圖片

當拿到一幅圖或一組圖時,不僅需要仔細觀察,還需要圍繞圖畫中的情節(jié)展開合理想象,這樣才能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


閱讀原文 回應 舉報
贊3
收藏6

推薦閱讀

教畫圖的粟米
教畫圖的粟米
2016
2007
作者熱門日志
我這樣用思維導圖教孩子深度閱讀  贊201 · 收藏1052 · 評論40
語文預習,你用思維導圖嗎?  贊142 · 收藏790 · 評論32
我用碎片時間教女兒學加州語文  贊110 · 收藏530 · 評論52
我用思維導圖教女兒學習科學  贊113 · 收藏503 · 評論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