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選書,如何才能盡量不跳坑?

2016
2020-6-22 15:39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做一份更正:

公號內文提到我們共讀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我的推薦版本是這兩本:


奧德賽141人有 · 評價46 · 書評3梅靜 譯,樓武挺 校,[英] 斯瑪麗·薩克利夫(Rosemary Sutcliff) 口述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01


伊利亞特145人有 · 評價49 · 書評1梅靜 譯,樓武挺 校,[英] 羅斯瑪麗·薩克利夫(Rosemary Sutcliff) 口述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01

最近看到不少號對網上那份“排雷”書單發(fā)聲。我想,無論觀點如何,能引起家長警醒,好好選擇交到娃手上的書,也是件好事。對于小小娃,我一直提倡“ 家長不把關,不如不看書。” 

原因:審美和價值觀都還沒有成熟的幼童,猶如一張白紙。他可能喜歡任何沒見過的東西。比如:我女兒連大街上發(fā)的傳單都喜歡。我總不能說,那東西很好吧?所以,買書或者評價一本書,不能以孩子喜歡或者不喜歡來定論。早期閱讀,圖書質量必須由家長把關。讀什么,不讀什么,兼顧小孩興趣的前提下,同主題盡量擇優(yōu)。 

以下是我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認準創(chuàng)作者

我把這一條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條至關重要。一本書整體質量如何,絕大部分取決于創(chuàng)作者。

有人說:我自己看書不多,不認識作者、譯者該怎么辦呢?作者就從內容角度選,爭議不大。而說到譯者,的確,我想大多數讀者都沒有看譯者名字的習慣。譯得好,是作者寫得好。狗屁不通,估計才會感覺到譯者的存在。所以,“譯者是隱形的”,這句話的確沒有說錯。如果關注過本號前貼的小伙伴們,相信已經感覺到“同樣內容,不同譯者的呈現(xiàn),閱讀感受是不同的?!彼?,我真心希望大家培養(yǎng)起這個習慣。 記出版方的名字,不如記創(chuàng)作者的名字。

不過,在積累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下列幾種方式,做初步篩選(但長久之計,還是自己積累起來。別偷懶,別盲從):

1.盡量避免封面出現(xiàn)“編”、“編譯”“譯寫”等字樣的書

 何為編譯?

簡單來說,“翻譯”和“譯”意義相同,是指將一種語言或文字完整地用另一種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好歹要保證準確、完整,才好意思說自己是在翻譯吧?

而“編譯”呢,是將一種語言或文字的大致意思用另一種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可以刪減或增補。什么意思?就是對不對不重要?。⊥瓴煌暾恢匾?!隨便胡編亂造都沒有問題?。?!

當然,編譯有好作品嗎?有。但這對做改編的人要求較高。完全是個良心活,端看個人操守。寫到這兒,腦子里只想得到一本:郝廣才編譯《美女還是老虎?》對比原文后,我覺得這本文字質量很好,刪改也較合理,算高質量的編譯作品。

2.盡量避免譯者署名為:**機構的書。

此類情況可能出現(xiàn)在:

2.1原創(chuàng)抄襲類

比如這本單詞大書,注意封面署名:“**早教編委會”

正主是這本,有完整的作者、繪者、譯者信息:


2.2 同系列狗尾續(xù)貂之作      
比如《世界地圖:跟爸爸一起去旅行》

封面信息:【英】尼克.柯雷恩 著,【英】大衛(wèi).迪恩 繪(腰封擋住了譯者信息,書不在手邊,我暫時也記不住。但可見這些信息都是齊備的)


但同系列另一本《中國地圖:跟爸爸一起去旅行》      
 


很顯然,第二本就是基于第一本的情況,多人撰寫而成。用小伙伴的話來說,第二本就是“色彩鮮艷的百度百科”,還存在部分知識性錯誤。其實,這兩本都不算地攤書,相反還非常暢銷,應該算同類中銷量較好的書。而且,北斗在地圖方面也是有口碑的出品方。但是,僅比較這兩本書的質量,第二本的確不如第一本。

同理,樂樂趣出品的“揭秘”系列,如今的原創(chuàng)“續(xù)貂”之作,品質也不如早期usborne直接引進的那些。(P.S.引進的那些雖出現(xiàn)過部分翻譯錯誤,但內容把控方面,原創(chuàng)團隊的確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編著”的書雖不乏多人胡拼亂湊之作,但應該也有好書。只是,甄選這類書難度會上升,需要下的功夫更多。

3.不認識譯者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兩種辦法:

3.1. 看頁面試讀: 我為什么提倡多看試讀,少聽宣傳?

3.2 去搜搜該譯者往日的作品,看看評價。 

關注編輯信息

如果說創(chuàng)作者有個人品牌,那么好的編輯,從選題、策劃到編校等各方面也會好好把關。編輯信息可以在版權頁找到。好的編輯,會讓一本書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貼: 每一次的執(zhí)著都是完美的人生體驗

雖然很遺憾這套書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簽下更好的譯本,但責編真是用心了。所以,如果遇到讓你心儀的書, 去看看版權頁的編輯信息,記住那位責編的名字吧。

看品牌

網上有個廣為流傳的貼《選書不看出版社是山炮》。其實, 相對出版社,更應該看的是品牌。如今,很多老牌出版社的活力已經遠遠不如大的圖書公司。 很多優(yōu)秀暢銷的圖書,其實都是出版公司出品,出版社不過提供書號的地方而已(畢竟,目前能讓非法出版物變成合法,手握國家每年分配書號的地方,依然只是國營出版社)。      
 

買書注意看書脊上的logo??偟膩碚f,幾個大的圖書公司,都有各自長期合作的出版社。比如:

出過《追風箏的人》《魔戒》等暢銷書的世紀文景,喜歡拿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書號。      
 

出過《百年孤獨》的新經典,常拿南海的書號,偶爾也會跟十月文藝、北京聯(lián)合、新星合作。

接下來不贅述了,下次買書注意找一找書脊或封底的品牌logo,他們才是這本書真正的出品方。

看真實評價

我為何會加“真實”二字?因為,如今電商平臺不乏刷評、買排行榜、熱搜榜等行為。以當當為例,有些書的上千條評論幾乎是三天內發(fā)出的,這無疑就是刷評行為。如果是購買后寫的評論,當當網上會有一行字“購買后評論”

如何識別水評?尬夸的一般都是啦!童書的話,在小花生翻評,就是不錯的選擇。

警惕營銷陷阱

如果同一套書剛剛上市,突然發(fā)現(xiàn)很多號一起推,且文案都用的差不多,那就要警惕一下是不是營銷軟文。總的來說,多考察考察,別著急買。如今圖書品種多,慢慢挑吧,不著急。

警惕軟廣,注意甄別推薦人

如今很多閱讀推廣人,推廣目的應該也多種多樣。其實,推廣商業(yè)化也沒有關系,憑本事吃飯不丟人。但如果只是出于利益的推薦,那就有失初心。      
 

第二、推薦人水平是其自身的天花板。推廣是否值得信任,看他是不是只會一味尬夸,吹各種彩虹屁?寫了一大篇,跟圖書頁面宣傳語毫無二致?生生活成出版方的第二道宣傳線?誠然,某些推薦或許出于真心,但質量如何,受推薦人自身水平限制。推薦人是否成長,會不會以前推薦過什么書,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不夠好,勇于回來自打臉?勇于承認錯誤?多多考察吧,不用盲從。 警惕“閉眼入”、“all in”之類的說法,這是在收割智商稅呢。


回應19 舉報
贊64
收藏158
5年前
謝謝分享????????
5年前
一米陽光光 謝謝分享????????
不客氣
5年前
一米陽光光 謝謝分享????????
終于搞懂了“出版公司”和“出版社”的關系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全是干貨,又學習了!謝謝分享
5年前
劉小二兒 全是干貨,又學習了!謝謝分享
不客氣,很高興幫到你??
5年前
總結的太棒了,每一條都很實用。絕對是踩過坑的真實總結????
5年前
這種帖子才應該上公號哎!小花生不要老是推送些四個月刷完R-j,半年上牛的。
5年前
Eiko love Joe 總結的太棒了,每一條都很實用。絕對是踩過坑的真實總結????
謝謝鼓勵( ?????? ? ???? ?)~?
5年前
我們喜歡圖書館借書哈哈哈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Yearling
Yearling
2016
作者熱門日志
100本最棒的兒童小說&部分補充  贊33 · 收藏482 · 評論3
當家被書塞滿,開貼記錄下??  贊91 · 收藏135 · 評論97
多版本譯本推薦(更新到21)  贊26 · 收藏189 · 評論21
一位插畫師媽媽的連環(huán)畫推薦  贊34 · 收藏156 · 評論15
一位插畫師媽媽&一個顏控的繪本推薦  贊31 · 收藏100 · 評論16